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调查分析

2017-09-09吕乔楠谭文静方静丽

中国集体经济 2017年22期
关键词:发展现状

吕乔楠+谭文静+方静丽

摘要:研究团队对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开展调查,选取青岛市等六地市的滨海休闲渔业示范基地,通过对当地沿海商户、景区游客等相关人士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与相关数据的基础上,并结合区域经济学等相关理论,从优势分析、问题剖析、结论与展望三个方面入手,对当地滨海休闲渔业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分析,以期为各方做出科学性对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现状;渔业转型;山东滨海地区

一、引言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现阶段主要依托于发展休闲渔业,其在发展初期为当地带来广泛的经济与社会效益,但随着发展的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研究团队以山东省滨海地区为例,前往青岛市、威海市和烟台市等地区,通过对当地商户和渔区游客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系统调查分析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现状。共计有效调查问卷2167份,问卷有效率92%。

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加速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升级,助力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地区经济、社会、生态三维一体协调发展。

二、调研结果

(一)优势分析

1. 自然要素禀赋优越

山东省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岸线漫长,海洋国土资源丰富,海岸类型众多,也有优良天然海港,适合发展多种类型的休闲渔业。截至2015年年底,山东省的海洋养殖产量已达到499.57万吨,养殖面积达56.32万公顷。良好的自然基础,加之生态型人工鱼礁建设,滨海休闲垂钓项目发展火热,目前山东沿海地区有多家国家级、省级休闲垂钓场和海钓场,“渔夫垂钓”系列休闲海钓赛等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山东省休闲海钓产业发展开拓良好的局面。

2. 历史文化内涵深厚

山东省渔业发展历史悠久,有源远流长的渔文化。沿海地区渔民普遍信仰龙王和海神娘娘,在青岛市、威海市等地都保存有完整的天后宫;山东蓬莱“八仙过海”的传说带火了蓬莱阁景区;青岛红岛“渔祖郎君节”的举办为当地保留小众海神信仰找到一条出口。众多民俗节庆活动作为渔文化的展示窗口,也成为吸引游客的法宝,如日照的“上杠”仪式,蓬莱“渔灯节”,威海成山头祭海活动等。

3. 游客市场空间广阔

当前居民收入增长,对于旅游的消费需求旺盛,据统计,2016年山东全省旅游消费总额突破8000亿元,增长13.5%左右。庞大的市场需求对滨海休闲渔业的发展是一个契机。

4. 休闲渔业初具规模

截至2015年,全国沿海省份中山东省休闲渔业产值居首位,远超第二位的湖北省,其产业增长值也居全国首位。由于滨海休闲渔业是休闲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休闲渔业对滨海休闲渔业分析具有很大参考价值。

近年来,山东滨海休闲渔业的产值和增加值逐年增长,且休闲渔业占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呈上升趋势,同时山东省休闲渔业比重高于同期全国范围内比重。这表明目前休闲渔业发展不仅迅速,对渔业经济的影响力也愈来愈重要,山东产业发展领跑全国。经过全国渔业“十二五”发展,现代漁业产业体系初步建立。

5. 产业发展态势良好

截至2016年1月,农业部公布的全国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中,山东省以49个位居全国第一。在山东省的休闲渔业示范基地中,有超过2/3为滨海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目前全省休闲渔业示范点年接待游客2000多万人,从业人员10多万人,产值逐年递增,成为渔业发展新亮点。

(二)问题剖析

1. 经营发展方式粗放,市场化运作不完善

(1)产业布局不合理,缺乏全面性规划。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滨海休闲渔业起步较晚,发展不成熟。目前部分地方政府在制定海洋发展规划时,单纯追求经济增长,忽视了文化、社会、生态环境领域,影响休闲渔业的发展。

本团队调研区域主要是传统渔业转型期发展到现代滨海休闲渔业的地区,发展初期以传统渔业为支柱,缺乏对本地区的长期宏观规划,市场自由准入使得多数商户为迎合市场,在传统民居基础上直接改造,开辟临街店面,造成商户布局的混乱重叠。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及时对渔村的商户布局进行调整,严重阻碍了渔村形象建设。在传统渔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休闲渔村经济结构单一,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体系,影响渔村的可持续发展。

(2)游客年龄层次多,项目针对性模糊。调查发现,各年龄段的主要旅游需求存在明显不同。“赏风光”为各个年龄层游玩的主要目的,26~55岁人群前来品海鲜居多,56岁及以上人群多体验民俗文化。从各需求所占比例来看,游客对赏风光的需求旺盛,因此渔村的自然环境保护显得尤为重要。民俗文化对56岁及以上人群吸引较大,对渔村特色民俗文化的挖掘和利用可作为今后渔村发展的重点。

2. 政府财政支持少,管理体系较混乱

(1) 融资渠道单一,资金周转受限。中央补贴和当地财政支持是滨海休闲渔业财政补贴的主要资金来源,但财政补贴的发放时间不确定,金额浮动较大,难以形成持续的支撑。在税收方面并未进行减免,扶持力度不足。商户本身的融资渠道也较单一。调研显示,商户融资大部分来源于亲戚朋友支持,资金来源不固定,数量少,对休闲渔业发展存在不利影响,长此以往会导致发展规模小、速度慢、服务水平低等问题。

(2)配套设施不足,管理体系混乱。滨海休闲渔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各部门对其管理的权责不明晰,办事效率较低。2015年,青岛“38元大虾”事件曝光后,青岛市市北区物价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和旅游局等部门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罚。但由于处理不及时,这一事件在全国范围内产生恶劣影响。在法律方面,我国《渔业法》已启动修订,但目前渔业法规体系仍不健全,未能对新兴的滨海休闲渔业提供有效法律依据。另外,渔政执法体制落后,处罚力度轻,对于彻底整治滨海休闲渔业乱象是杯水车薪。同时,渔业行政执法人员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渔政执法队伍建设亟待加强。endprint

3. 文化建设待推进,品牌形象待提升

(1)文化内涵待提升,文化消费待加强。在短期规划指导下,经营商户对眼前短期利益一拥而上,滨海休闲渔业布局单一。休闲渔业产品缺少特色,相关商家数量多,极容易陷入低价恶性竞争的泥沼,不利于长期发展。为拉动滨海休闲渔业向较高等级发展,需要加大对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发掘文化要素,拉动以举办渔区民俗、渔业宗教活动,庆祝渔业会展等为代表的文化消费。

(2)品牌意识缺失,忧患意识缺乏。游客要求商家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体验消费者心理,提供人性化服务。景区高质量服务品质及良好品牌形象的印象,有利于增加景区游客数量。调研发现,游客在选择目的地时,有超过60%的人会将目的地负面新闻作为重要考虑方面。网络对于对外宣传的“双刃剑”作用,在打造品牌的同时,还要维护品牌,借助网络的快速扩散,负面事件对于品牌的摧毁力度更大,树立相应的忧患意识,同时注重自身经营方式的更新。

4. 传统渔民转型意识薄弱,劳动者素质有待提高

部分地区休闲渔业从业人员中存在大量传统渔民和养殖户,劳动者普遍年龄较大、受教育程度低,且对休闲渔业的认识不足,缺乏相关专业技能与素质,在经营中处于劣势。同时,由于部分居民依靠家庭经营餐饮产业,对互联网等社交媒体不重视,知名度不足,经营的产品缺乏特色。同类商品竞争较激烈,部分商户交易价格低于预期,直接影响进入滨海休闲渔业的商户人数。

5. 海洋环境污染破坏,环保意识有待提升

滨海休闲渔村一般位于地理位置较好,风光秀丽的沿海地区,但是当地环境保护不够完善,环境问题严重。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青岛市红岛休闲渔村沿岸有许多垃圾堆积,团队观察到不仅游客乱丢垃圾,附近的居民有时也会将垃圾丢弃在海边。由于清理存在困难,相关部门不重视,导致垃圾堆积多年。滨海休闲漁业的发展对环境要求较高,海洋环境质量下降会使得发展环境受限、降低游客数量,对其发展带来不可避免的影响,亟需采取有效措施。

三、结论与展望

(一)主要结论

滨海休闲渔业是传统渔业与休闲产业结合的新兴产业。山东省作为我国海洋资源大省,发展滨海休闲渔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立足于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现状,研究采用多主体、多学科、多区域视角,制定以下优化策略。将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游客需求为导向,丰富休闲渔业产品类型;加强市场价格和秩序监管,严格打击恶性竞争行为;为滨海休闲渔业企业提供财政税收优惠补贴,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利用大数据资源,创建“互联网+”营销模式,多渠道推广宣传;加强区内、区际分工与协作,推进产业集群分布,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结合时代精神,创新海洋文化产品内涵,打造品牌效应;推进海洋生态教育,坚持蓝色理念,促进我国海洋环境可持续发展。

(二)不足与展望

团队前期调研与后期分析总结持续时间长达9个月,调研走访数据真实,分析结果实用性与前瞻性并重。但仍然具有以下不足,调研时间短,未能对研究区域进行时间演化研究,难以探究样本在不同发展阶段下的发展态势变化;未能将研究中提出的优化策略进行有效实验,缺乏后续对策的更新,研究附和性差;由于全国沿海地区的地理条件存在差异性,滨海休闲渔业发展阶段不同,山东省滨海休闲渔业的研究成果放到全国层面上有待调整。

在《山东省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的指导下,有关部门应顺应关注人、重视人时代潮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制定滨海休闲渔业未来发展的科技化、信息化、多元化与现代化战略;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要把游客需求作为产业发展方向、注重游客体验、提升滨海休闲渔业产品类型丰富度作为企业战略性定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

综上所述,滨海休闲渔业是发展山东省蓝色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产业升级转型的需要、保护海洋环境的需要。在滨海休闲渔业市场前景一片光明的情况下,应充分抓住休闲渔业的发展机遇,顺应互联网经济时代的潮流,解决目前影响滨海休闲渔业发展的障碍性难题,助推山东滨海地区、全省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兴武,徐乐俊,罗刚,赵景辉.山东省休闲渔业发展方兴未艾[J].中国水产,2015(06).

[2]陈碧芬,刘飞翔,林超群.生态文明视角下乡村休闲渔业发展现状与路径选择——基于对漳州市澳角村的实证研究[J].农学学报,2015(07).

[3]赵蕾,刘红梅,杨子江.基于渔文化视角的休闲渔业发展初探[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

[4]宁波.试论渔文化、鱼文化与休闲渔业[J].渔业经济研究,2010(02).

[5]董志文,刘娜娜.我国海洋休闲渔业的发展现状与评价[J].河水渔业,2015(02).

[6]黄颖.休闲渔业的现状与在我国的发展对策[J].福建水产,2009(02).

[7]周先标.浅谈中外休闲渔业管理[J].中国渔业经济,2010(05).

[8]刘乃忠.发展休闲渔业的法律问题研究[J].理论观察,2015(07).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展现状
天然气储运技术经济分析
巨灾债券在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家庭农场发展现状及面临困境—以丽江市为例
电力变压器绕组轴向振动稳定性分析
浅析电力多经企业的现状及其管理对策
地方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中的困境和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