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手机微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09杨川

科技资讯 2017年23期
关键词:微课堂手机信息化教学

杨川

摘 要:智能手机在给高校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逐渐显现出一些弊端,这些问题不但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且影响着学生的身体健康。当前,在我国网络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完全禁止学生课堂中使用手机是不现实的。文章旨在通过分析手机微课堂的优势,并指出如何将手机变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利用手机微课堂为教学服务,提高学习兴趣和质量,并对未来手机微课堂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關键词:手机 微课堂 信息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8(b)-0150-02

随着网络化信息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便利,尤其高校学生与智能手机联系日趋密切,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也逐渐变大。在享受手机带来的巨大便利同时,一些弊端问题也逐渐显示出来,现代大学生已成为“严重依赖手机”的群体,课堂上不在专注于学习,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将手机微课堂应用于教学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可提高学习效率,进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1 研究背景

如今的高校课堂,一边是老师们的高声宣讲,一边是“低头族”们的把玩手机,随处可见 “老师怒摔学生手机”的各类媒体报道。尽管大多数老师不情不愿,智能手机对学生的诱惑难以阻挡,老师完全阻止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是很难得一件事情,若强行禁止,反而适得其反。手机与课堂真的就不兼容吗,能否将手机与课堂结合起来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2015年5月23日,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在青岛开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贺词中强调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积极推动信息化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在目前互联网与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大背景下,本文就手机微课堂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

2 主要特点

手机微课堂是指借助手机平台,结合微小精湛的微课内容,满足学生和老师自主学习的高效率课堂[2]。传统课堂中以教师讲授为主体,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和参与程度不高的情况,而手机微课堂具有如下优点。在时长上,根据国内外学生学习认知规律,微课的时长一般在5~8 min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 min;在教学内容上,微课主要主要是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疑点等教学内容,相对传统课堂,“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资源容量较小,从大小上来说,微课视频资源及其配套辅助资源一般在几十兆左右,师生可流畅的在线观摩,查看课件等内容。如目前高校应用较为广泛的优慕课、蓝墨云班课等,特别适合广大高校及职业院校的师生使用。教师可以通过手机APP,轻松管理自己的班课,管理学生、发送通知、分享资源、布置批改作业、组织讨论答疑、开展各项教学互动可轻松将教学信息传递到学生的手机上,让学生的手机从此变成学习工具。

3 实施模式

首先,由学校教学部门牵头,由专职教师与手机应用软件设计团队共同开发,设计适合与教学相关的APP或对已有的应用进行改进,将手机应用于教学中。

其次,专职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作用,教学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教导与学习的过程,将手机引入课堂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教与学的过程更加有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动学习行为不可忽视,同样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引导者、组织者,其指导者地位也不可替代。在此过程中需注意,手机微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让学生通过手机查看媒体课件,将板书内容做成PPT传到线上。应利用手机网络使教师和学生实时互动,提高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

第三,教师需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应基于教学设计思想,使用媒体技术在十分钟内就一个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讲解,设计模拟教学情景下的一段教学音视频,这些媒体资源包括课程的知识点、难点、重点等内容,需注重教师的教,更注重学生的学习,通过手机应用与教学资源合理的结合,加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网络化,并尝试学生参与资源建设,让学生在“做”中“学”。

最后,通过加强对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新他们对手机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他们利用手机的能力和水平,摆脱手机依赖症,真正让手机为自己所用。

4 未来展望

随着教育信息化和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更多的专业课教师将开设手机微课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以后的职业规划,选择不同的微课堂进行自主学习。在不同的微课堂里,遇到不同的老师与同伴。他们与这些临时的学习同伴在同一时间内学习同一个内容,比如观看主讲教师的讲课,阅读相关的学习资料,参加相关的讨论与分享,完成相关的作业与练习等。在学习某个微课程时,学习者不是孤立无助的,而是可受到主讲教师、微助教和学习同伴的个性化帮助。同时他们也可以作为某些微课堂的微助教甚至主讲教师,给其他的学习者以个性化的帮助。整个社会形成一个个性化的终身学习环境[3]。

5 结语

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手机已成为一把双刃剑。虽然学生课堂上可通过手机查阅大量学习资料,但也出现了大量学生成为“课堂低头族”,严重破坏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着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及自我学习能力。当前时代,手机对大学生具有极其强烈的诱惑,课堂上完全禁止使用手机是不可能的,一味的禁止反而会适得其反。将手机微课堂引入到教学中,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利用合适的手机教学APP,以学生为主体,使其参与到学习环节中,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效率。未来既然不能阻止学生课堂使用手机,那我们就好好利用手机,通过手机促学习。

参考文献

[1] 新华网.习近平致信祝贺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 [DB/OL].[2016-02-28].[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5/23/c_1115383960.htm.

[2] 百度百科.手机微课堂. [DB/OL].[2017-07-20].[http://baike.baidu.com/].

[3] 中国教育网络.王竹立.未来的手机微课堂将是什么样. [DB/OL].[2016-02-28].[ http://www.edu.cn/xxh/media/zcjd/fmbd/201705/t20170505_1513313.shtml].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课堂手机信息化教学
苹果手机黑产案件侦查与法律适用研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关于高校体育课堂“手机”现象的思考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手机锂离子电池充电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英语教学中的微课堂研究
优化高中化学 “微课堂” 教学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