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子,格子,还是格子

2017-09-11杨聃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布格斯图尔特格纹

杨聃

这些横竖条纹相交的图案兼并了老气与时髦,反叛与正统。

威尔士亲王格(Glen Plaid)、斯图尔特格(Royal Stewart tartan)、千鸟格(Houndstooth)、玻璃格(Windowpane check),哪怕是餐布格(Gingham),只要能穿对一种就算是赶上了2017秋冬的主题之一——格纹潮了。从年初的纽约和米兰时装周上都已经发出了预告,T台上林林总总的造型中,大致可以分成两类阵营,要么是保留传统的套装风,要么是具有視觉冲突的混搭派。

前者自然少不了主打“复古华丽”的古驰,红红绿绿的大面积格纹搭配同样高饱和度的动物印花针织衫和配饰,着实要把“极繁主义”进行到底。香奈儿收紧了千鸟格阔腿裤套装的腰线,在领子和肩膀的部分增加了膨胀感。芬迪如果去掉那颜色醒目的毛茸茸的袖口,那件灰白格长风衣恐怕和古装店里的存货就没啥分别了。从葆蝶家的秋冬广告主打款看来,双排扣、渐变色与修身剪裁,老气与时髦仅是一念之间。

后者的翘楚是被拉夫·西蒙斯改造过的Calvin Klein,今年的格纹混搭PVC雨衣的设计有一种让老花穿出潮牌的感觉。Off White用威尔士亲王格西装搭配仙女裙,脚踩一双球鞋,时尚绝缘体们可能会觉得这看起来有种“三代同堂”的即视感。然而最具“魔幻现实主义”的非普拉达莫属了:反戴围巾,把60年代的小说封面当印花,不同颜色和质地的拼接让这件具有红黑呢格元素的外套既文艺又摩登。

事实上,把所有横竖条纹相交的图案统称为格子的做法有点不够严谨,就拿斯图尔特格和餐布格来说,它们不仅国籍不同,各自代表的“刻板印象”也相距甚远。

人人都知道斯图尔特格来自英国。在罗伯特·贝恩(Robert Bain)所著的《苏格兰的宗族和格子呢》(The Clans and Tartans of Scotland,1983)一书中,讲述了苏格兰格子呢可被用来区分不同地区的居民和宗族。岛屿和大陆的高地居民穿着并不一样,即便是岛屿之间,各种格子呢的纵横方式的排列和颜色也有所不同。伴随着苏格兰作家詹姆斯·麦克弗森(James Macpherson)创作的奥西恩(Ossian)诗歌,以及被沃尔特·斯科特(Sir Walter Scott)的著作启发的“高地浪漫复兴运动”(Highland Romanticrevival),格子呢在19世纪的民间获得了更广泛的普及。同时,在格具(Tartanware)如首饰盒、鼻烟盒、餐具、缝纫机配件等生活用品中,“麦克唐纳”(McDonald)格、“麦格雷戈”(McGregor)格,“麦克白和查理王子”(MacBeth and Prince Charlie)格都是被经常用到的装饰纹。

当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购置了巴尔莫勒尔堡(Balmoral Castle),并聘请了当地的建筑师将城堡改造成为“苏格兰男爵”风格时,阿尔伯特亲自主持了室内设计,他大量使用了红色“皇家斯图尔特”和绿色“狩猎斯图尔特”格子呢地毯,就连窗帘和室内装饰也采用了“斯图尔特”格子。维多利亚女王还为此创立了吉利斯舞会,每当她入住巴尔莫勒尔堡就会邀请周边的邻居和城堡里的人来热闹一下,舞会要求皇室的绅士们穿上“高地”服装,而皇室的淑女们则要穿晚礼服搭配斯图尔特格子绶带(sash),这一传统被延续了下来。

在1971年吉利斯舞会上,伊丽莎白女王穿那件缎面刺绣晚礼服的绶带比以往多了一丝短披肩的意味。礼服的设计师是诺曼·哈特奈尔(Norman Hartnell),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就为伊丽莎白置装。这个设计后来也被亚历山大·麦昆借鉴过,2006年麦昆和萨拉·杰西卡·帕克出席大都会博物馆的酒会时就穿了“异曲同工”的苏格兰格纹装——Widows of Culloden系列,其实这一系列是为了讽刺时尚界是如何商品化英国化原材料的。

相比之下,餐布格则少了这份“持重”。据说,原产于法国甘冈(Guingamp)小镇的条纹布料在17世纪随着贸易全球化传遍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曼彻斯特的面料厂将原本的两色条纹纵横相织,相交处的颜色叠加产生了第三色,便形成了现在所谓的餐布格状。作为面料,它最大的好处就是没有正反之分。

如果没有吉尔伯特·阿德里安(Gilbert Adrian),恐怕餐布格真的离不开餐桌和野餐绿地了。这位当年领导着好莱坞电影工作室服装部门的设计师,不仅创建了女演员的着装风格,还制造了各种时尚热潮,餐布格裙子就是其一。这是他专门为朱迪·加兰(Judy Garland)在电影《绿野仙踪》(1939)中的设计,凯瑟琳·赫本在《费城故事》(1940)里也穿过。

后来,玛丽莲·梦露在杂志的大片中,那身黑色高领针织衫搭配餐布格裤装的造型成为经典。《窈窕淑女》中的奥黛丽·赫本、《与我同舞》中的法国女星碧姬·巴铎都成了银幕上餐布格的“代言人”。碧姬·巴铎甚至在自己的婚礼上以粉色餐布格连衣裙代替了婚纱,从而引发了法国餐布格布料的供不应求。到了90年代,餐布格被做成胸衣套装被辛迪·克劳馥、娜奥米·坎贝尔这些超级名模演绎后增添了高级的性感。

不可否认,女人爱格子,男人也是如此。西装一直在“深色、亮色、格子以及条纹”这四种流行趋势间反复了几十年,近年来,格子衬衫更是无处不在,作为一种对过于精致的都市型男和全套定制的花花公子的对抗。随着“木匠美男”(Lumbersexual)的出现,这些身形健壮、留着杂乱胡子的男士们把棉质格纹衬衫当成了一种宣言。被称为木匠美男是因为看他们的装束感觉随时都可以去野外求生,他们是时尚潮人和户外爱好者的结合体,混迹于酒吧,手里把玩着苹果电脑。

“这种花纹具有两面性,”《格子:改变世界的织物》(Tartan:Textiles that Changed the World)一书的作者乔纳森·费尔斯(Jonathan Faiers)博士对《卫报》说,“它融入了氏族,贵族和军事等历史的建立。一方面它是粗犷的男子气概的制服,讽刺的是它也成了亚文化如垃圾摇滚(Grunge)、朋克和同性恋文化的表达。”在费尔斯看来,在经济衰退时期,格子又能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你可以把它放在社会学的范畴里,能这样做的材质并不多。”

70年代在朋克音乐兴起的时候,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就开始使用格纹元素。她为丈夫所管理的乐队设计服装,其中就包括性手枪乐队(Sex Pistols)。韦斯特伍德的商店SEX,也是当时朋克青年喜欢光顾的地方。她自己就喜欢穿紧身衣搭配格纹外套。因为图案原本包含英式传统的保守与权威,那些迷失的青年们通过格纹服装来表达自己心中的愤怒,比如把它撕成一条条,或者当作枷锁等束缚物来佩戴。在大都会博物馆的展览“朋克:从混乱到高级定制”中,表达了朋克对于后工业化的材料的使用和其非常规的对称性激发了时装设计师的灵感。

法兰绒格纹衬衫成了90年代垃圾摇滚的标配,涅槃乐队、Breeders和珍珠果酱乐队都穿着格纹衬衫演出,这也激发了设计师马克·雅可布臭名昭著的Grunge风格。从1993年开始,他也加入了“格纹控”的大营。流行文化似乎铁了心要保持格纹的这种“亦正亦邪”的立场,于是就有了1995年电影《独领风骚》(Clueless)中女主角雪儿的着装风格。

再回看2017年秋冬的秀场,日本设计师渡边淳弥(Junya Watanabe)的设计毫无疑问汲取了朋克的元素,比如模特色彩艳丽的頭发,和靴子搭配网袜。不论是其自有品牌还是Comme des Garcons,他一直在努力将其代表性的格纹运用到不同设计当中。通常亚文化风格中的格纹呈现的都是粗糙及漫不经心,此次渡边淳弥反其道而行,通过解构与重新拼贴,呈现了一番魅惑与精致。

似乎时尚很难逃离格纹这个主题了,谁让这些横竖条纹相交的图案兼并了老气与时髦,反叛与正统。

1. Celine2017秋冬时装

2.玛丽莲·梦露穿着餐布格裤

3. Delpozo2017秋冬时装

4.渡边淳弥2017秋冬时装

5.维多利亚·贝克汉姆2017秋冬时装

6. Sea2017秋冬时装

左图:奥黛丽·赫本的经典格子装形象

右图:范思哲2017秋冬男装

香奈儿2017秋冬时装

猜你喜欢

布格斯图尔特格纹
园丁
HPLC法测定ALK抑制剂布格替尼的含量*
额布格的烈酒
格纹通勤日
秋冬季格纹九大穿搭指南
克里斯汀·斯图尔特 对谈过的每一任真心相待
丹麦第三届尼尔斯·布格国际漫画奖作品选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