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2017-09-11张百军孙淑荣

祖国 2017年15期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张百军+孙淑荣

摘要:理想信念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高校既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等显性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也要充分挖掘各科教学、校园环境等隐性教育资源,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保证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科学性、时代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 理想信念教育 全面深化改革

一、引言

只有赢得青年,才能赢得未来。大学生是青年的杰出代表,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力军,他们的理想信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大学阶段正是人生理想信念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世界形势的动荡,政治格局的演变,经济大潮的冲击,信息全球化的渗透,国内全面深化改革带来的各种变化,都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2004年,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2016年,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又强调要“教育大学生不断树立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信念和信心”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激励学生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进一步明确了理想信念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一)理想信念的内涵

理想,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不断认识自我和社会发展规律而逐渐形成的,对自我成长的追求和对社会发展的向往。信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或思想的坚信不疑的态度,并愿意为之付诸行动的精神状态。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都是人们勇往直前的精神动力。

近年来,理想信念作为一个综合概念被政治理论界和学术界广泛运用。左雪松、夏道玉认为:“理想信念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复合概念,是我们党在多年革命、建设与改革的伟大实践中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的产物。作为复合概念它比单一的理想或信念具有更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价值意蕴”。吴潜涛也认为:“理想信念既不同于理想也不同于信念,它既注重对未来奋斗目标的追求,又注重现实生活中人们应秉持的信念支撑,实现了对理想和信念的超越。”

(二)理想信念教育的内涵

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社会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性。纵观人类历史,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都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活环境决定,并以其特定的阶级利益为出发点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利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力图将能够代表其阶级利益的理想和信念传递给人们,使其内化为全体人民的理想信念。”这就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本质。

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最高理想是为将来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因此,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就是指党和国家通过高校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对全体大学生进行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并进一步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实践活动。

三、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一般现状

(一)重视显性教育,忽视隐性教育

我国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中,不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育形式主要是一种显性教育。如有明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有专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还有专门负责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团组织,体现了鲜明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很少在其他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中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本课题调查研究在“您在大学里接收理想信念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一题的选项中,67.1%的大学生选择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43.5%的大学生选择了“党支部和共青团组织的相关活动”,而选择“其他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理想信念教育”和“校园文化和网络媒体的影响”的分别只有12.4%和18.2%。

(二)注重理论灌输,轻视实践活动

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多数采取单向知识传授的教学方法,很少组织学生接触社会和从事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大多是被动地学习,记忆一些理论知识应付考试,很少真正理解和消化老師讲解的理论知识。在“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主要方法是”一题的选项中,23.0%的大学生选择了“只有知识和理论的灌输,没有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相关的实践活动。”69.8%的大学生选择了“侧重知识和理论的灌输,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相关的实践活动。”7.2%的大学生选择了“很少进行知识和理论的灌输,侧重对社会现实的分析和相关的实践活动。”

(三)注重教育形式,忽略教育实效

正因为注重理论灌输,轻视实践活动,所以政治理论课教学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起的作用并不理想。在“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效果”一题的选项中,5.7%的大学生选择了“非常好”,29.8%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好”,58.4%的大学生选择了“不太好”,6.1%的大学生选择了“根本没有效果”。在“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是”一题的选项中,56.5%的大学生选择了“空洞说教,没有说服力”,30.7%的大学生选择了“教学内容和方法老套单一”,5.0%的大学生选择了“授课教师本身理想信念就存在问题”,31.1%的大学生选择了“教学内容与社会现实脱节”。

四、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效果的主要策略

(一)强化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统帅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自然而然地在人脑中产生,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培养和教育才能在人脑中形成甚至扎根。政治理论课教学对于大学生理解接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是非常必要的,在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中的作用是不能替代的。但要对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和创新,反对脱离社会现实的空洞理论,提倡教学内容的时代性和实践性;反对强行灌输和单向灌输,提倡多元互动、寓教于乐,以充分发挥出政治理论课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统帅作用。endprint

1.教育内容要与时俱进

在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在内容上既要坚持政治性,也要突出时代性。坚持政治性,就是要“坚持不懈地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培养“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的合格人才。突出时代性,就是要了解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时代特点,针对时代特点来选择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

2.教育目标要有层次性

人的道德水平总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标也要由低到高、循序渐进。有些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中,过分注重社会理想的培养,而忽视个人理想的引导。社会理想是由大多数社会成员的个人理想汇聚而成的,个人理想的实现能够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所以我们在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中,一定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人理想,引导大学生确立适合自己的个人理想,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其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

3.教育方法要灵活创新

当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不喜欢循规蹈矩,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上,他们更喜欢生动活泼、富于变化、充满挑战的教学方法。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在“作为大学生您更喜欢哪种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一题的选项中,15.3%的大学生选择了“相关的参观、访问、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2.1%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想信念理论知识的讲授”,34.6%的大学生选择了“就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的讨论或辩论”,35.2%的大学生选择了“与理想信念有关的情景剧表演”,12.8%的大学生选择了“理想信念知识竞赛或讲演赛”。

(二)重视隐性课程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渗透作用

一个人理想信念的形成绝不只是通过学习几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能实现的,必须借助家庭、社会以及学校中各种因素共同发挥积极作用,并通过自身内化和吸收才能逐渐形成。习近平强调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1.利用各科教学渗透理想信念教育

西方有些国家(如美国)的高校,找不到与思想政治相匹配的专门课程,但实际上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无处不在,隐含在所有课程当中,尤其是渗透在历史课、地理课、社会学、公民学、生计教育、全球教育等课程之中,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渗透性和隐蔽性的特点。我国也可以借鉴西方国家的这一做法,将理想信念教育渗透在各科教学中。通过学科教学渗透理想信念教育,没有明显灌输的教育痕迹,是一种以自然而然的方式进行的,具有潜移默化的效果,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2.强化教师本身理想信念的榜样示范作用

教育者本身的理想信念对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感染作用就是典型的隐性教育。首先,教师本人的理想信念、道德品质和人格魅力对大学生的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是任何显性教育都无法比拟的,即“身教重于言教”。其次,如果每位教师都能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向大学生渗透“富强、民主、文明、法治”等意识,自觉培养大学生“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品格,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一定能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高校德育工作绝不应是几位专职德育工作者的任务,而是全体教师共同的任务。

(三)充分利用网络阵地,开辟红色网站

网络已经深入到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领域。但网络又是双刃剑,它既为大学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学习途径,扩大了交往范围,也对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造成一定威胁。在网络中,存在着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意识形态和伦理道德标准,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定型,在网上频繁接触西方国家的宣传论调、文化思想等,容易和他们头脑中原有的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发生矛盾冲突,长此以往,可能会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甚至会导致理想信念的缺失或错位。

高校应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强大吸引力,加强理想信念的网络宣传。如通过微、博微信等网络平台,发布与理想信念相关的学习资料;建立微信群、QQ群、BBS论坛,实现师生、生生的网上交流和沟通;建设思政课程网,实现思政课的网络互动;创建红色网站,将枯燥的理想信念教育内容编制成生动形象的电子学习材料,吸引大学生的参与互动等,从而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领。

(四)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咨询与辅导

大学生是社会上最活跃、最敏感的知识分子群体,他们常常能敏锐地觉察到社会环境的变化或思想观念的冲击。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还处在发展期,还不够成熟,人格还没有定型,对社会中的某些剧烈变化会感到迷惑不解或难以适从,进而导致某些心理负担或适应障碍。根据中国疾病控制中心提供的数字,在全国的大学生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约占16~25%,如不能及時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成才。一个心理素质差甚至有心理障碍的人,难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接班人。

高校应对所有大学生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由心理专业教师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通过课堂心理教学和团体心理训练等活动对大学生学习、生活、择业等方面进行科学指导,帮助大学生排除心理困扰,并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他人、认识社会,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开发自己的潜能和形成健全的人格;还应建立心理咨询专门机构,为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提供深入的专业帮助。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10).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摘录[EB/OL].http://sk.nedu.edu.cn/info/1050/1693.html,2017(1).

[3]左雪松等.论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的命题误区与逻辑纠偏[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03).

[4]吴潜涛.正确理解理想信念的科学含义[J].教学与研究,2011,(04).

[5]王欢.“六个为什么”与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

[6]刘敏.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实效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1.

[7]习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基金项目:2015年度河北省高等教育学会科学研究课题“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编号:GJXH2015-154)研究成果;作者简介:[1]张百军,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后勤处,政工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2]孙淑荣,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面深化改革理想信念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反思与改进
高职辅导员在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作用及其实施途径
改革“最后一公里”如何打通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