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造价”助力成本管控
2017-09-10
“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前景依旧广阔。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路”建设为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发展释放新的动力、激发新的活力,建筑业体制机制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需求不断增强。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实施重大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工程,加强城市轨道交通、海绵城市、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加快棚户区和危房改造,有序推进老旧住宅小区综合整治及工程维修养护。但我国仍然面临经济增速和固定资产投资放缓,经济增长驱动由投资转向创新,房地产投资增速变慢,建筑业紧缩风险加大等问题。
面对这种形势,建筑企业要想获得合理的投资回报,只能依靠产品和品牌优势以及低成本优势获得更多利润空间。而无论是低成本优势还是品牌优势都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其中,材料价格成本管控则是建设项目的管理核心。
工程造价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积极完善工程造价数据信息标准,保证工程造价数据互联互通,推进建设工程造价数据库、计价软件数据库标准的统一,促进数据共享。
近年来,滁州市高度重视工程造价信息化工作,在安徽省率先建立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并配合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开发建设了安徽省工程造价全过程监管平台。通过智慧建设和系统手段,软硬件双管齐下,实现建设工程合同价、竣工结算价及其成果文件等在线备案管理,积累了大量的工程造价数据,为下一步数据开发利用做好了准备。
以信息化推动工程造价管理改革
滁州市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是滁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委托广联达为滁州市定制开发的在线采集、计算、审核、发布和查询建设工程人工、材料、设备、施工机械台班等市场价格信息的信息化系统。该系统的开发、上线节约了人力、时间、费用,提高了信息化系统采集材料价格的准确性和发布的时效性。从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能力角度来看,助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材料价格成本管控。
滁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站长张正金表示,滁州市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的开发目的主要基于三个方面,一是贯彻落实《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依法履行法定职权的需要。2014年,安徽省发布《安徽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立足工程建设全过程,对造价的编制与确定、控制、咨询、监督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规范,在加强行业自律以及诚信体系建设方面有所突破,同时赋予了设区市工程造价管理机构发布人工、材料、设备、施工机械台班市场价格信息的职权。
二是推进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全面完成滁州“智慧造价”系统建设任务的需要。2015年,滁州市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滁州智慧造价系统是滁州智慧城市建设任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滁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抓住这个机遇,以智慧城市建设的专项资金开发了滁州市工程造价信息系统。
三是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提升工程造价信息公共服务能力的需要。张正金认为,工程造价管理机构职能角色定位主要有五个方面,归纳起来首先是工程计价规则的制定者,规范、标准、定额等都是造价站制定。二是工程计价信息的提供者,工程造价信息公共服务、人才及价格信息等由造价站提供。三是工程计价队伍的领导者,造价司、造价员队伍由造价站进行培训。四是工程计价活动的监管者。五是工程计价纠纷的调解者。实际上,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中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推进工程造价信息化。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分别印发深化工程造价管理改革等相关政策文件,工程造价信息化纳入安徽省工程造价行业十三五发展规划重要任务之一。可以说,该系统的开发正是基于上述三方面落地。
一直以来,传统工程造价信息管理存在诸多痛点,一是工料机模板维护难,由于需要发布的材价信息各地不同,少则几千种,多则上万种,模板的建立、增加、维护、修改、删除等日常维护工作量非常大。二是采集员管理难,采集员队伍的信息建立难,采集员上报的数量、上报质量、时效性动态考核难度比较大。三是采集任务下发难,将成千上万模板中的信息精准的推送给指定的信息采集人员,传统模式情况下这项工作非常难。四是采集终端材料报价、报价有效性审核难,信息员上报的材料价格偏差分析审核难度较大。造成工程信息价不准确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方面是合理的偏差,有时候采集员采集的信息是真实的,但是受采集交易的数量、交易的时间节点、材料采购的运输距离、付款方式、品牌品质等影响存在价格差异,但信息价是真实的;另一方面则是采集的真实性有问题带来的偏差,采集员不负责任,没有真正的源头,采集信息价本身就不真实。从而造成管理人员对信息员报送材料价格进行审核时难度较大。五是不同的采集人员上报相同材料的价格信息,按照什么样的规则进行整理计算难度较大。最后是材料查询方式比较传统落后,依靠于纸质期刊。
“互联网+”模式下的材价业务解决方案
针对上述难点,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提供“互联网+”模式下的材价业务解决方案。系统主要角色比较简单,包括材价管理员,主要负责工料机模板围护、采集员管理、采集任务管理和信息价审核;采集员,负责材料价格上报;初审员,对信息价初审;复审员,对信息价进行复审;终审员,负责信息价终审,以及普通员工,对信息价进行查询。
具体的系统流程主要归纳为材价信息六步走,第一步是定材料,初始化采集材料的模板。第二步定人员,确定采集人员及其采集相应的材料。第三步派任务,每月给采集人员派发采集任务。第四步采价格,采集人员按照采集任务上报材料价格。第五步审报价,管理人员审核采集人员上报的报价。第六步形材价,系统按照预设的计算规则形成材料报价。
张正金介绍到:“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以平台技术为支撑,以信息化业务为核心,依托互联网信息快速传播优势和计算机数据高效计算能力,结合电子磁卡等信息化手段构建共享、协调、专业、高效的人材机市场价格信息采编审业务统一管理平台,真正满足了采集任务在线发布,材料价格实时填报,信息价快速生成的业务需求。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工程造价信息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
此外,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具有信息系统多功能模块集成;信息处理多层级关口把控;信息发布多平台同步共享;信息查询多样化实时展现四大特点。
信息系统多功能模块集成主要有六个模块,包括工料机模板管理、采集员管理、采集任务管理、信息价审核管理、信息价查询管理和用户管理。其中工料机模板管理实行国家工料机统一分类和编码,并可实时维护,增、删、改、导,灵活配置。采集员管理对采集员进行在线动态管理,任务实时接收,采集员上报时间、上报数目、合格数目等考核数据动态展示。采集任务管理实现采集任务灵活分配,一键实时发布,直接推送到采集员终端。
信息处理多层级关口把控,主要体现在信息价审核管理,选择审核通过的采集任务,并设置计算规则,生成为一期信息价,提交审核。信息处理采用计算机自动分析审核与人工审核相结合方式进行,信息价生成实行分类偏差筛选、报价审核、算术平均计算、提交价校核,初审、复审、终审,多层把控、高效精准。
信息发布多平台同步共享,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生成的市场价格信息与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手机APP、滁州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网站价格信息发布平台、滁州市造价协会信息系统同步共享,多平台实时对外发布。该系统上线运行使传统的纸质发布形态向数字化、网络化、互动化升级,让用户可以通过多种渠道随时随地轻松获取数据。
信息查询多样化实时展现,用户可以按照地区、时间、材料类别、材料名称,实现市场价格信息多样化查询,同一材料不同地区之间的价格对比柱状图,设定时间区间内价格变化的趋势图一目了然,让同一信息以不同方式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使信息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开发利用,以适应用户多视角、快节奏的查询需要。
2017年5月11日,安徽省工程造价信息现场会在滁州召开,标志着滁州工程造价信息化系统全面推广。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上线运行后,获得了建设各方主体好评,极大地方便了工程计价工作的需要。滁州工程造价信息系统技术先进、功能完整、运行可靠、维护简便、实用性强,颠覆了传统的工程造价信息采集、整理、发布模式,实现了“互联网+”模式下的工程造价信息服务方式的创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