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外宣翻译中的中国时事热词研究

2017-09-11张晶

速读·中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外宣翻译翻译方法

张晶

摘 要:政治文献翻译是对外宣传的重要手段,本文以2016年中国时事热词翻译为例,探讨政论外宣中中国时事热词翻译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种中国时事热词外宣翻译方法。

关键词:外宣翻译;政论外宣;中国时事热词;翻译方法

1政论外宣

我国外宣的概念是借助现代化传播媒介或者其他宣传手段,从党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出发,客观真实地向远距离的或来华的外国人和华侨,外籍华人,港澳台同胞介绍旨在反映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对外政策,经济文化,建设成就,争取世界人民的了解,信任和支持,改变他们对我国的思维定势,在海外树立起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可见,我国外宣翻译担负着维护国家利益,反映我国真实发展情况和树立良好形象的重要使命。

2时事热词

时事热词是时代变迁、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折射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同时涌现了不少时事热词。它们既是国内民众了解当前中国社会热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国外读者了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扇窗户。从这种意义上说,了解时事热词及其外宣翻译就显得尤为重要,正确地翻译这些时事热词将有利于让更多西方读者了解中国,为他们展示一个真实的、不断进步的中国。因此,本文将以国内各媒体上发布的2016年中国年度热词为例来探讨中国时事热词及其外宣翻译。

2.1中国时事热词的界定

根据互动百科,热词顾名思义就是热门词汇,它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时事热词就是具有时代特征,反映一个时期的热点话题及其民生问题的词汇。这类词汇是一个相对概念,此时为热,彼时为冷,每个时期都会有这样的热词出现。根据以上论述,笔者对时事热词做出了以下定义:时事热词是在特定时期内,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据普遍所关注的热门话题、热点事件提炼出来的词汇,这些词汇简洁精炼,极具时代性、民族性。从时事热词定义来看,中国时事热词具有以下三个主要特征:聚焦社会热点,反映社会现实,时代性很强;表达方式极具中国文化特色,简洁含蓄;时事热词符合普通群众想了解政治热点,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具有很强的互动性。

2.2中国时事热词的分类

根据时事热词的来源,可以将时事热词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现象及其他时事热词等四类,不同种类的时事热词反映了不同领域的热点话题、热点事件,这些词汇数量多,产生速度快,涉及范围广。接下来,笔者将以2016年中国年度时事热词为例,来详细阐述这些时事热词及其分类。

2.2.1政治时事热词

政治时事热词主要是反映当年度国内重大政治事件、政治会议、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内容的词语。例如,2016年习近平主席出席了很多重大会议,在他的历次讲话中,不乏各种深刻形象的比喻,言简意赅的理论表述,掷地有声的形势论断,仔细回顾,就会发现很多时政新词热词,这些词汇都在不同程度上对中国有一定的影响。如,“政治规矩”、“乡土味道”、“四个全面”、“关键少数”、“获得感”、“净化政治生态”、“改革促进派”、“精准扶贫”、“四个没有变”、“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美丽中国”、“创新发展”、“四铁干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等等。

2.2.2经济时事热词

经济时事热词主要是反映年度国内重大经济政策、经济活动以及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经济话题等内容的词汇。例如,2016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在这期间,一些经济新理念新词汇成为大众熟知的时事经济热词,如“一带一路”、“新常态”、“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十三五规划”、“特别提款权”、“养老金并轨”、“供给侧改革”、“房地产去库存”、“就业能力排行榜”、“银发创业族”等等。

2.2.3文化时事热词

文化时事热词主要是反映当年度国内文化产业、文化事业领域内,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事件和问题等内容的词汇。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雄厚的政治力量支撑,而且需要文化实力的支撑,在这个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界,文化的力量越来越重要,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事业的发展,因此,2016年国内涌现出了很多这样的文化时事热词,如“文献遗产”、“智慧可穿戴产品”、“绿色环保产品”、“文教娱乐”、“服务消费”、“智慧城市”、“涂色书”、“世界记忆名录”、“双11晚会”等等。

3中国时事热词翻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时事热词翻译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国际媒体对中国的发展状况关注日益密切,因此,对时事热词的研究及其翻译已经成为热点话题,而且翻译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一些报纸、杂志和网站等媒体定期发布時事热词及其译文。而且中国日报“英语点睛”网还设立每周热词专栏,及时反馈最新新闻或者社会现象。第二,还有一些学术期刊定期发表一些关于时事热词翻译及其研究方面的论文。例如,《中国翻译》是我国译界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期刊,不仅发表了一些有关时事热词外宣翻译的论文,还定期开设了“词汇翻译选登”,“读者论坛”等新词热词专栏。第三,还有一些学者出版了在时事热词翻译方面研究的专著。

3.2时事热词翻译存在的问题

当然,在取得丰硕成绩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必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加以改进,以推动热词翻译的发展。一方面,由于大量热词都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因此,有些词汇翻译没有先例可以借鉴,这就要求译者进行独创,译者对这些热词内涵理解偏差很容易造成翻译过程中中国文化的丢失;另一方面,译者翻译过程中可能忽略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容易在做外宣工作时造成对方的误解,如“剁手党”这类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热词,翻译的过程中如果译为“the party of chopping hands”,很明显,会造成误解,但如果根据其内涵译为“shopping addicts”就很容易理解了。endprint

4中国新词热词的外宣翻译

根据以上时事热词的翻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时事热词的外宣翻译可以借鉴黄友义先生的“外宣三贴近原则”,即“贴近中国发展实际,贴近国外受众对我国信息发展的需求,贴近国外受众的思维习惯”(黄友义,2004)。也就是说,在时事热词外宣翻译时,译者不仅要考虑时事热词本身的独特形式和字面意义,而且要充分挖掘该词的来源以及其内涵意义;不仅要遵循英语表达方式,而且要充分保留中国文化特色,从而使世界了解一个最真实的中国,达到对外宣传的目的。针对以上翻译原则,笔者提出了以下四种具体翻译方法。

4.1音译法

音译法主要针对的是单字和单词的翻译。在翻译一些译入语中无对等的词汇时,往往会采用音译法,音译法简单直接,带有明显的民族文化特征,有利于保留民族文化特色,传播民族文化。如,风水(Feng Shui)、给力(gelivable)、习大大(Xi da da)、福娃(fu wa)、磕头(kow tow)、长衫(cheong sam)、土豪(tu hao)、大妈(Da ma)等等。音译法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使用的同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两点:第一,如果所涉及的词已经有约定俗成的译文,要尊重原始译法,切忌另起炉灶,影响文化传递;第二,切忌滥用音译法,在不了解词汇内涵情况下,不可为了方便随便使用音译法。

4.2直译法

直译是保留原文内容和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是字对字或句对句地将源语言转换为目标语的一种译法。这是一种常用的翻译方法,不仅有利于译语最大程度的接近源语,而且也有利于英汉文化的融合交流,丰富表达能力。如,乡土味道(rural flavor)、四个全面(fourcom prehensives)、关键少数(critical minority)、厕所革命(toiletr evolution)、全球治理(global governance)、房地产去库存(real estate destocking)、供给侧改革(supply sidereform)、互联网+(internet plus)、特别提款权(SDR Special Drawing Rights)、国际名牌和文化服务(international brand sand cultural services)、智慧城市(smart city)、涂色书(coloring book)、智慧可穿戴产品(smart wearable products)、雾霾费(smog fee)、屏怒(screen rage)等等。从以上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直译法就是在某些新词热词正好与英语中的词有相同含义时,而且在保证意思准确的前提下,直接用原有英语词汇进行翻译。

4.3意译法

意译法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中国时事热词往往富有中国特色,形象生动,但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直译往往会造成误解,这时候就需要使用意译法来处理,也就是通过挖掘其深层含义来进行翻译。如,获得感(feel the progress)、精准扶贫(targeted measures in poverty alleviation)、四个没有变(fundamentals of Chinaseconomy remain unchanged)、世界记忆名录(Memory of the World Register)、卖萌挥手(pabebe“actingcute”wave)、微醺妆(hangover beauty)、双11晚会(SinglesDay shop-ping gala)、黑户(unregistered citizens)、剁手党(shopping addicts)等等。从以上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如果我們直接根据字面意思翻译,可能就会造成误解,意译后,意思就显而易见了。

5结语

基于外宣翻译高度的政治敏感性,信息内容准确无误地传达是政治外宣翻译的首要要求。时事热词翻译一方面需要准确地传达原文的信息内容,侧重于语义翻译;另一方面还要达到宣传的目的,实现交际功能。实施热词翻译需要根据国外读者的思维习惯,对中文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比如增加或者删减背景内容。在翻译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译者的主体性,从而取得良好的宣传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慧.有关于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中国翻译,2001,(5):50.

[2]张健.报刊新词英译纵横[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

[3]顾静.透视美国新闻期刊对中国特色词汇的翻译[J].上海翻译,2005,(1):57-60.endprint

猜你喜欢

外宣翻译翻译方法
国际传播视阈下的外宣翻译特点探析
民俗旅游资料日译方法探讨
浅谈日语翻译的方法与策略
江西省高校门户网站外宣翻译现状研究
中医语言隐喻分析及其翻译方法研究
结合语境翻译文言文方法举隅
浅谈汉语歇后语的翻译方法
中国特色词汇及其外宣翻译
英语实用翻译研究
跨文化意识下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翻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