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荷陶瓷之都的比较研究
——以景德镇青花瓷和代尔夫特的白釉蓝彩瓷为例

2017-09-11程熙

艺术与设计·理论 2017年8期
关键词:代尔夫青花瓷景德镇

程熙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中荷陶瓷之都的比较研究
——以景德镇青花瓷和代尔夫特的白釉蓝彩瓷为例

程熙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 430070)

中国的景德镇以及荷兰的代尔夫特作为中西方两个重要的制瓷中心,对陶瓷在世界范围内的流通和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文章旨在通过对比中荷两国的陶瓷发展史、陶瓷绘画手法及绘画风格来探析两者之间的共通性和特殊性。此外,笔者试图从具体案例的分析比较中,得出导致两者差异性或相似性的内在条件以及外部因素。

景德镇;青花瓷;代尔夫特;白釉蓝彩陶器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引言

中国的景德镇与荷兰的代尔夫特都是影响深远的“陶瓷之都”。瓷器一直以来都被当作是中国的代名词,“CHINA”一词的由来就是根据“昌南”(今景德镇)的中文发音创造而来的。由此可见,景德镇瓷器的器物之美带给世人的巨大震撼。代尔夫特则被称作是欧洲的“景德镇”,于17世纪奠定了自己“陶瓷之都”的地位。文章就以这两个“陶瓷之都”的各自发展为例,浅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一、“陶瓷之都”的兴起与确立

(一)景德镇的兴起

中国瓷器的发展源于宋代,景德镇在当时被称为昌南镇,昌南镇生产的青白瓷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而闻名天下。到了后来,由宋代时期的百花争艳经由元代过渡以后,到明代几乎变成了由景德镇各类瓷窑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类陶瓷艺术品璀璨生辉。景德镇已成汇聚天下窑器的江南雄镇。明代以后,景德镇占据了国内的主流市场。在新航道发现之后,景德镇的瓷器便由中国走向世界。至此,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对其精美的外观而感到赞叹,景德镇瓷器在欧洲大陆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人们都以能拥有景德镇瓷器而感到自豪。从此,景德镇被冠以世界“陶瓷之都”的美誉。

(二)代尔夫特的兴起

代尔夫特位于荷兰西南部运河边上,17世纪之后,借着新航道的开辟,大量精美的景德镇瓷器由荷兰东印度公司运输到了欧洲。这种在白色胎体上装饰蓝色花纹的瓷器强烈吸引了欧洲贵族,在当时的荷兰也受到了极大的欢迎。这些精美的瓷器堪比黄金,对于欧洲的贵族来说更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因此,欧洲各国开始纷纷仿制陶瓷。经过代尔夫特匠人的苦心钻研和学习,代尔夫特蓝瓷越来越精美,成为了荷兰的三大国宝之一,其中蓝瓷上特有的传统图案让人深深着迷,这种蓝瓷也迅速成为欧洲人追捧的经典,荷兰皇室也将其作为宫廷专用瓷器,由此代尔夫特也被誉为是荷兰的“陶瓷之都”,欧洲的“制瓷中心”。

> 图1 白釉蓝彩风景图 荷兰代尔夫特 弗赖特姆

> 图2 碗腹牧牛图 明朝名窑青花瓷片 来源:《中国陶瓷史》

二、景德镇与代尔夫特鼎盛时期的代表作

(一)景德镇的青花瓷

1.主题和外观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是景德镇瓷器的代表之作。在明代之后,景德镇不仅官窑兴旺,民窑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由于官窑出产的瓷器只允许作为皇家御器或者对外赠赐的皇家礼品使用,不允许对外交易流通,因此,后来传入荷兰的瓷绝大多数是民窑瓷器。这些民窑瓷器虽然不如官窑瓷器精美绝伦,但是在艺术形式上却不似官窑瓷器那般刻板单一,相反,它在表现形式上更加自由、洒脱、贴近生活。

17世纪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男耕女织仍然是老百姓的主要生活来源,相应的,反映在民窑瓷器上的绘画图案大多数也都是恬淡安逸的乡村生活。中国传统的艺术创作,并不注重与真实事物的相似程度,不重视比例大小的掌握,更多是重视意境的体现,通过简单的勾画就能使人感受领悟无法言传于外的感情,令人回味无穷,它是形神情理的统一,虚实有无的协调,既生于意外,又蕴于象内。

2.制法和用料

青花瓷的出现将中国带入彩绘瓷的时代,其主要纹饰是青花,青花是运用天然钴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摄氏度上下一次烧制而成,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这种釉下彩青翠欲滴,显得幽静美观,明净淡雅。然而,青花瓷的主要用料是高岭土,景德镇当地瓷工发明的以瓷石高岭土的二次配方烧制出来的瓷器,细腻、清透、光泽宜人。正是有了这种独特的高岭土,才能使青花瓷远近闻名。

(二)代尔夫特的白釉蓝彩瓷

1.主题和外观

白釉蓝彩陶器受到西方艺术文化的影响,艺术家们通过对外部物象的观察和描摹,亲历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并再现外界的物象。这种艺术作品符合观者的视觉经验,为观者提供感官的审美愉悦,使白釉蓝彩陶器表现出别有一番韵味的荷兰文化。他们重视对于实物的临摹复现而不重视对于感情等抽象事物的表达,例如荷兰艺术家弗赖特姆的作品(图1)正突出了这一特点,绘画采用细线勾勒,重视构图的实际比例和尺寸,以最大限度的还原实际的场景,不仅给人置身于画中的感觉而且使作品显得精巧细致。

2.制法和用料

在17世纪,想要在代尔夫特烧制出像青花瓷那样精美的瓷器并非一件易事。景德镇的“高岭土”是烧制瓷器的最好用料,这是青花瓷高品质的保障。然而,在代尔夫特只能出产一种红黏土和白色陶土,用这两种材料烧制出来的瓷器品质并不好,没法和青花瓷相比较。于是瓷匠师傅潜心钻研,在白色陶土的外面施化妆土,使荷兰陶器变得白皙透明。经过一番努力终于烧制出了与青花瓷器相类似的“代尔夫特蓝陶”。

三、外部因素的比较

(一)地理因素

荷兰位于欧洲西偏北部,南北两面临海,东临德国,南接比利时,这种重要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荷兰对外贸易发达的外向型经济特点。17世纪,荷兰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称霸海上,被称为“海上马车夫”,频繁的对外接触极大的促进了荷兰工农业的生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生活需求便从物质资料转移至文化生活,这就使得本就喜爱陶瓷的荷兰人有了更多的金钱和时间购置陶瓷以供观赏,因此代尔夫特一跃成为荷兰的陶瓷之都,其中白釉蓝彩陶器不仅开启了欧洲蓝白瓷之先河,后来还被德国、法国、英国争相学习模仿。

景德镇位于江西省东北部,有“昌江通衢”之称,位于内陆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地形。长时间以来,为了运输方便和贸易便捷,景德镇沿河而建窑、沿窑又成市,使整个城市沿着昌江两岸,呈长龙状延伸。昌江不仅为景德镇带来了上游优质的制瓷原料,同时又带走了烧好的瓷器。正因如此,昌江成为景德镇城市的制瓷动脉,这些瓷器先用木船装载,顺昌江而下,而后进鄱阳、入长江,在泉州和广州装上海船,最终运往中东和欧洲。

(二)文化因素

17世纪,文艺复兴影响至欧洲各国,荷兰古典自然法学派创始人格劳秀斯提出“自然权利”理论,自然权利便是指“天赋人权”,这是对当时主流神权思想的抗衡。格劳秀斯的“天赋人权”理论在17世纪的荷兰影响巨大,使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自我、肯定自我的存在。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即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更加重视生活的质量。因此,推动代尔夫特陶器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驱动,还包括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应的,在这一时期荷兰的陶器绘画采用大胆的艳丽色彩,且在设计风格上开始从宗教风格的绘画转向日常安详美满的生活绘画风格,彰显的是人之本身,追求实在的生活。

17世纪末的中国仍然处于封建社会,在当时的中国盛行“程朱理学”思想,它倡导“存天理,灭人欲”,教导人们若无法收敛私欲的扩张,就会偏离天道,所以要修养、归返、并伸展上天赋予的本性,以达致“仁”的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矣。反映在瓷器的绘画设计上也与之前有所不同,例如图2的名窑瓷器,一牛一人一草一木,潇洒超俗,简单的白蓝描画便勾勒出一幅人与自然相融合之景,它所体现的便是当时的世界观,即摒弃世俗的欲望和杂念,而去追求一种“无欲超脱”的自然状态,以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

(三)经济因素

17世纪的“地理大发现”使世界开始逐渐连为一体,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文件记载,明清时期有专门为出口欧洲市场而制造的中国瓷器,这就使得青花瓷越来越多的进入荷兰,但由于其高额的工艺和运输成本,使瓷器在数量上和价格上都不能满足荷兰人的心理预期。因此,荷兰人开始以中国瓷器为标本,并在原有的基础上精炼原材料、提高烧窑和上釉技术,用陶器仿制中国的青花瓷器,这些远比青花瓷价格便宜的陶器深受荷兰人的喜爱。代尔夫特白地蓝花的装饰形式、简单明净的色彩以及颇具有中国特色的花纹绘画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中国的青花瓷器,因此,景德镇青花瓷对代尔夫特的白釉蓝彩陶器的产生具有直接的影响。

明代后期,中国的封建经济受到冲击,开始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受到这些新的经济因素的影响,景德镇制瓷业中的手工工场和作坊、自由雇佣的劳动力开始广泛使用,而瓷器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也拥有了更为广阔的国内外市场。然而,相对于不计成本只求外形精美的官窑瓷器而言,民窑瓷器遍地开花,这些瓷器的风格更加贴近生活、品质良好、价格也更加低廉,因此受到荷兰市场的欢迎,而这种海外市场的需求反作用于景德镇的民窑瓷器发展,形成了“官民竞市”的局面。

四、小结

通过上文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景德镇瓷器与代尔夫特陶瓷业的兴起都有其各自的内部动机与外部条件,两种风格的瓷器在各自不同的地理文化领域内发展成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然而,世界文化也应当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此,我们在发展景德镇瓷器的同时不妨也借鉴代尔夫特瓷器的制瓷手法与艺术表现形式,使得景德镇瓷器在21世纪的今天还能展现出它古老而又现代的生机与活力。■

[1] 陈立立.景德镇千年瓷业兴衰与崛起的思考[J]. 江西社会科学,2004(12).

[2] 张凌云.青花瓷的远行—景德镇与代尔夫特四百年际遇[J].装饰,2013(11):72-73.

[3] 何衡.从历史角度考察政府在产业集群中的作用——以景德镇的瓷器业为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1).

[4] 欧阳椿.“意”在绘画装饰中的价值[J].景德镇陶瓷,2015(5).

[5] 余元珍. 浅淡青花瓷之美[J].建筑与文化,2013(12).

[6] 刘谦功.荷兰瓷都代尔夫特兴起的历史动因[J].艺术百家,2008(4):119-126.

[7] 张亚林,陈静.谈17-18 世纪荷兰代尔伏特陶的中国风设计[J].中国陶瓷工业,2008(6),第15卷第3期.

[8] 荷兰外交部.荷兰概况[M].荷兰海牙SDU出版社 .

[9] 于清华.品味荷兰·设计物语[M].台湾:艺术家出版社,2010.

[10 ]刘昌兵.因瓷而兴—古代景德镇的瓷业城市历史和特点[J].江汉考古,2008,1(106):104-108.

[11] 陈锦.中国陶瓷[M].南昌: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09.

[12] 路易·艾黎. 瓷国游历记[M].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5:3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Ceramics in China and the Netherlands,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and Delft's White Glaze Blue Porcelain as an Example

CHENG Xi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430070, China)

China's Jingdezhen and Holland's Delft as two important porcelain centers in China and the West have an important influence on the circul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ceramics in the world. The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commonality and particularity of the two countries by comparing the ceramic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ceramic painting technique and the painting style. In addition, the author tries to get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that lead to the difference or similarity of the two cases.

Jingdezhen;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Delft; white glaze blue pottery

J509

A

1008-2832(2017)08-0140-03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猜你喜欢

代尔夫青花瓷景德镇
青花瓷,拍卖界的传奇
景德镇陶瓷夏令营
景德镇御窑博物馆
景德镇明清御窑厂遗址保护区
老街、蓝陶、画家维米尔
我在景德镇遥望耀州瓷——两个“瓷都”相距千里
纯净的青花瓷
浅析中西方陶瓷工艺的相互影响与交融
——以荷兰代尔夫特蓝陶为例
浅析代尔夫特蓝陶的变迁
有一种蓝叫代尔夫特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