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治疗48例临床疗效分析
2017-09-11杨建华
杨建华
【摘要】目的:对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临床疗效进行分析,主要就重建钢板与髓内克氏针治疗方法与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重建钢板进行内固定,对照组患者采用髓内克氏针进行内固定,调查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治疗效率相对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2.5%,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重建钢板内固定法与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法相较而言治疗效果更佳,并发症发生率较小,但是临床治疗时需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才能保证临床疗效。
【关键词】锁骨骨折;内固定;重建钢板;髓内克氏针
【中图分类号】R29.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08-209-02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骨科疾病类型之一,约占全身骨折发生率的2.36%,其中儿童和青壮年的发病率更高。锁骨骨折多有直接、间接暴力造成,主要临床症状有皮下瘀血、局部肿胀、压痛或者是畸形,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利影响[1]。当前主要临床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儿童和老年患者,通常会采用非手术方法,青壮年采用手术方法。临床医学认为选用采用适宜的内固定方法才能保证治疗效率,促进骨折愈合,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本文以重建钢板和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法为例进行分析,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以2014年9月~2017年3月收治的48例锁骨骨折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其中远段骨折21例,中段骨折19例,横形骨折8例,按照入院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观察组中男11例,女13例,年龄3~46岁,平均年龄(21.6±0.49)岁;对照组中男12例,女12例,年龄3~45岁,平均年龄(23.1±0.93)岁。所有患者均符合《临床骨科学》的诊断标准,均经过X线、CT等影像学检查并确诊。患者身体状况良好,无骨肿瘤、心血管疾病或重要脏器疾病等,患者及家属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差异较小(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法,对照组采用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法。
重建钢板内固定法: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者肩部垫高,行臂、颈丛阻滞麻醉。将锁骨骨折线作为中线,顺着锁骨的方向作5~7cm切口,切开皮下组织,暴露锁骨上缘与骨折断端,清除淤血,保留较大的碎骨片,顺着纵轴线对骨膜进行分离。依据患者锁骨的轮廓选择适宜的重建钢板预彎,使用螺钉将大骨块固定在骨折远近端,用钢丝对小骨块进行固定。复位后,需要将重建钢板放置于锁骨上方,将剥离器置于锁骨的下方,有效保护锁骨下血管和神经,使用长度适宜的4~6个螺丝钉进行固定。手术后需使用三角巾悬吊30d左右,6周后肩手辅助被动活动肩关节,不得持中午,8周后肩关节主动活动[2]。
髓内克氏针内固定法:高位臂丛或颈丛麻醉后,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部垫高,将锁骨骨折断作为中线,且锁骨上方作3~4切口,切开皮下组织,顺着锁骨切开颈阔肌与骨膜,在骨膜下进行剥离,暴露骨折端。选择1.0~2.0mm克氏针进入近侧骨折端髓腔,并穿过锁骨皮质,复位骨折,克氏针需钻入外侧骨折端髓腔,深度控制在3~4cm,刚钻穿对侧皮质为最佳。对于粉碎性骨折,在骨折复位前需要使用0号可吸收线进行绑扎固定,再进行复位,克氏针尾部呈90°,去除多余部分。将克氏针尾部磨平并置于筋膜下,对创口进行清洗,并逐层缝合和包扎。手术后患者需进行抗生素治疗,治疗时间为1~3d,使用三角巾悬吊患肢,持续悬吊4~6周后指导患者进行肩部功能康复训练[3]。
1.3 评价指标:按照Karlsson骨折愈合评价标准对患者肩关节功能和骨折愈合情况进行评价,临床疗效评价等级分为:优,骨折愈合正常,且达到解剖复位标准,为畸形或严重疼痛;良,骨折愈合正常,术后有轻微移位,解剖位置复位超过50%,局部有疼痛,肩关节功能未完全恢复;差,骨折愈合处有明显畸形,内固定不牢,骨折端稳定性差,患者疼痛严重,肩关节功能严重受限,需要二次手术。
1.4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数据行x2检验,P<0.05表示数据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数据如表1所示。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治疗效率相对较高(P<0.05),详细数据如表2所示。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2.5%,观察组较低(P<0.05),详细数据如表3所示。
3 讨论
锁骨骨折是常见的临床病症,手术治疗可恢复锁骨外形,不影响美观,患者的接受度更高。重建钢板的优点体现在固定牢固,可维持锁骨长度,患者在术后早期便可进行适当的肩关节锻炼,但是手术操作复杂,剥离面积大,容易损坏血管或神经。髓内克氏针固定操作便捷,但是术中容易滑落造成骨折畸形等。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较于对照组更短(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率为95.8%,对照组为83.3%,观察组治疗效率相对较高(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对照组为12.5%,观察组较低(P<0.05)。由此可见,重建钢板内固定法的安全性更高,治疗效果更佳。但是在临床治疗中,不能以此为标准盲目采用重建钢板内固定法,需要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保证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董东亮,李绍波.重建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成人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1,30(2):86-86.
[2] 陈诚,刘美红,游平波,等.三种不同内固定法治疗锁骨骨折62例临床疗效的分析[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22):4330-4334.
[3] 刘风林,沈玉龙,尚勇,等.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锁骨骨折42例疗效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12,28(6):860-8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