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017-09-09李飞隋新

科技资讯 2017年22期
关键词:导师制创新创业大学生

李飞++隋新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2.243

摘 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全程导师制是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规划、专业发展、科研创新、就业实习、创业孵化等各项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和“项目化”的引导,两项内容相融相通。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导师制 大学生 创新创业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a)-0243-03

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也在加快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改革,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在进行各环节改革的同时,更加注重了对学生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在创新精神、创造能力和创业意识、心理素质、意志品质、人际关系等方面能力的提高,努力将本科生培养成为创新创业型的复合型人才[1]。为了适应这一发展的需要,需要改变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只重视理论专业知识学习,而忽视对综合能力的培养,而应将学生理论学习与各方面的实践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全程导师制作为众多培养模式之一,拥有它本身特有的优势,全程导师制是以学生为主体,导师为主导,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规划、专业发展、科研创新、就业实习、创业孵化等各项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和“项目化”引导,本科生在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中,从入学伊始到毕业离校期间均有指导教师对其进行各方面的指导与教育。这一制度的实施有利于活跃高校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2]。

近年来,该文作者所在的学院在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方面做了许多尝试,如大学一年级进入实验室、以老带新,级级传承等方法,总结出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文对地方工科院校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方案设计、效果及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了论述。

1 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流程

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试行了不同形式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了无数的优秀人才,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产生了深遠影响,取得了较好的育人效果。本科生导师制与现代高校的教学理念相一致,体现了导师对学生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育的特点,是目前深化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3]。全程导师制是以学生为主体,面向一、二年级大学生的专业培养和实验、科研能力指导、面向三、四年级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毕业指导,以一级带一级,形成梯队。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尽早进入科学研究过程、尽早参与重大项目、注重团队合作、锻炼综合素质、学习创新创业。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下所述。

1.1 新生调查与导师分配

在大一新生入学时首先就是要调查每个学生的未来发展目标与期望,如继续深造、就业、创业等不同学生感兴趣的方向,同时专业导师也可以将自己目前正在进行的项目及主攻的研究方向等相关信息予以公布,方便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方向进行选择,同时老师也可以选择适宜的学生参加自己的团队,学生与老师实行双向选择[1-2]。

1.2 组建团队、参与项目与竞赛

完成学生与导师的双向选择后,导师即将新生编入自己的研究团队,对于新入学的新生来说,他们对自己的专业及各种相关项目研究等情况还处于比较懵懂的状态,首先应该做的是将他们编入已经开展研究项目或参加竞赛的高年级学生的小组中,观察、学习实验室的规章制度、实验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基础的实验操作等内容,可以说导师虽然是整个全程导师制过程中最重要的引领者,但是上一级学生的言传身教也同样是重要的一环。

在参与项目的同时,通过团队的科研实践活动达到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科研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为后续的专业学习、项目研究与各种竞赛打下基础。掌握科研工作的基本思路和实验室一系列工作程序,更好地掌握化学实验原理、试剂的配制过程、实验的操作方法、步骤,全面了解仪器设备的性能并正确地使用仪器,学会查阅文献并利用文献等方面的知识。现在与学生相关的学科类竞赛项目非常多,如全国、全省的大学生建模竞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市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者”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以及各种学科类专业竞赛等。

1.3 项目设计与方案确定

在得到进入实验室、组建团队、参加各级竞赛等各项内容的锻炼的过程中,学生也会在其中对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有一个更明确的认知,同时也可能在其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项目,从而确定自己的方向。在这一阶段中老师要充分发挥导师的作用,与学生讨论与研究,制定合理可行的研究方案与计划,避免难度过大,或者不好实现的项目,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挥创造性思维,集思广义,最好以团队合作的形式进行项目的确定与研究。在整个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研究思路展开研究工作,逐渐培养其创新能力。

1.4 实验研究

这一过程是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掌握正确的创新方法、自主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当中学生通过项目研究会系统利用知识和工具解决问题,通过项目实施学生进行问题分析、方案设计、团队沟通与合作、产品制作等多个步骤,同时还带领了下一级的学生,这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此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1.5 项目总结与完善

完成项目的研究,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锻炼进入总结与完善阶段,项目具体的产品成果可以参加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也可以在学校设立的创新创业中心完成初步的转化,在此过程中对项目进行总结与完善。同时,理论方面的研究成果通过发表论文、毕业论文(设计)、申请专利等多种形式获得认可。这也让学生获得了一定的心理程度的满足与认可。endprint

2 依托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效果

理想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在导师指导下使得学生获得全面、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知识的能力,通过项目流程获得科研创新和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过程,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4]。在这一过程中建立起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科技创新小组,使更多的学生融入团队,打造教师统管全局,研究生、不同年级学生作为参与者,同时也是管理者的无缝连接体系。形成以教师项目研究为中心,各级学生作为对其传承,逐年培养高校创新创业人才的方法。

以吉林化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为例,从2010年开始在专业实行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大一新生从入校开始在进行专业教育后,即开始这一流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选择导师,自愿报名,导师根据学生所选择的意愿,双向选择。

按照以上所述的模式进行整个四年的全程指导,在这一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不管是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的数目,以及参加各级学科竞赛、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数目与以往相比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此同时,全程导师制的实行也使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具备了更强的竞争力,参加导师制的学生在用人单位由于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较高的综合素质等,使其受到用人工作单位的认可。

3 面临的问题

3.1 导师的质量与数量存在的问题

全程导师制的实施过程中导师要将学业、科研和实践三者结合在一起,这对导师自身素质就要求较高,同时,由于是在日常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同时,专业教师兼职导师,就对导师的数量有一定的要求,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保证具备这样能力的教师的引进和培养[5-6]。

3.2 学生的观念存在的误区

作为地方工科院校的许多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不够,就认为大学毕业就是要找工作,没有创新创业的思维与观念,所以存在这一制度存在不重视、没兴趣、应付了事的态度。对于这一问题需要在入学教育以及后续的交流与跟进过程中加强这一方面观念的纠正,以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

3.3 学校层面存在的问题

如何吸引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教师指导项目的积极性,成为顺利推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要认识到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制的重要性,给予重视与支持,包括对人员、财政等方面上的投入与支持。对于教师与学生可以适当给予一定的奖励,如可以将创新创业导师制作为第二课堂的一部分,参与的学生获得一定的学分,这将会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所付出的辛苦与努力,也可以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或者教师的评优评奖、职称晋升等方面給予政策倾斜[7]。

4 结语

采用全程导师制培养模式,利用个性化、不拘泥于固定的培养模式,在学术规范、实验技能、阅读写作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上,针对学生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培养方案,有利于消除目前本科生培养中的一些弊端,活跃高校的学术氛围,开阔学生视野,全面加强高校的教书育人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鲜明而协调的个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刘浩.“双导师制”本科生创新创业实习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5(11):80-82.

[2] 何水龙,李慧,李雪梅.地方院校导师制创新创业教育探索[J].轻工科技,2016,24(9):144-145.

[3] 王瑾红,罗玮来,陈满娥.论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107(11):64-65.

[4] 黄锁义,李容,潘乔丹,等.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高教论坛,2011(2):22-24.

[5] 余玉龙.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下本科生导师制改革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10,3(29):14-17.

[6] 谭盛葵,庞伟毅,余红平.本科生导师制在促进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中的探析[J].华夏医学,2013,4(26):794-796.

[7] 单士刚,包永芬,马萍.地方高校本科生导师制下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J].价值工程,2012,81(29): 217-218.

[8] 曾昆,潘志明,周福才,等.本科生“全程导师制”的实践与思考[J].大学教育,2016(1):7-9.

[9] 屠春飞,卢佳芳.基于导师制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15,3(73):116-119.

[10] 刘桂芬,覃丽燕.本科生导师制——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06(6):1086-1088.endprint

猜你喜欢

导师制创新创业大学生
精准导师制对学生的影响和帮助
面向新工科的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证研究
高职生导师制内涵研究①
我国本科生导师制的应然取向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