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我不是人生赢家
2017-09-11◎广包
◎广 包
爱因斯坦:我不是人生赢家
◎广 包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天才之一,艾伯特·爱因斯坦因为他的相对论而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然而爱因斯坦在探寻这个美妙理论的过程中,牺牲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
对于爱因斯坦来说,1915年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年份。虽然早在10年前,他就已经形成了相对论的理论构想,但直到这一年,他才真正提出了最终使自己功成名就的广义相对论。为了论证这个引人入胜的理论,爱因斯坦几近疯狂地工作。他与妻子米列娃的婚姻出现严重裂痕。米列娃带着她和爱因斯坦的两个儿子——11岁的汉斯·艾伯特和5岁的爱德华离开爱因斯坦,前往苏黎世生活。
1915年4月初,汉斯·艾伯特在信中央求父亲在春假时前往苏黎世看他和弟弟爱德华。由于战争,爱因斯坦无法前往,不过他给儿子寄去了明信片,答应他会在7月份带他去瑞士的阿尔卑斯山度假。爱因斯坦还对自己的儿子喜欢几何表示高兴,希望能和儿子在一起,教儿子数学。但这个愿望却因他们分居两地而不能实现。爱因斯坦希望通过信件来弥补一点儿子缺少的父爱,他在信中对儿子说:“如果你每次写信的时候都告诉我你学会什么了,我可以给你出题目让你来解答啊。”他还给两个孩子各寄了一个玩具,并叮嘱他们要好好刷牙。
然而,一家人的关系还是恶化了。爱因斯坦和米列娃在通信中,因为钱和度假时间的安排发生了争执。1915年6月,汉斯·艾伯特给爱因斯坦寄了一张简短的明信片,说如果爸爸对妈妈的态度不好,他也不想跟爸爸一起度假了。信件结尾的署名已不再是爱因斯坦对他的昵称“阿杜”,而是正式信件中的签名“A·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相信,这张明信片一定是米列娃教儿子写的,妻子爱报复而且狡猾,自己即使去苏黎世,也不可能见到孩子们。于是他没有如约前往。
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在格廷根发表了有关广义相对论的第一次演讲。当天下午,他一结束演讲,就给大儿子写了一封百感交集的信。信中说,希望以后每年都能和儿子们待上一个月,好让孩子们能有爸爸的陪伴和爱护,希望孩子们可以从自己这里学到很多好东西。他认为自己通过艰辛的工作所得到的东西,不应该仅仅对陌生人有价值,更应该对他的孩子有特殊的价值。
之后,爱因斯坦接连提交了三份报告,并最终提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重要的科学理论之一——广义相对论。然而,在与家人的关系上,爱因斯坦却无法得到自己期望的和谐。他最终决定和米列娃离婚,并提出,只要米列娃同意离婚,他将把自己以后获得的诺贝尔奖奖金全部给她。米列娃在考虑了一个星期后,同意了爱因斯坦提出的条件。几年后,爱因斯坦果真获得诺贝尔奖,米列娃用他的奖金在苏黎世购买了三套公寓。
爱因斯坦的大儿子汉斯·艾伯特后来成为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的教授,而他的小儿子爱德华则因为精神病被送进苏黎世附近的一家精神病院,在那里度过了余生。
编 辑 / 灯 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