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探析

2017-09-11柏凤武

魅力中国 2017年34期
关键词:保密工作新媒体

柏凤武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水平的进步,信息技术也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当前,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等为基础的新媒体形态获得了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大众认可,同时国际国内手机窃密泄密、网络窃密泄密、邮件窃密泄密等事件频发,严重影响、威胁国家安全和利益,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面临严重的挑战。基于此,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新媒体;窃密泄密;保密工作

1新媒体概述

1.1新媒体概念

新媒体(New Media)是指当下万物皆媒的环境,简单说:新媒体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1.2新媒体特征

(1)价值。就媒体本身意义而言,媒体是具备价值的信息载体。载体具备一定的受众,具备信息传递的时间,具备传递条件,以及具备传递受众的心理反应的空间条件,这些综合形成媒体的基本价值。(2)原创性。新媒体之所以称之为新,就新在这里,应该具备基本的原创性。这里的原创性,区别于一般意义上个人或个别团体单独的原创性,应该一段特定的时间内时代所赋予的新的内容的创造,一种区别于前面时代所具备的内容上形式上理念上的更革新的一种创新,更具备广泛意义的创新。(3)效应。效应是在一定环境下,因素和结果而形成的一种因果现象,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特定效应的特性,或者说新媒体必须具备形成一种更新的效应的特性。(4)生命力。新媒体作为媒体而存在,必须有一定生命力。或长或短必须有其存在期间的价值体现,而这个价值体现的长短,就是生命周期。

2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现状与对策

2.1保密工作的现状

(1)保密管理对象发生了变化。保密管理的对象从有形的纸质文件扩展到无形的数字信息及其保管系统和关联设备,保密管理的重点从以管住嘴、管住脚为重点向管住嘴、脚、手“三管”并重转变。(2)保密管理手段发生了变化。保密管理从注重对已经形成的涉密信息的被动防范,向注重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涉密信息的全过程主动监控转变。(3)保密宣传环境发生了变化。保密宣传从传统的较为单一单向的保密知识、保密动态信息的传输到向以新媒体等新兴传播形态为代表的多维度、交互式信息宣传格局转变。

2.2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路径与对策

(1)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保密工作宣传格局,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突破口。新媒体时代的到来逐渐构建了覆盖面广、影响力大的“传统媒体之外的另外一个舆论场”,其传播方式、传播形态、传播效果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大众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状态,及时有效地搭建保密宣传工作的新媒体平台,既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宣传工作的必然选择,也是做好保密工作的重要突破口。一是创新保密宣传方式,拓展保密宣传平台。二是丰富宣传内容,提升宣传效果。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以声音、文字、图形、影像等复合形式,集中、集成、动态推送有关保密宣传信息,同时通过新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回应一线的保密知识需求。

(2)构建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体系,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基础。一是及时制定或修订关于涉密网络与非涉密网络管理、涉密人员管理、信息公开与保密、新媒体管理、涉密会议管理、新闻宣传、无线装置和智能设备的保密管理等一系列与新媒体相关的保密管理制度和规范及相关的配套法律法规,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保密工作规范和制度体系。知晓尺度,明白规矩,在形成或者保存信息过程中,在发布或者转发信息前,我们就会多一份思量。二是强化制度的执行力,由上至下,分层分类,重新梳理相关涉密人员的权利与义务清单,建立具有强制约束力的相应岗位的工作职责和考核指标,细化责任分工,明确责任担当,知道有所为有所不为,充分发挥制度在保密监管和预防中的主动作用,防止因制度缺失、缺位导致保密工作的漏洞成为保密工作的黑洞,把握保密工作的主动权,切实防范泄密隐患。

(3)加强保密技术装备应用与升级,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必不可少的手段。一是由保密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门人员开展保密技术专题专项研究开发和利用,通过技术手段推进管理方式和监管手段等创新,提升保密工作成效。二是严格执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按照分级保护的要求,建立相应的技术装备和管理规范,加强关键领域、重点行业、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的保密工作。三是要加强基层涉密单位的保密技术防护系统和保密技术检查装备的配置、升级和培训,提升基层涉密单位保密工作技防水平,练好内功,防范因“木桶原理”而引发的短板效应,切实筑牢保密工作的基础防线。

(4)加强保密专业队伍建设,是做好新媒体环境下保密工作的关键。一是要结合新媒体技术,加强现有保密工作人员的保密知识培训,坚持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并重,建立保密工作人员继续教育制度,探索保密法规宣讲团模式。二是建立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保密工作人员必须参加有关的业务学习或专业学习,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在准入上扫除保密工作人员知识盲区。三是加强基層涉密单位既有力量的整合。对于部分基层涉密单位而言,保密专职干部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要加强内部保密机构、信息部门以及宣传部门的力量和资源整合,打造一支既懂保密、又懂新媒体技术的基层保密工作团队,把住新媒体平台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切实提升基层涉密单位的保密工作力量和成效。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保密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面对新媒体中保密工作的现状,构建新媒体时代的保密工作宣传格局,构建完善的保密工作制度体系,加强保密技术装备应用与升级,加强保密专业队伍建设,从而做好新媒体环境下的保密工作。

参考文献:

[1]规范涉密人员管理努力加强保密工作[J].郭玮.办公室业务.2017(08)

[2]保密工作也需要“工匠精神”[J].张超,耿钧,于腾,胡崟萌.办公室业务.2017(08)

[3]落实保密工作责任制的若干问题[J].盛跃华,张子聪,吕琳.办公室业务.2016(2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密工作新媒体
做好新时代下保密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中轻联、总社召开保密委员会(扩大)会议
探索保密工作信息化路径
高校保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新安全环境下电力施工企业保密工作的实践和思考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新招数化解新难题:新媒体环境下防止报道差错路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