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集团内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的模式研究

2017-09-09席宁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校企联合生产技术

席宁

摘要:以职业教学和科学研究为主,而不将盈利作为主要目的是职业教育集团的特点。一般的职业教育集团由两个甚至更多的高校企业等组成,职业教育集团的组建是为了迎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是同类职业院校以及不同主题的社会力量组成的联合体。文章主要对职业教育集团内校企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集团;校企联合;生产技术;攻关

我国的职业教育针对经济发展的变化与教育资源分配问题不断进行着制度上的创新与探索教育模式的变革,一步步的探索确立形成了职业教育集团未来发展的基本构架与模式。随着不断的探索,职业教育集团逐渐向市场竞争发展,校企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逐渐构成了各方面相互衔接互补与联动的发展框架。

一、职业教育集团校企联合的意义

职业教育集团的成立,加深了企业与高校间的合作关系,多方面的联合使得职教集团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培养人才、发展企业。作为高校与企业间新型关系的纽带,通过职教集团的合作,高校可以从企业方面为学生获取更多的实习机会,通过这样的实践机会,可以将更深层次的教学内容以更简便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同时可以根据与企业合作积累的经验对教学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进行改革。企业的参与合作,能够使产、学、研形成一条完整的链,实现校企的双赢。如果没有企业的参与,高校就很难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所以职教集团的组织建立,加强了高校对于人才的培养能力。

二、职业教育集团内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的现状

职业教育集团组建的意义在于整合社会各界丰富的资源,进行共享。但我国的职教集团几乎都是以合同契约的形式规定对资源的划分,总体较为松散随意,真正发挥的作用很小,看似是多方的联合,但却没有实际的价值。对于校企合作中的生产技术公关开展所要应付的难题有以下几点。

(一)职业教育集团各成员单位之间认识不足

校企间的认识有着较大的差距,因为利益的问题,使得企业并不情愿给学校提供相应的设备人员等,导致企业的大量资源不能合理的分配。这和职业院校的宗旨也有着本质上的差别,因为企业认为即便不给职业院校提供资源,不与职业院校进行合作,也能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导致企业不愿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提供给学校,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对可利用资源的利用效率都很低。职业院校虽然可以提供给企业人才和场地,但是相较于企业自己的正常运行所能获得的要有很大的差距,這是难以开展生产技术攻关的一个拦路虎。

(二)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享路径不合理

生产技术攻关的开展主要是依靠校企联合的人力物力的帮助共享,学校教师与学生间的共享,来源不同,内容不同的资源,其共享的途径就会有所不同。在校企的资源共享问题上还有许多棘手的问题需要解决,而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所联合各方的利益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职业院校的主要目的是育人,培养人才是他们的目标,而这个过程之中,需要企业提供设备与岗位,以方便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更是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实际生产。而企业建立的目的就是要追求利益,提供给学校的设备损耗问题与校方没有合理的解决办法,而企业去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的员工,校方也没有一个方案去对他们的能力去进行考核,这样的矛盾就使得各方的资源难以共享,阻碍生产技术攻关的开展。

(三)职业教育集团内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协调与管理机制

就目前的情况而言,绝大多数的职业教育集团都是十分松散随意的,基本都是以合同契约或是情感作为联合关系的枢纽,所以导致了在资源的共享方面很难有一致的看法与想法。尽管国家对于校企的合作颁布了相关规定,但是政府对于企业的优惠政策并没有落实到位,所以对企业的约束十分有限。职业教育集团管理各方的唯一凭证就是组建时签订的合同或是契约,虽然文件中有对各方权利义务的分配要求,但这样的文件可以说对各方来说几乎没有约束力。无论是企业员工到职业院校进行兼职还是企业给学校提供实训设备,都没有相关明确的法律进行约束,以及对双方利益进行保障,使得各方利益得不到保障所以很难统一意见,导致资源的共享工作很难开展。

三、建立生产技术攻关模式的策略

(一)专业与产业对接创新校企共育人才的培养模式

通过职业教育集团内的各单位建立起平台,对行业企业内的岗位与职能要求进行调查以及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进行分析,以此确立职业院校专业的建设与改革方向,将培养相关人才的计划方案进行优化。确立院校的专业建设与企业的发展同步、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与企业的发展需求同步、人才的技能与工作岗位的要求同步的思想,搭建院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共同研究构建与工作过程相适应的专业课体系以及共同进行实训基地的建设。通过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培养人才。

(二)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作为新型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集团主要以校企联合与校校联合的方式出现,校校联合又分为同层次间院校的联合与中高职院校联合。校企联合可以利用企业中实训设备实习岗位开展实践教学,并在其岗位中配备专业技师进行指导,最终实现对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并提升了职业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校校联合主要在于实训资源、就业指导消息等的相互开放共享,使得职业院校能够获得更多有实际价值的信息与资源。职业教育集团中的资源共享不仅使得资源得到更高效的利用发挥更大的价值,也使得院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等人员加强联系,相互沟通解决更大难题。

(三)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体系

学校可以通过联合企业的方式,共同搭建一个“工作站”,工作站可以承接一些产品的生产设计,甚至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将工作站作为专业教育的教室,把产品的设计加入教学实训中,以院校专业教师与企业专业技术人员为生产教学的教师团队,建立实训教学与生产教学结合的体系。学校专业教师以工程师的身份指导学生的产品设计与生产,而学生则以企业员工的身份亲身参与到产品的设计与生产当中,实现学生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endprint

(四)政府制定更多鼓励社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政策

政府的支持是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扶持职业教育的发展,改善需要技能型人才岗位的工作条件,增加技能型人群的输入,多加宣传技能型人才对社会建设的重要性。在社会上形成尊重教师以及知识型技能型人才的风气,推出政策鼓励更多的人投身职业教育的学习和教育中去。

(五)建立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并进的教育体系

普通职业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进行合作,借用高等院校的广阔平台,逐步开展与普通高校相同的教育体系,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努力学习并应用高等院校的教育方法,强化自身的教育理论与方法改革。完善理论教育水平,培养出与高等院校能力相同的人才。

四、结语

职业教育集团就是将职业院校和企业联系在一起,最大的特点就是实现资源共享,将企业中的有利资源分享到学校内,企业中岗位上的需求让学生们提前了解,实现从校园到岗位的零距离接轨,降低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或者工作不对口的几率,提高集团内的资源共享度。职业学院与职业学院之间的合作,有利于促进彼此之间的共同进步,学校之间关于教学方式和教育制度的分享,可以提高教学的水平与效率,为国家提供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输送人才。

参考文献:

[1]穆在泉,李太旭.校企联合实训基地建设[J].冶金管理,2016(09).

[2]丰华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校企深度合作研究——以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教育集团为例[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04).

[3]楚琼湘,单武雄,朱巺,刘鹤翔,王刚.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农业中高职教育衔接研究——基于湖南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实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21).

[4]姜光麗,唐阚勇.基于校企合作背景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探析——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畜牧兽医分院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1(09).

[5]王耀燕.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以物流管理专业为例[J].当代职业教育,2015(05).

本文系“2016年辽宁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专项课题项目”(项目编号:LZYZXYB1619)的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辽宁石化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校企联合生产技术
校企联合培养工程类硕士研究生方法研究
研究企业生产力系统 培养适应企业发展的“准上岗人”
刍议现代木质门窗生产技术
马铃薯全程机械化技术应用研究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职业教育软件开发人才的培养模式
校企联合提高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初探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