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德县新街回族乡民族关系研究
2017-09-10拉毛才让
【摘要】:新街回族自治乡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唯一的回族自治乡,该地区的民族关系主要表现为回、藏、汉族三个民族间的关系。本文通过对新街回族乡的实地调查,结合民族学的相关理论及文献资料,对于新街回族乡的民族关系主要从语言使用、居住格局、族际通婚、民族交往等四个方面综合分析,认为新街回族乡回、藏、汉三个民族之间虽然存在一些边界,但新街回族乡的民族关系基本上处于一种和谐共生的状态。
【关键词】:民族关系;回族;藏族;汉族;和谐
一、田野调查点概况
新街回族乡位于青海省贵德县的西南部,离县城有40公里之远,总面积62.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800米。全乡共有九个行政村,总人口为6789人,有汉、藏、回、萨拉、土等七个民族,其中回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1%,藏族占25%,汉族占19%,其他民族占5%。全乡共有12所宗教活动场所,其中清真寺有11座(伊赫瓦尼寺院4座、格底目寺院7座),共有阿訇11人;藏传佛教活动场所1处,清真寺寺管会管理人员33人,藏传佛教活动场所管理人员3人[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主编:?中国民族乡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年版,第3438页。]。
据文献记载,新街回族乡民国时属当车乡。1949年为第二区野里哇乡,1951年更名为莫曲沟乡,1956年更名为新街乡,1958年归贵德公社,1959年河西公社,1961年由河西公社析置新街公社,1984年改为新街回族乡[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主编:?中国民族乡概况?,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年版,第3438页。]。本次调查在新街回族乡共发放问卷150份,最后收回有效问卷为125份,其中回族55人、藏族45人、汉族25人。本文将基于收集的问卷,并结合访谈资料,简扼描述贵德县新街民族关系的现状。
二、民族关系现状
(1)居住格局
一个地区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是混杂居住还是隔离居住,在一定程度反映了该地区民族交流与互动中民族关系发展状况。通过调研和访谈,在新街回族乡我们不难发现存在“同类相聚”和“交错杂居”的居住模式,在9个行政村中,只有2个纯汉族村,即为鱼山村和上卡力岗村,3个回族村,为新街、下卡力岗和老虎口村,陆切村、麻吾村和藏盖村这3个村为藏、回、汉等民族杂居村(藏盖村为回汉杂居村),其余1个村尕麻塘村为纯藏族村。从它的居住的格局来看,三个民族都有相对的聚居区,但地域界限的意识在该地区的绝大多数人心中是十分淡泊的,他们长期以来在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中交往与互助合作,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共同发展。
(2)语言使用
马戎认为,由于语言文字既是各个族群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文化的载体,也是民众在现时日常生活中进行相互交流的工具,所以在衡量当前的族群关系现状或分析族群关系的历史演变时,关于语言使用情况的调查和语言变化的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专题[马戎:?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载?西北民族研究?,2004(01)。]。调查了解当地回、藏和汉三个民族间是通过使用何种语言交流的,以及是否能说他族群的语言等各种问题,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个地区的民族关系。
关于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问题:您会说其他民族语言吗?调查的125人中会说其他民族的语言有98人,不会说其他民族的语言有27人。说明掌握其他民族语言的人数较多,只有极少部分人不懂其他民族语言。当地回族和其他地区的回族一样,由于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在和别的民族间交往时需借助当地方言“青普话”进行交流,回族95%的人在和同民族的人交流时使用当地方言,只有5%的人说阿拉伯语,也因此说明回汉民交往时在语言方面没有障碍;由于民族杂居等因素,部分少数汉族人和回族人会说藏语,甚至有人不仅会说藏语,也会写藏语。在一位汉族妇女家里,她告诉笔者:“我孩子从小就跟着村里藏族人家的孩子上了藏文学校,现在不仅会说藏语了,而且会写了。能掌握两种语言,我们替孩子感到高兴。”在访谈中对学习其他民族的语言大多数人持一种更为积极和开放的态度,故该地区在语言方面并没有多大的阻碍。
(3)族际通婚
族际通婚是多民族社会中的常见现象,是衡量各民族群体关系以及文化交往的重要指标。美国社会学家戈登在1964年提出的衡量民族关系的七个变量中,族际通婚被视为不可忽视 的一个方面。比如,美国社会学家辛普森和英格尔认为:“不同群体间通婚的比率是衡量任何一个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社会距离、群体间接触的性质、群体认同的强度、群体相对规模、人口的异质性以及社会整合过程的一个敏感的指标。”
调查中对“您愿意和其他民族通婚吗”的选择上表示愿意的为12%,不愿意的为73%,说不清的为15%,在收回的125份有效调查问卷中没有发现族际通婚的案例,但这并不说明当地没有族际通婚的案例。由于回族和藏族是一个主要实行婚内制的民族,回藏通婚、藏汉通婚和回汉通婚的狀况在当地并不普遍,但仅凭族际通婚这一方面是不能表明当地民族关系不好。
(4)民族交往
民族关系发展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民族交往日益频繁深入的过程,即是各民族间经济、文化和社会关系不断发展且逐步深入的过程。新街回族乡回、藏、汉三个民族在长期生活的过程中,逐渐打破了居住格局、语言文字、身份界别、社会地位等方面的限制,他们之间的交往变得十分频繁。笔者在调查问卷中曾问道:“您能接受和理解其他民族的生活习俗吗?您认为自己接受同自己不一样的宗教信仰吗?问卷的统计显示,91.5%的人表示能够理解和接受其他民族的生活习俗,76%的人表示能理解和接受民族间的宗教差异。该地区的回族、藏族、汉族三者之间的交往主要体现在节日、工作与日常生活的交往。在中秋节、端午节或春节,藏族和汉族一样过这些传统节日,关系要好的各民族成员会去对方家拜年、聚会。例外,藏族妇女从汉族妇女那儿学习如何包粽子、学习刺绣等技艺。由于新街回族乡的养殖场、林果业及蔬菜种植产业等,被规划为新街回族乡的新型支柱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故新街回族乡的回族、藏族、汉族的富余劳动力成为这些产业的主要打工人员,在此过程中他们互相学习、互相帮助。无论是遇到谁家的婚礼喜庆,还是葬礼仪式,各民族心中没有“他族”与“我族”之分,都会积极主动去帮忙,直到仪式结束。民族交往的频繁和深入在保持各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缩小了因历史和现实因素带来的发展差距,使民族关系朝良好的道路发展。
三、结论
通过对贵德县新街回族鄉的田野调查,笔者发现,在当地回、藏、汉三个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有力地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使民族关系呈现出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和睦相处的状态。新街回族乡回、汉、藏民族有着不同的宗教势力和传统文化,以伊斯兰教文化为核心的回族文化、以儒释道为基础的汉文化和以藏传佛教文化为主体的藏族文化在这里激荡,但他们之间并没有发生过大的宗教冲突。在当前世界范围内的民族和宗教纷争不断的形式下,不同宗教信仰的民族能够在同一地域里友好共存具有特殊世界性的意义,对我国西北边疆民族地区民族治理具有启发和借鉴作用。在新街回族乡民族之间,虽然在宗教习俗或人文习俗方面存在一些差异,但这不影响他们之间的交往,他们始终能够和谐相处,加速了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的相互认可与整合,形成了你来我去、我来你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
参考文献:
[1]国家民委政策法规司.中国民族乡概况[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6).
[2]金炳镐.民族关系理论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马戎. 民族社会学—社会学的族群关系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4]余振,达哇才仁.中国的民族关系和民族发展[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5]马戎.语言使用与族群关系[J].西北民族研究,2004,(01).
[6]赵健君.论民族交往[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7]段继业.青藏高原地区藏族与穆斯林群体的互动关系[J].民族研究,2001(3).
作者简介:拉毛才让(1993—),女,藏族,青海贵德人,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5级民族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现代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义务费专项资金资助研究生项目”资助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Yxm2016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