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海量阅读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航
2017-09-11李雪明
李雪明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对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一个综合运用,也是学生进行知识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都比较低,语文素养的养成比较困难,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的阅读量不够。本篇文章主要结合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谈谈如何让海量阅读为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导航,提升孩子的语文素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量;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一直难以提升,与没有重视学生的阅读有很大的关系。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太多的教师只为满足于课本上的学习,而忽视了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从而导致学生的语文学习机械化、片面化,学生提不起兴趣等。因此,必须及时转变这种教学方式,重视学生的海量阅读,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一、培养学生海量阅读的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这需要教师能够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语文教师要坚持阅读,做到博览群书,特别是对于一些儿童读物更是应该了如指掌,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才能和学生一起分享和交流读书的心得和体会,可以在教学中及时地给学生推荐一些经典的书籍,分享一些名人的读书经历,以此来激励和感染小学生,激发他们的阅读积极性。当小学生对阅读产生一定的兴趣之后,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课外阅读指导课,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指导,不断提高学生的有效性阅读。同时,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让学生相互分享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心得,这对学生是一个无形的激励,让他们能够获得阅读的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会产生更加浓烈的阅读热情。
例如,在学习《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通过查阅资料去阅读和了解黄河的形成过程,做好笔记。然后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邀请学生来分享一下自己的学习成果。通过这样的一个教学形式,能够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激发他们的语文学习积极性。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各项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显得尤为重要。虽然,课堂教学的时间非常有限,教师还是要加强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学习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许多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看似很认真,但是一遍下来,什么都没有记住,这是因为他们没有做到手脑并用。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进行阅读的过程中,要及时地对一些字词句做记号,这样的勾勾画画、圈圈点点能够帮助他们掌握阅读重点难点,便于他们掌握文章的关键性信息。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养成勤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经常有很多的感触和想法,这个时候要及时地写下来,长此以往,会提高我们的感悟能力和写作水平。
例如,在学习《手捧看空花盆的孩子》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主的阅读,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为什么会手捧空花盆?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和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样?”在自主阅读后,教师让一些学生起来回答,发现学生的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学生立马就能回答出来,而有的则是吭吭哧哧不知道说什么。教师将不同表现的学生的课本拿出来一对比,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做了很详细的笔记,而另外一部分的同学则是空白一片。通过这样的一个对比,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三、掌握基础的阅读方法
海量阅读,不仅仅在于阅读的数量,更在于阅读质量。而閱读的质量必须要求学生掌握一些基础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阅读方法的教学,让学生能够更加有效率地进行阅读,并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极运用这些方法技巧。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课堂上学习内容出发,去进行阅读书目、阅读内容的选择,这样既能够及时地巩固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及时地了解和发现新的知识。对于自己比较感兴趣的文章,可以每周选取一两篇,进行精读,仔细地揣摩和分析,体会其中的情感,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在阅读的过程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比较优美和有哲理的段落和句子,此时则鼓励学生将这些摘抄下来,进行朗读和仿写,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语感,还能为学生的写作积累素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海量阅读,不仅是帮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需要。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掌握基础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从而切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
参考文献:
[1]徐兴波.农村地区小学生海量阅读教学的研究和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6,2(20):180.
[2]李雪梅.浅谈农村小学生的海量阅读[J].华夏教师,2016,(03):6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