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电影制作与传播过程中的价值蕴涵
2017-09-11周颖胡凡刚
周颖+胡凡刚
【摘 要】近年来,学生团体已成为微电影创作大军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现此现象是由于高校微电影有不同于传统微电影的独特价值。本文将从高校微电影的选题立意、制作过程与传播过程出发,分析其蕴涵的思想与现实价值,感受高校学生作品的特殊魅力。
【关键词】“三情”;团队合作;社会价值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133-01
一、选题立意展现“三情”
(一)亲情题材以警醒世人为目的。由于贴近自身生活,并有切身的感受,“亲情”成为学生自制微电影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主题,以现实生活原型改编为主。以影片《空的城》为例,影片主要讲述了刚毕业的大学生小杰在与同屋独居老人的相处过程中体会到了老人的不易,决定回到农村去陪伴独居的父亲的故事。影片以一系列关于空巢老人的数据和事故实例作为结尾,引人深思,其正能量的主题也使影片自身的社会价值大大提升,它不仅仅是一部影片,更是警醒世人的有力武器。
(二)爱情题材呈现自我憧憬。爱情主题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是大学生对自我的表达,通过影片为我们呈现出他们对于爱情的看法和憧憬。影片《晴天计划》讲述了女主角在一次与男主角的意外邂逅中对其一见钟情,于是制定了追求男主角的计划,最终计划成功,两人顺利在一起的爱情故事。影片在情感方面准确地把握住了观众的共鸣点。此类影片观众可能在看开头的时候已经知道了结局,但还是愿意看到男女主人公在一起的畫面,一方面体现了观众对美好的向往,另一方面部分受众也需要这种圆满结局来弥补自己的情感遗憾。
(三)友情题材展现身边日常。同窗情谊是大学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尤其同寝生活更是每个学生对大学最美好的回忆。影片《怎见浮生不若梦》通过若干个日常生活琐事的叠加,平淡之中见真情,展现了同一宿舍五姐妹在大学生活中共同成长,成为彼此最坚强的后盾的浓浓友情。向观众传达了一种“亲如一家”的集体精神,在观众多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情感共鸣。
二、制作过程锻炼团队合作能力
微电影从前期准备到最后成片的过程是困难重重的,这就需要组建一支分工明确、团结合作的团队。以《盲》这个剧组为例,成员们在合作过程中克服了许多困难,比如拍摄时间问题,作品的拍摄大都是利用课余时间,不可控因素较多,把成员们都聚在一起是有很大难度的,还有经费和器材的使用等种种问题横亘在眼前,而最终成员们团结一致,如期完成拍摄任务。如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较多,从小就比较缺乏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但这种意识却恰恰是很多用人单位非常看重的一个方面。微电影的拍摄任务在潜移默化之中提高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使他们体会到团队的力量,在合作中完善自我,为以后迈进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传播过程传递社会价值
(一)展现地方风土人情。在高校微电影中,有一个类型的主要内容是展现某一地方的风俗,如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节日。在影片《年例风情画》中真实地为观众呈现了粤西地区独有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选择了广东省茂名市谷子冲村即将大学毕业的村民张英健为代表,记录了他们家庭为年例这一传统节日所做的各种准备以及节日当天的所有活动,告诉了观众年例这一具有地方特色的节日的种种要求,在讲述过程中也引出了这一地区人们日常的生活习惯,不仅使观众体验了不同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且体现了新一代年轻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二)表现某一行业中有代表性的人物对工作的热爱。如影片《一曲茶香》向我们介绍了千万个茶农中的一员——刘贤娥,与其他茶农不同的是,刘贤娥自己作词作曲,为日照绿茶写了一首赞歌。影片从这首茶歌入手,讲述刘大姐从有制作歌曲的想法到最终成曲的大致过程,也向观众展现了刘大姐作为一个茶农日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不仅表达了以刘贤娥大姐为代表的茶农对于家乡茶叶的热爱,也从另一个角度向观众介绍了日照的绿茶文化,使观众对这个城市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类题材的影片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一方面体现了当代的民间艺术家对传统艺术的热爱,有利于激发观众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的种种成就,对于城市良好形象的树立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高校微电影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于个体以及社会的深刻思考,其作品制作与传播过程中所蕴涵的丰富价值,不仅为社会传递了正能量,而且生动地展现了这一群体的内心世界及精神面貌,相信未来属于高校微电影的天地将会越来越宽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