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
2017-09-11李良跃
李良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高校连年扩招,这为越来越多的人提供了走进大学校园学习的机会,但同时也让很多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困扰。如何帮助贫困大学生摆脱就业难的困扰,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支持和帮助。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就业;指导
一、贫困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一)盲从心理
很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都会有一定的偏差,存在盲从心理,大都不愿到偏远地区寻求就业机会,求职领域及区域过于集中,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就业竞争较大,而这些贫困大学生亦无例外。另外,在大学学习期间很多贫困大学生希望从专业学习成绩中获得自信,往往忽视其他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如: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等。英国就业能力研究权威曼兹.约克(Mantz.Yorke)和彼得.奈特(Peter.knight)认为,雇主视大学毕业生的专业知识水平为聘用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在某些招聘状况下,学科知识甚至不是很重要。学生具有超越学科边界的知识(如拥有某些软技能)通常被认为是聘用高校毕业生的重要因素。如此看来,贫困大学生的自身条件是阻碍其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学校与企业沟通少
目前,高校与企业很少产生联系,学校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间有着不小的差距。一些专业过于陈旧,已被市场淘汰。热门专业资源投入大,招生过多,供大于求;冷门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教学内容跟不上时代发展,企业缺人却招聘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季时,学校对用人单位需求的信息了解不足,不能有针对性地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
二、贫困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解决办法
(一)学校推进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优势资源,加强针对学生的心理咨询工作,举办心理讲座,鼓励贫困大学生走出固有的小圈子,克服心理障碍,融入到大集体中来,让他们在健康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中提升思想认识、准确定位自己、磨炼坚强意志。其次,学校应该认真调查摸底,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生消除家庭经济困难带来的障碍,为他们学习、生活营造良好环境。再次,学校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组建一种共同性质的团队或组织,营造一种心理相融的气氛,使他们能有机会展露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在这个团队或组织中彼此鼓励、互相启发去解决学习、生活和就业中的各种难题。学校积极的干预能够减少贫困大学生因外部消极因素的影响和内部心理矛盾的冲突产生的负面效应,为其就业打下健康的心理基础。
(二)完善贫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政策
为了增加当代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并且为其减少创业过程中的阻碍,政府、高校应当提供各类完善的创业政策及优惠政策,例如:政府提供技术支持、资金支持给予创业初期的贫困大学生、给创业的贫困大学生做贷款担保人、创业的学生给予税费更多的优惠、在高校建立创新创业基地免费入驻等。还有,对于不幸夭折的创业计划,政府、高校也应酌情给予相应的补贴,从而弥补贫困大学生因创业失败引发的经济损失等。此外,政府和高校还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大力宣传贫困大学生典型人物的成功创业故事,加大对创新创业知识的网络普及,在网络多媒体平台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关注贫困大学生这一群体,给予更多的扶持,进而提升贫困学生的创业积极性。
(三)加强贫困生就业指导平台建设,提供嵌入载体
高校可考虑在创业创新学院或就业部门二级机构下设置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室,将一部分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与非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相剥离,确保社会工作嵌入贫困生就业指导有独立平台保障。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室不仅能保证贫困生就业指导有必要的人员、场地和经费投入,让社会工作嵌入贫困生就业指导有独属“阵地”;而且专业工作人员可以基于这个平台就社会工作嵌入贫困生就业的各种活动进行沟通与协调,促进嵌入工作的顺利进行,让贫困生就业指导更符合社会工作原则。当然,高校贫困生就业指导工作室的成立与运转,除需要教育厅与人社厅等政府部门给予平台一定人事编制基数、经费支持、平台督导与评估外,还需要高校聯合推动成立全国或省级大学生就业指导协会,为高校指导平台的专业认证、人员培训、项目论证与实施设计、项目评估与检查、理论研究与实践推广、经验交流与资源共享等提供专业支持。
(四)进行全程就业指导
现代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存在着一个误区,学校只在学生大学四年级下半学期开展就业指导工作,认为前几年学生只需要学习专业技能。就业指导工作要面临的一项重要改革就是就业指导全程化,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整个大学生涯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工作岗位顺利过渡。学校应从大一开始就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成才观,组织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企业实习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竞争意识等综合素质。
(五)展贫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比如可以建设贫困大学生就业网络技术平台,加强校内网络建设,打造针对贫困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网站,使他们能够感受到学校的重视,建立适合于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系统,鼓励他们广泛利用各种终端机进行交流互动,实现资源信息共享,为他们营造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比如还可以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减轻他们的经济压力,增加社会实践经验,提高就业竞争优势,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贯穿于勤工助学活动中,坚持以资助为目的,将教育与助学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培养健全自强的人格,实现就业愿望。
结语
目前高校教育已经走向大众化道路,与此同时,社会中的就业体质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就业问题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转变观念,提升自身素质,探索就业指导工作的新特点,加强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让大学毕业生能顺利走向工作岗位。
参考文献
[1]姬咏华,杜咏梅.贫困女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探析[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6,07:152-154.
[2]张斌,彭望,邱致燕,蒋怀滨.高校贫困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J].医学争鸣,2016,04:27-30.
[3]王奕冉.积极团体心理辅导对贫困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心理韧性的干预效果[J].教育与职业,2016,18:103-105.
[4]曹国志,陶鑫.精准帮扶视角下贫困女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11:121-12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