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鉴赏诗歌形象基本方法

2017-09-11黄齐群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人物景物事物

黄齐群

摘 要:诗歌形象可以分为人物形象、事物形象、景物形象,基本方法可以分三步走:内容,形式,情感。

关键词:诗歌;人物;事物;景物

2017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E级,即鉴赏评价。其中一个考点就是:鉴赏作品的形象。

一、鉴赏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自身形象,如《雨霖铃》中“我”这一漂泊江湖的多情浪子;“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登高》《旅夜抒怀》中集身世之悲与家国之痛于一身的杜甫;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如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诸葛亮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风流儒雅、年少英雄的周瑜。

鉴赏人物形象应以人物、环境、情节为依据,以所写人物的身份、性格、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所写人物的态度为角度进行。

答题步骤:第一步,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第二步,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注意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心来写。如果诗歌运用到了一些艺术手法,也可以概括所使用的描写手法。第三步,概括出形象的社会意义或蕴涵的作者情感。

寻陆鸿渐不遇([唐]皎然)

移家虽带郭①,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注】①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解析:这里考查鉴赏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的能力。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从环境描写看,陆鸿渐的新居虽离城不远,但已很幽静,需沿着野外小径直到桑麻之中才能见到。再加“篱边菊”的点缀,可看出是一个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作者的动作(扣门)、心理(欲去问西家)及邻人的叙述(归来每日斜),烘托出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也表现出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第一步)前四句通过对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第二步)作者通过对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第三步)

二、鉴赏事物形象

有些作品以某些事物为具体描写对象,在形象描写中将事物人格化。从全诗看,即把诗人要表现的品格节操或思想感情用象征性的形象曲折地表达出来,这种象征性的形象就是事物形象,如陆游的咏物诗《卜算子·咏梅》中写到的梅花形象。

答题步骤:第一步,总结概括出诗中描绘歌咏的主要物象;第二步:结合诗句分析所咏物象的特点,关注描写用语及评价用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分析出其内在神韵;第三步:结合诗人自身经历,思想感情剖析所托之情。

示例: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酸。

更凭青女①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

【注】①青女,传说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这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解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解答本题应注意分析物象与人物之间的内在精神意趣的联系,扣住形象蕴涵的情感与象征的身份作答。吕诗中写木芙蓉经霜历雨,但开落任东风,毫不在意,逍遥自适,是豪迈大度的士大夫的象征。范诗中的木芙蓉“辛苦”“心酸”,面对霜雪,但未作“愁”“怨”之色,仍乐观处世,象征孤独但乐观的人之形象。

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的形象;(第一、二步)范诗写的木芙蓉孤苦、心酸,处境凄凉,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做愁苦。(第一、二步)前者象征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象征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观者形象。(第三步)

三、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季节、时令、地域等景物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场面描写以及色彩描写等。

答题步骤:第一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步,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第三步,分析作者或诗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

郊行即事(程颢)

芳原绿野恣行时,春入遥山碧四围。

兴逐乱红穿柳巷,困临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飞。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①莫②忘归。

【注】①游衍:游玩流连。②莫:同“暮”。

简析颔联所描绘的意境。

解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分析意境型的题目。解答这类题目要从景、情、境三个方面入手,先描绘所展现的图景画面,并概括景物中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最后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诗人乘着游兴在柳林中追逐着随风飘落的花蕊,困倦了坐在水中长满青苔的石滩上,欣赏着清清的流水。(第一步)这两句刻画了一个童心未泯的诗人形象,(第二步)表现了他自然纯真、热爱自然的情怀。(第三步)

以上主要从诗歌形象的答题技巧,对诗歌鉴赏进行了粗略的谈论。我相信,只要对诗歌饶有兴趣,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克服功利主义思想,摒弃为做题而做题的做法,就一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在平时的学习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創新设计[M].陕西人民出版社.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5年高考三年模拟[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物景物事物
单独中的洞见
TINY TIMES 3: A REAL HIT
春天来啦(2则)
写好家乡的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