考研英语反拨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2017-09-11王卉
摘 要:反拨效应是语言测试的质量标准之一,特指考试对教与学的影响,正面或负面都有可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考研大军,然而常规课堂教学跟不上学生学习需求的情况较为突出,本文通过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分析了考研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进而提出该反拨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关键词:考研英语 反拨效应 英语教学
近年来,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和就业缓冲等观念的驱使,考研人数持续增加。考研英语作为国内各高校选拨研究生入学考试(非英语专业)的一项考核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考生的成败,其社会权重和对考生的影响重大。从形式上看,考生必须先通过笔试,只有笔试达到了所报考院校的英语科目国家线或自主划线院校所设定的英语科目分数线,才能有资格进入复试,复试中的面试环节有一项就是英语听力和口语,大多数院校的录取人数与面试人数比例为1:1.2。因此,考生先通过英语笔试是重中之重,而促进考研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正面反拨效应,探讨其带给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提高考研英语成绩和课堂英语教学效果,实现双赢局面,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反拨效应研究现状
反拨效应(washback/backwash)是指考试对教学和学习产生的影响。Alderson和Wall[1]最先提出反拨效应的假设和理论结构,指出反拨效应主要针对教师和学生两大群体,涉及教与学两条路径,测试结果可能对教学的内容、方法、程度、深度、速度等因素产生影响。Shohamy[2]提出了批判语言测试的十五条原则,主张分析考试的短期效果和长期影响,以控制和减少考试的误用。McNamara和Roever[3]在著作《语言测试:社会维度》中分析了几国语言测试的具体案例,阐述了高风险语言测试可能带给教育系统和社会的影响。Bachman和Palmer[4]测试使用论证框架(Assessment Use Argument,简称AUA)时指出,一方面从考试设计者的角度讨论考试的效度及其论证;另一方面从考试使用者的角度探究考试的用途和影响,把考試的效度与使用紧密结合起来。在我国,语言测试的反拨效应研究较为集中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英语专业四八级考试和HSK等语言测试上,对考研英语研究角度较为单一,如陈燕[5]研究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英语考试的阅读理解内容效度。付文静[6]分析了考研英语阅读备考现状并提出应对策略,被调查的考生在备考时花费大量时间在单词和语法上,而阅读速度和正确率依旧不理想,作者提出利用图式理论来提升阅读效率和理解程度。目前对考研英语的反拨效应研究很少,考研英语作为接受并完成了所有大学阶段英语课程后想继续深造的学生必考科目,它实际上也是对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综合考核,因此,理应让考研英语和大学英语教学建立联系;探讨两者的相互影响。
二、考研英语对英语教学反拨效应的表现
为了探究考研英语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反拨作用,笔者作为考研英语辅导老师,对我院考研学生进行过为期三年的考研英语辅导和调研工作。本文以2015年-2017年毕业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访谈和课堂观察等研究方法,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从总体上看,考研人数和考取研究生的数量呈递增趋势。笔者通过面谈、QQ和微信等方式,发现多数学生认为考研英语相较日常英语教学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难度陡升,花费巨大精力依然感到吃力。究其原因,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大学英语课程设置缺乏连续性
学院一般在大一和大二两年开设大学英语课程,平均一学期48课时,而且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标并不明确,大多数人只是为了能顺利通过期末考试和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有限,较少能刻苦钻研,深入研究。其次,学习的材料基本上都是规定的教材,期末考试范围也有限,课外自主学习部分基本上就是背单词,看英文电影,听英文歌曲等,对考研英语的接触少之又少。而考研是在大四阶段,学生们在大一大二背过的单词,学过的课文句型,备考四六级时培养出来的阅读技巧和速度,在大四基本都已消失殆尽,一起得重新开始。
2.考研英语测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脱节
考研英语包括70%的阅读能力与30%的写作能力,不考听说。根据《考研大纲》可知,考研英语重点在读写方面,难点则集中在长难句分析上。比较而言,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可知,大学英语教学涵盖了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很明显,考研英语测试与大学英语教学目标是脱节的,从而导致其教学内容只能小范围为考研英语服务。
3.考研英语难度和大学英语教材难度系数大相径庭
考研英语试题难度有目共睹,考研大纲规定词汇是5500个,光从词汇量来看,似乎并没有很多,而一词多义、一词多用、复合词、组合词、加上前缀后缀等是其常考点;其次是阅读理解和翻译部分。考研英语阅读理解的文章多来源于英美国家的原版报刊杂志,如The economist, The guardian等,以面向大众的社科类和科普类内容为主。其中大量的长难句导致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很困难。研究历年真题我们发现,长难句占到了文章句子比例的80%-90%,而考题中得分点基本全在长难句上;英译汉的部分的句子更是结构复杂、生词晦涩难懂的长难句,学生被要求在四分钟内翻译出大约80个单词组成的一句话,这难度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难度是无法比拟的。目前大学英语的教材课文长难句较少,句子之间的结构,关系,连贯性,段落之间的衔接和篇章的布局特点等均和考研英语的阅读难度相去甚远。
4.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方式单一
通过采访学生和校内英语教师,笔者发现目前综合英语教材的课文仍然是以传统的课文翻译方式为主,较侧重学生对课文中词汇的记忆,而不是实际使用;侧重课文中长难句的解释,而不是教授学生解析长难句的方法和技巧。对于考研阅读题型涉及的主旨大意题、推理题、猜词题、观点态度题、细节题等的问题设置和做题方法训练更是少之又少。
三、考研英语反拨效应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和建议
通过对学院考研英语反拨效应的研究,笔者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以下建议:
1.重视大学高年级英语学习的连贯性[7]
基于对考研英语的反拨效应研究,笔者建议将大学英语课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大学一、二年级的大学英语通识教育, 注重英语能力的听、说、读、写、译全方位培养,配之以第二课堂活动,增加学习趣味性和主动性;第二个阶段为大学三、四年级的英语拔高选修阶段,学校课根据学生需求,开设高级听说读写,例如英美报刊选读、新闻英语、翻译技巧、英语口译等等,全面拔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应试能力,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到大三的下学期和大四的上学期,英语选修课可以根据《考研英语大纲》的要求,选择考研英语题源报刊杂志选读,对社科类和科普类的文章进行语篇、语体分析,了解学术文章的特点,训练阅读技能,扩大学术词汇量,为准备考研和出国深造的学生提供必要的英语学习机会。
当然也可把考研英语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把扎扎实实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总目标,然后将其分解为大学英语教学的4个学期的分目标;即:句子分析能力,句子与句子之间逻辑关系判断能力,句间、段落间的连贯与衔接,篇章结构与布局等。
2.优化考研英语选修课或校内考研英语辅导班
考研英语已经成为英语教学质量工程的一个重要的检验指标。为此,抽调骨干教师组建“考研英语教学策略研究小组”,定期进行教学探讨和教学优化分析很有必要,并公派考研英语辅导教师到各著名培训机构接受相关培训也会受益良多。该小组的主讲教师应该围绕考研英语目标,开发出一套最优的,最适合本校学生情况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自编教材,使学生们的学习有的放矢,帮助考生树立正确的备考心理,制定具体详细的复习计划等,用优秀的教学理念及独特的教学模式发挥考研英语的正向反拨作用。
3.优化大学英语阅读教学模式
纵观近十年的考研英语阅读试题,难度整体上稳中有升。作为研究生入学考试,其难度一方面体现在语言理解能力,一方面体现在对考生逻辑思维的考查。比如根据概念内涵外延关系设定的猜词题;根据行文层次间逻辑关系设定的例证题;根据演绎推理原则即命题间等值关系设计的推理题;根据同一类设计选项的细节判断题等。这些题型设计一方面由于英语本身作为逻辑思维很强的语言,同时,作为面向准研究生入学的测试,掌握逻辑思维是研究生的基本素质之一,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研究大有裨益。那么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应该对每一篇课文研究透,加入和考研英语阅读同类的问题设计和练习,从大学阶段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无论学生今后考不考研,对他们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益处。其次,教给学生好的记单词、使用单词、分析长难句等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4.实施有针对性的分级教学,建立多层次的英语课程教学体系
由于考生个体差异,入学时的英语成绩相差也较大,若对不同基础的学生用同样的授课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版)中提出的三个层次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对学生实施分类指导,分级教学成为必要,这一模式为不同起点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培养模式,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全面的语言基础功底发展,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特别培养和拔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四、结语
考研英语的反拨作用可以促进教学的发展,其对教学内容的影响远远大于对教学方法的影响,它可以使学生增强自信心,明确学习目标,提升学习的深度与广度。除了学校的政策支持外,教师也应深入研究测试与教学的互动关系,充分认识并利用测试的正向反拨效应,提升自己,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相长,考研英语成绩和课堂英语教学效果双赢。
参考文献:
[1] Alderson, J., Wall, D. Does Washback Exist [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3,(2).
[2] Shohamy, E. The Power of Texts: A Critical Perspective on the Uses of Language Tests [M]. England: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80-108.
[3] McNamara, T., Roever, C. Language Testing: The social Dimension [M]. Oxford: Blackwell,2006.
[4] Bachman, L. Building and Supporting a Case for Test Use[J]. Language Assessment Quarterly, 2005,(1).
[5] 陳燕.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阅读理解内容效度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7.
[6] 付文静.考研英语阅读备考现状分析及应对策略[J]. 海外英语,2011,(9):45-46.
[7] 闫宝华.大学英语考研通过率的实践与思考[J].辽宁医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102-104.
作者简介:王卉(1986-),女,新疆工程学院基础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英语教学、语用学。
基金项目: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表现性测评对提升学生大学英语课堂参与效用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XJJYW2016G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