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侧改革下的路径选择研究

2017-09-09胡雨欣

商情 2017年27期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制造业

胡雨欣

摘要:由20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导致需求侧出现了危机,为解决当时需求侧的不足,中国政府选择进行4万亿计划,透支未来的需求以期解决暂时外部需求不足的问题,将短期问题变长期问题留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探索怎样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水平。通过让消费者的需求增加,用改革的方式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改正资源配置的不均,切实扩大有效供给,让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 制造业 产业结构 供给端

一、前言

供给侧改革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了新思路,是我们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生命线”。供给侧改革有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和理论内涵,与需求侧管理共同构成经济发展的“一体两面”。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做好“转型、创新和改革”方面的工作,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供给侧改革的实质

供给侧改革,实质是生产端改革。经济运行的绝大部分依附于生产和消费。制造业的薄弱导致了中国经济的低迷,即供给侧改革具体而言可以理解为制造业改革,需进一步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全面优化。而再这些传统产业中,国企占较大比例。因为市场上的竞争主体的竞争力依旧很强,而竞争力弱的国企即便亏损,仍能从政府获得补贴,从银行获得优惠的低息贷款,导致所有的竞争者都在打价格战,同时债务越积越多。生产资料过剩是全球性问题,但最后的本质都会回到供给中给的要素。形成由需求开始主动引导供给的方式。

三、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上个世纪末,韩国企业的负债率竟然达到449%,有的居然达到了518%。而产能过剩最严重的行业是钢铁和汽车,导致每年韩国人均需消费钢铁1吨。而造成这不可思议产能过剩和企业债务的原因是各方权利的深度勾结。而这个问题,在中国的国企群体中,比比皆是。产能过剩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只可依赖收购兼并、破产重组的方法摆脱困境。

中国所需正确面对的,正是由08年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导致需求侧出现了危机。为暂时解决需求侧的不足,中国政府选择进行4万亿计划,透支未来的需求以期解决暂时外部需求不足。将短期问题变长期问题留待。而后外部环境一直没有明显的好转,欧美等国为渡危机存在贸易保护的行为而影响中国的出口。而中国采取了房地产带动钢铁,水泥,玻璃等传统行业高强度的发展的方式。而现今存在的库存问题,实际上,去库存和去货币本质上是相同的,从根本上减少资本外流的风险。中国目前的外汇储备充足,加之中国初级制造业的贸易顺差,因此基于外汇储备基础货币通常是稳固的。然而由于中国发行信用货币积累的储备量巨大,一旦资本外流则会对金融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故而去货币是必须的,而去货币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去库存,通过房地产去除大量信用货币。经济的增长是伴随着货币发行量的增加,现在我们需要把货币空间保存下来,发行新的信用货币来进一步促使新的经济循环与经营扩张。同时也就是伴随去库存的去货币是解决问题的重要环节。

四、供给侧改革方向与实践路径

改革的方向在哪里呢?由于绝大部分人认为货币是有利用效率的,如今制造业的预期增长效益并不尽如人意,即使把新发行的货币投放到低迷的制造业中,所刺激的新一轮的经济效益是比较缓慢的。以如今中国的经济发展的效率和货币发行之间的关系,即使将新发行的货币投放到并不乐观的制造业,货币增量上限可以刺激的经济持续发展的空间是极其有限的。这就是供给侧需要改革的原因,进一步刺激单位货币的经济回报率以提高经济效率。

從供给侧改革就是生产者进行改革,简单来说就是产业更新公司重组,现实的过程会非常的艰辛,落后无创新技术的企业为了苟延残喘而互相残杀,这比让该倒闭的企业倒闭再挽救整体市场的代价还大。该破产的僵尸企业的就应任其发展破产,该做大的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就让之做大做强,让产业的精力和资源用在前进上,而不是用在维持半死不活的僵尸状态上。

通过供给侧改革来创造消费需求。以前是针对消费需求增加投资,例如衣食住行,消费者需要什么生产者投资生产什么。现今,针对消费需求的方面产能严重过剩,所以需要转型。那么什么是创造消费需求呢?一个成功的新型产品每年就新增了数千亿美元规模的消费,这就是创造消费需求,这就是供给侧改革。所以中国的结构性调整,通过去产能、去库存的方式消化4万亿需求刺激的不良反应,通过货币刺激经济效益。

当前我国经济大环境已经进入了新常态。应将经济增速中高速化,结构调整化,动力变要素化为为创新计划。经济增速中高速化,意味着容许产能之间的相互淘汰,保留真正能创造经济效益的产能,同时把尾大不掉的产能抛弃,容许增速下行的调整。结构调整化,意味着上届政府保增长为首位的目标已经开始以结构调整为首位了,粗放变集约的政策改革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最后,动力从原来不断投入要素到以服务业以创新产业为主,说明之前的动力真的已经难以为继,必须依靠创新来刺激新一轮的消费者需求。但是新常态下存在很多的问题,如产能需求相对不平衡,怎样才能合理化均衡,实现最优资源配置。债务金融风险的加剧,如何准确和把控金融市场的发展。生态破坏,资源严重浪费,怎样恢复生态环境,共创美好家园。以及发展动力的不足,如何进一步发展高速生产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在探索怎样提高生产者的生产水平。通过让消费者的需求增加,用改革的方式推动经济产业结构调整。改正资源配置的不均,切实扩大有效供给。我们如今看到的所有经济改革,无论是房地产还是农业,无论是保险还是钢铁,改革的目的都可以归纳为——让供给的变化让消费者买得起,让资源的利用更有效率。

参考文献:

[1]李艳,胡月阳,胡健歆.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承德适应经济新常态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12).

[2]刘延平,周开让.加快技术进步是应对劳动力成本上升的根本出路[J].经济纵横,2013(9):8-11.

[3]林卫斌,苏剑.理解供给侧改革:能源视角[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2).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给侧改革产业结构制造业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2018上海民营制造业企业100强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