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分析
2017-09-10郑鹤
郑 鹤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分析
郑 鹤
河南职业技术学院
对于大学体育教学而言,如何更好地推进教学任务,就需要从各个层面推进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学习的兴趣,尤其是根据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心理学的结合,推动大学体育教学的不断发展。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理并不是完全相对独立的两部分,而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只有处理和运动心理和运动生理之间的关系,才能够推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因此,对于大学体育教师而言,只有正确认知二者的关系,推动二者的整合与统一,才能够让大学体育教学有更加深入发展的空间。下面本文将对大学体育教学中的运动生理与心理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大学体育教学;运动生理;运动心理
引言
大学肥胖率、各种疾病已经影响到高校教育的高效推动,只有将大学体育运动从理论推向实际,将学生知识培养与心理素质、身体素质、运动习惯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才能培养合格的人才。通过对大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的作用进行有效研究,进而通过研究二者关系,从而为更好开展体育教学活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1 阶段性体育心理特征
1.1 无助心理
虽然体育课程学习已经历经多年,但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进入学习大学以后,仍然是教师怎么教就怎么学,仅仅了解体育教学的表象,而对体育运动的实质根本完全不了解,更谈不上进行科学有效的体育锻炼了。许多学生甚至对科学的体育运动技术无法熟练的加以掌握,再加上在大学学习阶段学生对教育模式的改变和大学教师团队是非常陌生的,进而在大学体育的学习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无助心理,这种心理相对比较短暂,通常仅仅存留在词最初的入学阶段。
1.2 求知心理
现阶段,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与时代的迫切需求更好的相适应,那么就必须对丰富的知识加以切实的掌握。所以,许多大学生在对大学体育奥秘的探讨中便展现出非常强烈的求知欲。随着高等院校学生在知识广度及知识深度方面的不断加深加大,使得学生对问题更加综合的考虑,并且系统性的对各个学科间的关系进行了解,而随着大学课程的变难以及加深,此类心理便会逐渐的消失。
1.3 交际心理
高等院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每位学生身上均带着不同的文化习惯和文化背景,进入大学学习以后,通过人际交往的扩大就可以将朋友圈子扩大,并且还可以对更多的新信息和新知识进行了解,培养和锻炼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而体育运动则是极为实用以及有效的人际交往方式,因此便成为高等院校学生的首要选择。这样一来,不但锻炼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还对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及交际能力进行了有效的培养,与此同时,还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将倾诉不满情绪和发泄压力的有效渠道找出。
2 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间的关系
传统的大学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从体育生理的角度,对大学生进行体育运动锻炼和培养,提升大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从运动心理层面进行认知和探究,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则是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理念创新和教学创新。运动心理学,对于大学生的身体素养以及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而运动生理,则是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技术要求和基础。当前,一部分大学生不具备积极的运动心态时,或者对于大学体育教学产生抵触心理,这也导致运动生理的效果无法通过教学中得以体现。因此,大学体育课程当中,运动生理是大学体育课程的基础,运动心理是大学体育课程的重要心理保障,只有通过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的紧密结合,才能够促进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有效化。
运动生理和运动心理都是对大学体育课程教学当中的有关规律进行研究,运动生理侧重于运动技能的规律性研究,而运动心理侧重于对人类运动情感和心态的研究。这实际上都是对大学生当前的心理和生理状态进行规律性思考,有助于大学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学推进和教学创新。在鼓励大学生积极地投入体育锻炼过程当中,应该关注到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生理需求,通过体育锻炼,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养,尤其是以体育锻炼为依托,带动大学生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在面对困境的时候能够勇于面对与挑战,这就是运动心理层面能够带来的长远积极影响。
3 利用运动生理与心理关系促进大学体育教学思考
3.1 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之间的关系处理
要将运动生理与运动心理紧密结合起来,要将二者培养与训练放在统一的位置。要认识到二者互为影响的特殊关系,不断优化调整二者关系。通过体育运动的良好开展,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同时还能确保学生健康成长、正常发育,也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成为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学生不仅能够保持良好发育,还能够为运动心理提供坚强的基础和有力保障。
3.2 要普及体育生理保护知识
要普及体育生理保护知识,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体育活动计划和安排。要培养学生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关注运动生理保护的意识。根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开展定期体质检查活动,对学生身体生理素质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同时,要通过体育活动开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后,体育运动过程中,往往会伴随大量的体力消耗和能量消耗,因此,这就需要通过健康合理的饮食进行补充,同时也避免运动后的暴饮暴食问题,在食物选择上,尽量选择易消化和比较容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等食物,再者要定量。不暴饮暴食。在运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合理安排运动量。要合理安排符合强度。
结束语
大学体育教学有序开展,离不开对体育教学的正确定位,也就是对体育教学的目标认识要达到一定高度。体育教学活动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不仅仅需要我们开设这一课程,还需要我们对其开展有清晰思路、明确认识和有效规划。大学体育教学应该充分发挥自身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而之所以积极推动大学体育教学,这与当前大多数高校学生的运动习惯和健康状况有着极大关系。
[1]高彩.提高大学生体育素养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2(4):10-13.
[2]邵耀忠.浅谈体育课教学技校生心理素质培养养[J].新课程,2012(10):105-109.
[3]王万华.浅谈体育教学中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J].体育科技考,2013(4):22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