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东各市经济增长动力的差异化分析

2017-09-10王海楠

环球市场 2017年13期
关键词:面板数据区域差异

摘要: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有不断扩大的态势。从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揭示广东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就如何在加快各区域经济发展,推動广东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并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建议。本文利用广东5个地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出发,对广东各市及各市所在区域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驱动力在各个城市和区域存在着显著差异。

关键词:广东经济;区域差异;面板数据

一、引言

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问题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之间,同时也体现在省区内部各市域之间。广东地区内部经济增长的差异问题,更易影响社会稳定和区内经济的良性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取得长足的发展,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都得到不断的提高。广东是我国最早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的省份之一,其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经济腹地广阔、人才优势国内领先、科研实力实出、发展后劲强劲,综合竞争实力名列全国省市的前茅,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发展基础等诸多方面原因,广东在经济发展过程呈现较为明显的地域经济差异,区域空间的经济差异的形成与资源的配置和产业的空间转移密切相关,这一差异是转型时期经济发展存在的必然现象。

但各地区之间的发展差异、城乡之间的发展水平是否和全国其它省份相似,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协调经济的发展,在这方面值得研究。经济增长由最终需求拉动,而最终需求由三部分组成,即出口需求,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这三部分最终需求通常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 三驾马车”。只要出口,投资,消费的其中“一驾马车”动力不足,那么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就难以保证。因此正确认识当前广东各地区的发展差异、各地带之间的以及城乡之间发展差异对指导广东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有重要意义。

二、理论模型與研究假设

面板数据是同时在时间和截面空间上取得的二维数据,集合了时间序列和截面数据的共同优点。本文研究的面板数据模型的形式为:yit=αi+xitβi+uit(i=1,2,…,N; t=1,2,…,T)----(1)

其中:Xit是1×k维解释变量矩阵,βi为k×1维向量,k为解释变量的个数,n表示个体截面成员的个数,T表示每个截面成员的观察时期数。根据截距项α和系数项β的不同,用可以将模型分为三种类型:

无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即αi=αj,βi=βj;

含有个体影响的不变系数模型即变截距模型,即αi≠αj,βi=βj;

含有个体影响的变系数模型即无约束模型,即αi≠αj,βi≠βj。

面板数据包括横截面和时间两维的数据,如果模型设定不正确,将造成较大的偏差,估计结果与实际将相差甚远,因此研究面板数据的第一步是检验所研究的问题属于上述三种类型的那一种。其次我们从凯恩斯提出的Y=C+I+(X-M)(即总产出=总消费+总投资+(出口-进口))这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的恒等式出发,设定本研究的地区生产总值与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的面板数据模型如下:

GDPit=αi+βi1Cit+βi2Iit+βi3NXit+uit

GDPit是因变量,为第i个市在第t年的地方生产总值(全文数据均为人民币百万元为单位),αi为第i个市的截距项,Cit、Iit和NXit是因变量,分别为第i个市在第t年的消费水平、投资水平和净出口水平。其中,消费水平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指标,投资水平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指标,净出口水平以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为指标。βi1,βi2和βi3为自变量系数,t表示不同的年度(即2011-2015年),uit为随机扰动项。

本文以广东省2011-2015年的5个城市为研究单元,分析2011年以来广东省区域经济空间差异的变化特征。广东省根据区位分布以及经济的发展程度划分为珠三角、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四个经济区域。珠三角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和肇庆9个市。东翼指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4个市。西翼指湛江、茂名和阳江3个市。粤北山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5市。本文对珠三角选取广州,深圳为样本;东翼选择汕头为样本;西翼选取湛江为样本,粤北山区选取韶关为样本。因此i取值为1-5并分别表示广州(GZ)、深圳(SZ)、汕头(ST)、湛江(ZJ)、韶关(SG) 5个市。

三、实证分析及结果

本文数据来自《广东统计年鉴》(2011-2015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11-2015年)、《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11-2015年)、和广东各地级市统计年鉴以及部分市、县、区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为判断模型的具体形式,本文所使用的软件是STATA.13,检验结果如下:结论表明,因为F(9,97)=4.75,p=0,U i显著,即要加入个体效应,因此选择变截距模型,排除混合OLS模型(见表1)。

至于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可以根据所研究问题的特点来决定。如果仅对样本自身的效应进行分析,则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如果是用样本推断总体效应,则宜使用随机效应模型。另外,也可以使用Hausman检验进行识别。鉴于下图检验结果,可以看出P=0.0829>0.05,则随机效应模型较好。但是,考虑到各个时期宏观环境对广东各市影响的一致性,所以本文在分析中不考虑各时期的特有影响。本研究的数据包括了广东5个地市,并且重点是对其自身经济增长驱动力效应单独分析,采用固定效应变系数模型,放弃从霍斯曼检验中选择随机效应模型。同时考虑到各个时期宏观环境对广东各市影响的一致性,所以本文在分析中不考虑各时期的特有影响。

由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较大,可能存在横截面异方差,为了减少由此造成的影响,本文采用截面加权,在回归分析中选取“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分析软件为STATA13.

注:本文主要研究变系数,因而没有分析图表中列出的截距项。

从结果看,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总体拟合度达到90%,F值为4.75,通过检验。通过分析以上回归图表,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在消费驱动力方面,广东各市差异很大。

湛江市消费需求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最大,边际贡献为2.27,排在其后的依次为深圳市(2.05)、韶关市(0.93)、汕头(0.05)、广州(0.3),但是汕头和广州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没有通过z检验,存在多重共线性。从区域来看,珠三角(深圳、广州市)的消费边际贡献最高,粤北山区(韶关市)的消费边际贡献平均值为0.93,东翼(汕头市)的消费边际贡献0.05最低,西翼湛江市最高。总体上看,珠三角富集区消费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要明显高于贫困经济区。

2、在投资驱动力方面,广东各市差异也很大。

广州市投资需求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最大,边际贡献为2.619,排在其后的依次为深圳市(2.5)、汕头市(0.75)、韶关(0.5)、湛江(-0.63),每个城市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z检验。从区域来看,珠三角(指深圳、广州市)的投资需求边际贡献最高,粤北山区(指韶关市)的消费边际贡献平均值为0.5,东翼汕头市处于居中水平为0.75,西翼(指湛江市)的投资边际贡献-0.63最低。总体上看,珠三角富集区投资对生产总值的拉动力要明显高于贫困经济区。

3、在净出口驱动力方面,各市差异仍很大。

深圳市净出口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力最大,边际贡献为0.559,排在其后的依次为韶关市(0.37)、汕头市(0.18)、湛江(-0.07)、广州(-0.18),每个城市都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z检验。从区域来看,珠三角深圳市的净出口边际贡献最高,粤北山区(韶关市)的消费边际贡献平均值为0.37,东翼汕头市处于居中水平为0.18,西翼(湛江市)的净出口和广州市边际贡献为负值最低,说明2011年以来,广州和湛江市出口疲软,出口总额少于进口,也和近几年我国总体出口形势不乐观相对应。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措施1、强化对粤东西北地区的政策支持

强力推动政府已出台的各项政策的落实,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为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发展动力。加大粤东西北地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构建快速交通运输体系,有效改善粤东西北地区发展区位条件。根据区域产业优先发展目录,制定区域金融支持政策,優化信贷资金投向,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逐步缩小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之间的差距。

2、优化粤东西北地区资源配置,推动区域错位发展

粤东西北地区与珠三角在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力资源、经济基础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粤东西北地区的发展不能单纯模仿珠三角或其他发达地区的模式,必须要根据自身特点和资源优势,在承接珠三角“双转移”的同时,与珠三角产业结构形成错位发展、互补发展、差异发展,发挥资源优势、比较优势,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经济产业结构和产业体系。粤东地区历来是民营经济活跃地区,传统制造业有较好发展基础,素有对外经商传统,劳动力吸纳能力较强,劳动力的流入流出总体相对基本稳定,其发展应考虑相对强化经济的区域独特性。粤西地区拥有良好的港口条件,是我国大西南的出海口,钢铁、石化布局突出,与珠三角产业结构差异较大,其发展应充分利用臨港、临海的优势条件,做大做强沿港、沿海产业集群。粤北山区是珠三角的重要生态屏障,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必须有严格的选择和控制,承接的产业必须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依据生态和资源环境优势,吸引要素,聚集产业,发展现代绿色产业体系,走生态工业新路,打造珠三角生态功能区。作为补偿,珠三角则通过农产品购买、旅游消费、转移支付、对口支援、低碳交易等方式,提升粤北山区的收入水平和服务水平。

3、提高粤东西北区域资源聚集能力,培育枢纽城市增长极

从广州、深圳在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来看,区域内核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巨大,必须解决粤东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缺位的问题。要通过培育粤东西北区域内核心城市,增强城市对高科技人才、资源、服务的吸纳聚集作用,提高科技创新和技术转化能力,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提高城市的竞争力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粤东西北地区核心城市的建设必须明确城市的功能性,避免区域性、功能性和人口高度集中带来的城市病。要结合地域特点实施新的核心城市规划,拓展中心城区发展空间,把核心城市的功能进行分散,打破行政规划限制,以核心城市的中心城区为依托进行城市功能区集聚发展和组团布局,发展培育中小城市功能性平台和产业平台,提高核心城市地区辐射力。

参考文献:

[1]陈培阳.基于不同尺度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地理学报, 2012

[2]刘冬平.广东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4

作者简介:

王海楠(1989--),男,汉族,河南孟州市人,国际贸易学硕士。单位:广西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方向。

猜你喜欢

面板数据区域差异
区域差异的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我国城乡居民财产分配现状及区域差异研究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区域差异分析
滇中产业新区建设的金融支持研究
我国的对外开放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
我国工业资本配置效率的空间异质性分析研究综述
专利与专利资助政策对江苏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
城镇化、商业化与农村金融
基于因子分析与层次分析的中国区域差异综合指数的构建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