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研究

2017-09-09包菊芳

中国市场 2017年26期
关键词:毕业要求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包菊芳

[摘要]专业认证是促进专业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然趋势。文章以安徽工业大学物流工程专业为例,从专业定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等方面探索专业认证背景下物流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为物流工程专业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专业认证;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

[DOI]1013939/jcnkizgsc201726145

专业认证(Professional Accreditation/Programmatic Accreditation)是由专业性认证机构组织该专业领域的教育工作者对专业性教育学院及专业性教育计划实施的专门性认证,其目的是保证与提高专业教育质量。[1] 开展“专业认证”已成为世界各国保证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我国“专业认证”起步虽晚,但已成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2]

物流工程作为跨学科、复合型专业,2012年才正式成为教育部目录内专业,迫切要求现有的物流类专业结合办学定位、学科特色和服务面向等,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建设重点,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本文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基本理念和相关标准,采用工业领域广泛采用的新产品开发和设计工具——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探索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思路及实施路径,从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1基于专业认证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思路与框架体系

人才培养方案的核心是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依据专业认证标准(见图1)及具体要求,这三个部分可以进一步细化,通过进一步明确相互之间的关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思路及实施路径:一是依据需求确定培养目标;二是依据培养目标细化毕业要求;三是依据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及教学环节、教学方式。

图1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逻辑体系

2基于内外部需求的培养目标设计

内外部需求是确定培养目标的主要依据。外部需求包括国家和社会的宏观需求、行业和用人单位的微观需求、学生的需求和期望;内部需求包括学校办学定位、人才培养定位及培养质量追求等。[3]而传统教育模式的培养目标制定主要取决于内部需求,即教育教学规律、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特色等。

根据麦可思提供的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生用人单位类型分布统计资料(如图2所示),笔者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用人单位进行重点调查,并通过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座谈、研讨等多种形式,组织毕业生、学校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和在校生对专业培养目标进行设计。新的培养目标要求能够清楚地描述学生最具有竞争优势的领域,以及毕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能够承担的社会与专业责任。

参照工程专业认证标准和我国“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新的培养目标设计为:物流工程专业按宽口径、厚基础、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具有工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理论基础知识,掌握物流系统策划、设计和实施、决策及运作与管理等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国际化视野、终身学习的意识、团队合作精神及沟通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分析和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毕业后5~10年左右能够在其所从事的物流及相关领域承担物流系统设计、运营、管理及科学研究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毕业要求指标设计

毕业要求是对学生毕业时所应该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的具體描述,包括学生通过本专业学习所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完成学业时应该取得的学习成果。[4]专业认证理念要求遵循反向设计原则,即由需求决定培养目标,由培养目标决定毕业要求,再由毕业要求决定课程体系。

国家工程专业认证要求毕业生达成“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具备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具有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指委要求毕业生达成“具备从事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设计、企业物流业务运作管理、物流企业经营管理、物流信息管理、采购与供应链系统运作管理等基本工作与实践能力”。

图2毕业生的用人单位类型分布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和我国物流管理与工程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麦可思毕业生质量评价报告认定的物流工程专业毕业生最重要的前三项基本工作能力——有效的口头沟通、疑难排解、积极学习,将工程专业认证通用标准的12条毕业要求具体化为如下七条:

第一,具备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第二,具有扎实的工学、管理学、应用数学(主要是运筹学)及计算机科学基础;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物流系统设计与运营过程中的复杂问题。

第三,系统掌握物流管理与工程的相关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物流系统各环节的业务运作,能够应用物流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物流工程项目、物流信息系统、物流技术装备及物流运作管理方案的设计;能够从事物流系统分析、设计、运营及其管理工作。

第四,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追求创新的态度和意识,善于应用现代工具和方法进行物流预测、数据分析、物流系统模拟及优化,解决物流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第五,了解工程实践活动对环境、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各种影响,能分析和评价物流工程解决方案对社会、环境、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

第六,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第七,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能及时了解物流最新理论、前研和发展动态。endprint

4基于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建设

基于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设计,关注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纵向和横向关系,按毕业要求合理确定各类课程之间的学分比例,正确处理课堂讲授与课外学习的关系,充分重视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重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等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教育因素。

工程专业认证课程体系结构设计的基本要求为:一是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二是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三是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至少占总学分的20%。[5] 在基本满足专业认证的课程体系设计要求的前提下,我们设计了新的课程体系结构(如表1所示)。

依据专业认证“以学生为中心”及“能力导向”理念,根据“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的路径构建课程体系,将毕业要求逐条地落实到每一门具体课程中,建立所有课程与毕业要求关系矩阵(如表2所示)。并通过进一步建立“毕业要求—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三者的关系矩阵,修订和完善课程教学大纲。

依据麦可思毕业生质量分析报告中的专业核心课程有效性综合评价情况(如表3所示),我们通过广泛调研及征求意见,从开课学期、实验学时比例调整及教学方式改进等方面对主要专业核心课程进行了重点的修订完善,以进一步提升专业核心课程的满足度。

5基于能力导向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环节虽占一定比例,但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过分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入和严密,而忽视工程技能的培养。据麦可思调查,安徽工业大学毕业生认为母校教学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67%),其次是“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4%)(如图3所示),而对实践环节改进需求较多的是工程训练实习(如图4所示)。

在充分分析原有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依据专业认证理念,通过建立“毕业要求—教学环节”关系矩阵,按照“分层培养、层层递进、逐步提高”模式,构建新的物流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内容体系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技术应用或综合创新训练三大模块。

第一,基本技能类实践。除了所有专业都需要的外语训练、计算机训练、社会实践和文化素质教育等外,根据物流工程专业需求,开设了金工实习、电子电工实习、企业现场的认识实习。一般安排在大一和大二。

第二,专业技能类实践。主要包括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课程实验是指物流专业课程中包含的相关实验,附属于具体专业课程,如生产系统实验、物流自动化技术试验、ERP实验;课程设计和综合实验是学完相关几门专业课程后在实验室进行的综合性设计或实践,如工程经济课程设计、物流系统综合模拟实验等。一般安排在大三。

第三,技术应用或综合创新类实践。主要包括研究创新型的课程实验(如物流装备设计与应用实验、物流系统规划设计实验、物流系统仿真实验)、专业实习、毕业设计、科技竞赛及创新创业训练等。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一般安排在大三下学期和大四。

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不仅体现了能力培养的不同层次,而且还体现了能力培养的过程。通过四年“不断线”的实践教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处理关键技术问题的能力。

6结论

专业认证的核心理念就是持续改进,基于专业认证的物流工程专业综合改革永无止境,需围绕“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不断优化培养方案,以期全面提升物流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牛红梅,汪广恒,张亚婷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的化工专业改革探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33(3):342-345

[2]鲍洁专业认证: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3(2):19-23

[3]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学生中心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21):19-22

[4]李志义解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成果导向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4(17):7-10

[5]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S].北京:中国工程教育认证协会,2015

[6]蘇春基于专业认证视角的工业工程专业建设思路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12):145-148endprint

猜你喜欢

毕业要求专业认证培养目标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从专业认证角度谈工科课程三级项目设计
创客类系统实训的自适应结构化模型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和评价体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基于毕业要求达成的车辆工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反向设计
对外汉语专业本科培养目标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