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商品价格喜欢跳跃吗?

2017-09-09吴涛虎小歌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非理性

吴涛+虎小歌

摘要:黄金、白银等贵金属具有一定的稳定货币能力,却在短期内大幅度跳跃。在近现代市场交易中,这种跳跃性更加明显。在长期市场价格平衡与信用制度下货币的部分促經济繁荣职责相冲突的情况下,人们就会在趋利的思维中做出非理性的判断,从而带动市场价格短期内波动超出长期平滑所形成的价格曲线,特别是目前全球各种市场的相互渗透,使得价格波动更为剧烈。简而言之,非理性总是推动市场价格巨幅振动的基本原因。

关键词:资本品 资本价格 非理性

市场具体价格的形成是由供给与需求来共同决定的。供给需求理论认为:所谓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对商品的需要量。它包括两个条件,即消费者愿意购买和有支付能力。所谓供给,是指供给是指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经营者在一定价格条件下愿意并可能出售的产品量。实现供给与需求的转换工具,在信用制度下是广义范围上的货币。在以国家主权为保障的信用货币制度下,人们的货币需求被凯恩斯划分为三个动机:交易动机(Transaction motive)、预防动机(Precautionary motive)和投机动机(Speculative motive)。三个层次渐进,满足日常所需的交易和应付不测之需而持有货币后,才有投机动机。投机动机源自信用制度下,人们对套利的需求而产生的,而这究其原因在于市场价格套利的现实和预期,以及人们对货币信用的担心等共同推动。

在各个资本市场中,各种资本商品价格、变动迥异,这除了与人们的投资习惯相关外,最主要的是各种资本品价格,消费者收入(在资本市场称之为投资者本金),未来资本品价格预期以及替代资本品价格和相似资本品(互补品)价格共同影响的。市场价格的持续快速上涨或下跌来自于买方市场与卖方市场的力量较量并不断转换,然而这种转化,并不是自然条件下漫长并循序渐进的,而是加了资本逐利的风轮使之快速转换。这也是现代资本市场衍生出来的特性。我们知道,货币(资本)的价格为利息,而利息表现为利率,在低利率时代,人们所持货币的价格是低的,并在政策长期稳定状态下,呈现持续走低预期,形成人们的投机预期,如果预期很强烈,那么交易与预防的需求很可能被压制,这也就形成了资本品最后的癫狂。而至于投机于何种资本品,就取决于上文所提到的决定供给与需求的几个条件。针对资本供给市场,假设供给市场的资本品种类是固定的,同时供给市场在中国通常是由中央各种专管局负责其投放及投放速度,短期内是相对稳定的,推至全球也大致如此。所以人们很容易寻找某个单一或几种资本品进行追逐,直到高潮迭起,曲终人散。

因此,在现实中,到目前为止,可以影响价格变动的也就是在资本品需求的影响因素里了,因为供给是相对稳定且可以预期的。我们都知道,最近几年,各国的货币政策都是在扩表,即宽松货币政策,造就资本品价格轮番爆炒,这也是人们在所持货币价格走低(即长期低利率)的状态下,人们投机需求暴涨,在资本品被不断拉高的状态下,人们通过压抑交易和预防需求,来满足投机需求。房地产市场不用多说,再拿2014-2016年内的大宗商品市场—原油为例可以看出:

在2014年布伦特原油一直维持在120元左右的位置,一直持续到2014年年中,但是下半年原油价格突然崩盘,至年底下跌了将近50%,布伦特原油在55-58美元一桶的区间波动。尤其是2014年最后三个月,油价暴跌了将近40%。成为了2014年国际资本市场最大的黑天鹅事件。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同一时期,铜、铁矿石、铝这些同样反映了基本面需求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幅度一般仅仅在10%-20%之间。同样是生产所必须的大宗商品,石油就表现出了不同寻常的波动性,显然并不是仅仅因为现实生产中所反映的供需关系,因为实际生产所反映的需求与供给在一般情况下是有连续性的,除非出现黑天鹅,而2014年除了不温不火的非加速扩张性货币政策外,就是页岩油的开发,但是这个供给的增加,并不是在2014年下半年突然提上来的,而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即使供给与需求相互吻合,也应该将价格稳定在盈亏平衡均点的65-80美元/桶之间,而不是暴跌到55美元/桶,更不会在短短的三个月内暴跌40%,而同期美元指数只涨了10%左右,也就是在资本品价格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人们过度抑制了对其的投机需求,但是同时美元指数(石油与美元联动挂钩)的替代资本品并没有引起相应的暴涨起来,也因此造成作为资本性质的布伦特石油的暴跌是由于非理性而产生的。

2015年可谓原油市场继续筑底的过程,石油需求并没有明显降低,各个国家的石油储备也在不断增加,而且石油供给并没有增加或减少。然而还是在投机性需求锐减的情况下,一直形成严格偏离价格的走势,并最终使得最低价更是跌破37美元,并间接导致俄罗斯卢布贬值50%以上。

2016年原油价格在OPEC石油国没有达成减产协议的情况下,出现报复性下跌,后来在几次减产协议的支持下,市场并没有走出单边向上的走势,甚至在伊朗推出不减产的情况,市场将利空当作了利好,当天油价攀升6%而收尾。然而,市场在2016年从30美金左右开始触底反弹,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原油涨到75美金/桶。查看此时美元指数可以看出,美元指数从1月到5月单边下跌后触底反弹,从92点收官到101点,涨幅并不是很大。除了经济持续性低迷所带来的需求降低以及美国结束量化宽松但并没有加息的影响外,人们对原油的投机性需求在石油国减产协议的刺激下,被无限的扩大化。

2017年,美国开始了缩表行动,实行加息,但是油价并没有因此实现暴跌,而是在3月16日公布加息后,短暂下跌几日后,出现连续半个月的单边涨幅。这按照商品价格的正常供给与需求所形成的共识并无法解释,通常意义上的加息也会造成石油价格的下降或暴跌,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原因就在于价格反弹给出的非理性信号继续暴涨并不断强化。

为什么看似理性的价格市场为何突然暴动呢?因为资本成本的存在。信用制度下,形成了太多脱离实业而专门进行资本买卖的产业,这些产业在低利率时代下,其成本是递增的,由于资本的时效性,未来的还本付息是对实体企业有利的,对专业的金融企业来说就是失利,成本累加的。他们必须通过对金融市场的投资来弥补这部分成本及利润。同样政府在长期低利率时代,积累了太多了负债或者说是财政亏空,政府还有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发展的职能,这两点都促进了政府必须在不过度打击实体经济的条件下,实现稳健的缩表,即紧缩性货币政策,让负债和亏空减少。金融机构与政府行为的一致性,导致了政府对金融机构对某些商品的需求刺激的认可。至于是何种资本品,这个就是主导这些资本品投资的专业机构的专长了,在通过不同资本品价格对比,分析替代资本品和互补资本品等彼此之间的需求弹性,并能够在合适时点进行布局,然后等待资本品价格的上涨,但是这并不代表资本品价格的上涨就是迅猛的,情况反而往往是经历较长时间的盘整,过后才是短期的剧烈上涨。这有其内在逻辑,由于货币成本的存在,如若前期涨幅太快,会引起成本过高和出局不利,而且此时的需求刺激无法让更多的投资者看到,并形成上涨预期,而且上涨过快同样会形成替代资本与相似资本品市场的迅速联动,无法形成长期有效机制,除了专业机构无法完成其目标外,政府也无法实现其目的,反而留下后遗症,所以政府也是极力打击短期炒作行为的。只有长效上涨预期开启后,人们的投机需求才被无限扩大化,并导致替代资本品价格行情结束和相类似资本品市场的行情开始,并不断强化,直至泡沫破灭。

这些跳跃性市场价格的形成是由前期理性主导,在非极端经济环境下,后期大众的非理性导致的,那么,这些市场都有哪些特征呢?

(1)资本品是具有稀缺性的;

(2)供给是可以控制的,通常是稳定的;

(3)常见于长期低利率宽松环境下;

(4)替代资本品市场是缺失或稀少的;

(5)类似资本品市场是缺失或稀少的。

信用的产生促成了现代商业模式的快速发展,它的不断普及让更多的优秀企业胜出,但是同时,也是信用的产生在货币制度的相互影响下,在飞速发展的经济中为不断贬值预期的货币中寻找逐利点,而这就是货币时代资本市场价格迅速跳动的基础,人们都是在理性的现实中,做着非理性的投机。endprint

猜你喜欢

非理性
行为经济学理论发展简述
基于中国A股市场的个体投资行为金融分析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不确定性时代呼唤“非理性”
宏观分析卢卡契对现代主义批判的原因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零余者”形象
大众行动的逻辑:从勒庞到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