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传统文化 恪守优秀家风

2017-09-09胡容

现代交际 2017年17期
关键词: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胡容

摘要:优秀家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优秀品格,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家风具有独立性与相关性并存、继承性与发展性同在的特性。本文将探究在新形势下弘扬优秀家风的必要性,同时提出弘扬优秀家风的有效路径,旨在为进一步丰富传统文化、凝聚民族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价值观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优秀家风 传统文化 民族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7-0073-03

古人曰:“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要想治理好天下,必须首先做到治理好家庭、修正其自身。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同志强调,家庭是我们人生中第一所学校,是社会活动最基本的细胞单位。在时代高速发展、生活格局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都应当重视家庭建设,特别是注重家风建设。

一、优秀家风的主要内涵及特征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家风经历了从“王谢堂前燕”到“寻常百姓家”的转变。最早是在汉代时期,家风的形成是道德修养与家世观念的结合。到改朝换代频繁的魏晋时期,分裂割据的社会状态下,为国牺牲的忠臣越来越少,而为家族献身的孝子却变多,人们关注焦点逐渐由国家转向家族或个人。唐宋明清的统治者通过颁布各种圣谕,经不同渠道宣传普及,逐步完成社会化过程,实现转变。家训体现一个家庭的家风,是家风的具体表现形式。《颜氏家训·勉学》明确指出:“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1],可见颜氏家风重视读书求学。曾国藩在家书中提出“但自问立志之真不真耳”,告诫家人和睦邻里,同时鼓励其弟追求修身齐家之道,增进道德修养。在《家训》一书中,高攀龙要求其家人应当充分发扬人道精神,周济贫穷,爱人同时做到敬人,从而做一个真正的好人。赵鼎在其《家训笔录》中强调:“唯是主家者持心公平,无一毫欺隱,乃可率下。不可以久远不慎,致坏家风”[2]。作为大家庭中的家长应当以身作则,爱憎不偏。

家风通过家法、家训和家规等这些具体载体形式表现出鲜明的家族文化,是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并作为一种气质融化于我们每个人的血液中,作为一种品格沉淀于我们每个人的骨骼里。同时,家风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其存在的条件和内涵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改变。在新的历史时期,优秀家风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即优秀家风应当是体现家庭成员处理日常生活关系的态度和行为,营造融洽的家庭氛围,存在于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的积极风气。主要包括修身养性的道德品质、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撑和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优秀家风是社会风气的重要表现形式,除具有一般传统文化特征外,还具有其特殊性。

(一)独立性与相关性并存

一方面关于优秀家风的独立性。家风产生于独立的家庭之中,并且每个家庭注重的家风也是不同的。浙江浦东郑氏家族以孝义的家风名重浙东,注重孝道,恪守家庭伦理。晚清重臣左宗棠的家风是注重读书,学会做人,且首先要立志。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在《郑氏规范》中指出,郑氏家风要求做到治家、教子、修身、处世。再如商贾家风以诚信经营为核心内容。有的家风注重诚实守信,有的注重持家勤俭,有的注重礼义谦恭等。另外,家风作为独立的意识形态从家庭中抽象出来,与其他社风、民风等相对存在时,家风是具有独立性的。随着社会的变化和价值取向的变化,家风在各家族中代代相传,流传至今。另一方面关于优秀家风的相关性。家风作为一种社会风气,必然与其他风气息息相关。优秀家风是其他风气的基础,同时对其他风气产生积极影响。作为一种社会风气,优秀家风可以借鉴其他风气的正能量方面来充实家风内容,同时其他风气也会在优秀家风的促进之下得到发展。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优秀家风,不仅关系其自身发展,更有利于政风、党风的发展。

(二)继承性与发展性同在

一方面关于优秀家风的继承性。家风通过家训、家规等具体载体形式经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在此过程中要做到弃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待本家族家风的时候要不断发扬优秀家风,下一代继承上一代家风应当做到取长补短,充实优秀家风基础。对待别的家风应该学会扬弃,摒弃不合时宜的陈腐观念,理智吸收,继承有价值的合理之处,不断丰富家风内容。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周年校庆中讲到,我们在对待中国的历史文化这个问题上,首先不仅要了解本国的历史文化,更重要的是睁眼看世界,了解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并学会扬弃,为我所用。所以,在对待国外家风的时候我们也应当选择性吸收。另一方面关于优秀家风的发展性。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在各种社会价值观的冲击下,家风也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家风通过家族传承,同时也实现了发展,其发展性表现在横向和纵向方面,首先,随着时代的变化,家风的发展具有现代气息,更加接地气,让每个人都能欣然认同。其次,在发展过程中家风的内容更加丰富,涉及个人和家庭发展的方方面面。

二、弘扬优秀家风的必要性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在新的生存条件和新形势下,优秀家风是考量一个良好家庭或家族的重要因素,也是家庭或家族发展的基石。弘扬优秀家风对于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弘扬优秀家风,是培养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

中华民族向来都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是因为注重弘扬家风,特别是优秀家风建设,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浸润着每一个人。弘扬好家风能为传统优秀文化注入新能量,培养优秀文化基因,能够有效避免在道德文化失序、各色社会思潮影响之下,传统文化受到的消极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就是一部部家风发展史,家风建设关系到党的建设和国家兴衰,不断发展的家风同时也促进了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结合。将传统文化融入家风,家风弘扬传统文化,既能丰富家风内涵,又能拓展弘扬传统文化基因,让好家风激励人、塑造人、培养人,同时优秀传统文化实现薪火相传、历久弥新,从而为我们每个人提供精神上的支柱和心灵上的慰藉。endprint

(二)弘扬优秀家风,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础形式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慧根之源,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魂,彰显中华民族的独特人格。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随着历史发展逐步形成,反映人民社会生活,是人民不同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的浓缩,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本质。中华民族精神通过家风的转化为社会每一位成员所接受,家风在此起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媒介作用,创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同时,“优秀家风也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3]。在历史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家风与民族精神是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的发展离不开诚信友善、立志勤学、艰苦奋斗等优秀家风,更离不开爱国主义情感。而这些优秀的民族精神正是家风的核心主题和重要内容。将家风建设与民族精神传承统一于家庭美德中,在弘扬家风的同时既能丰富民族精神,又能发挥积极向上的理想人格作用。

(三)弘扬优秀家风,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选择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战略,是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神内核,主要包括个人、社会、国家三个层面的内容。习近平同志要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风的形成和发展,沉淀了中华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是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中的真实写照。优秀家风是社会风气的细胞,是引导人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基础的东西。同时,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途径,是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潜移默化熏陶过程。弘扬优秀家风,能够营造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弘扬优秀家风,能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具体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并将其外化于人们自觉的行动上。

三、传承优秀家风,弘扬传统文化的理路

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孔庙时强调,我们在对待传统历史文化时,要秉持扬弃的态度,选择性地继承和发展,实现推陈出新。知礼仪、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传承优秀家风,弘扬传统文化,应该着重这三方面。

(一)在家庭教育中,家長要做到言传身教

家长要做好正确的表率作用。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启蒙老师,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是最直接、最深刻的。一个人的言行如何,我们常常用家教来评价,家长的言传身教就体现在其下一代的言行之中。家风一代传一代,我们懂得了礼义廉耻,忠孝仁义,为人要清清白白,做事光明磊落,与人和睦相处。家长应当“做到以己正人,以行正言去教育下一代,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时刻做好示范作用,以身作则,把优秀家风当作传家宝代代相传”[4]。家长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家人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家风摆在重要的位置,视家规为家庭基本法,积极倡导和大力传播优良家风,身体力行教育孩子,规范行为,支撑社会风气。

家长要学会分辨各种教育观念。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向前发展,现代家风具有时代性,家长要适应新形势发展,学会识别和筛选社会上的各种教育观念。某大学母亲教育研究所所长王东华指出,由于现代家风具有时代特点,这就要求各位家长在研究社会的同时,还要深入了解社会。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家长要做到不能笼统地拿来外来教育方式并运用到自己家庭教育中,要学会分辨和选择。《论语·子路》篇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就要求我们正确树立教育观念,通过相互濡染的点滴践行家风,使其产生润物无声的伦理效应。

家长要营造幸福和睦的家庭环境。家和万事兴,国治天下平。代代相传的家风是家庭幸福美满的载体,良好的家庭环境能够更好地发挥家风的影响性。家长作为家庭中存在的重要角色,怎样使家庭成员之间相处融洽事关重要。要实现国家的富强安定,须以家风纯朴、家庭和睦为基础。只有家庭和睦才能创造一个稳定舒适的环境,家风在继承发展过程中才不会丢失最本质的东西。

(二)在时代语境中,媒体要做到共同助推

社会主流媒体要发挥其主流阵地作用。主流媒体指的是具有一定规模,且在社会舆论导向中具有相当大的影响力的主要媒体。所以这些主流媒体在宣传家风的时候应该充分发挥其品牌性强、宣传覆盖面广的作用。对于家风建设要有明确的主流引导性,宣传要具体生动、接地气,确保影响到各层次各领域的每一个人,让优秀家风走进每一个家庭,融入每一个人的意识里。每个家庭的家风都具有其家族特点,而彼此交集之处就是社会共识即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这个交集共识需要主流媒体发挥其权威性进行引导,从而促进优秀家风建设。

其他非主流媒体要施展其辅助作用。非主流媒体是地方媒体,更接近社会舆论,舆论情景多样,涉及面广。非主流媒体应当充分把握主流媒体宣传意识,不要歪曲报道,要做到实事求是,正确反映事实真相。优秀的家风就应该作为一种正能量报道材料,让更多人的注意到,让更多的家庭学习优秀家风,让优秀的家风发挥积极的社会效益。

总之,在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应当充分发挥主流媒体与非主流媒体的共同作用,努力挖掘家风背后的正能量,打造现代化气息,创建能够传播优秀家风的文化节目和网站,引导优秀家风的培育和传承。

(三)在支持主体中,社会力量要做到集体合力

家庭是家风的基本载体,良好的家庭教育能够使优秀家风得以传承。教育部于2015年10月11日下发《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文件中提出要求“强化家庭学校教育工作指导”和“加快形成家庭教育社会支持网络”。重视家庭教育的同时也要发挥学校这一支持主体的教育作用,学校应当“发挥其智力支持,使家风核心价值观理念与家风文化结合,在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之下,打造一个优秀家风文化教育平台”[5]。

优秀家风的传承离不开基层组织,家风的培育和传承应该走进基层,走进人民群众。在各部门或有关部门的配合下,推动居民(村民)委员会等教育指导机构,通过各种活动载体形式宣传优秀家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家风真正实现进社区,进家庭,进民心。

家风聚民风,民风汇国风。在各类思潮涌动的今天,优秀家风对于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至关重要。实现在家庭、学校、媒体、社会的共同推动下,推广优秀家风,弘扬民族文化,倡导正确家庭价值取向,让中华文明星火相传、灿烂不熄。

参考文献:

[1]颜之推.颜氏家训[M].易孟醇,夏光弘注译.长沙:岳麓书社,1999.

[2]徐少锦,陈延斌等.中国历代家训大全(上册)[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3.

[3] 家风家教与中华民族精神构建[N].光明日报,2014-05-17.

[4]胡强,杨娜.弘扬良好家风 传承中华文明[J].北京教育,2014(4).

[5]张琳,陈延斌.传承优秀家风:涵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路径[J].探索,2016(1).

责任编辑:孙 瑶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精神传统文化
主旋律电影在国民教育中对民族精神的传扬
提倡民族主义振奋民族精神
《狼图腾》与中国的图腾文化
浅析古诗文中蕴涵的儒家文化精髓
时代呼唤写意中国画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