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门市推进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思考
2017-09-09王瑛王维安肖芳丽
王瑛++王维安++肖芳丽
摘要:对天门市牛品改工作推进的现状、主要做法及成效进行了介绍,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天门市;牛品种改良;现状;做法;对策
中图分类号:S813;S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8-0043-02
天门市,地处江汉平原腹地,辖26个乡镇、办、场、区,总户数36.89万户,其中农业户数30.16万户;总人口166.9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0.59万人。近年来,天门市大力推进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稳定发展猪禽生产,突破性发展草食畜牧业。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全省牛品种改良会议精神,天门市牛品种改良工作在省畜禽育种中心、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民养牛效益明显增加,推动了全市养牛业的快速发展。
1 天门市牛品种改良工作推进现状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畜牧业给予重点倾斜政策,天门市市委、市政府积极贯彻兴牧富民战略,把发展壮大畜牧业作为发展乡域经济、增加农牧民收入、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畜牧业内部结构调整,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推进,提高了养殖效益,促使了养牛业快速蓬勃发展的良好趋势。
2016年,天门市在10个乡镇建立了13个配种罐点,使用冻精16 000支,其中黄牛12 400支,水牛3 600支。全年累计配种10 762头,其中黄牛9 575头,受胎8 436头,受胎率88.1%;水牛1 187头,受胎676头,受胎率56.95%。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推进促进了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提高。近几年来,天门市发展年出栏1 000头肉牛以上标准肉牛育肥场2个,100头以上的肉牛育肥场138个;农户养牛“165”模式281个。2016年全市出栏肉牛2.8万头,规模化养殖场出栏1.68万头,占全市出栏比重60%,出栏肉牛中优质杂交肉牛1.72万头,占全市出栏比重达61.4%。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现了牛品种改良整体推进和牛产业整体发展的良性互动。
2 主要工作做法及成效
天门市畜牧兽医局将牛品种改良工作向市政府作了专题汇报,市政府大力支持,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讨论,确定了天门市牛品种改良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了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措施和奖惩办法。
2.1 领导重视,组织保障到位
长期以来,畜牧业都是以猪、禽生产为主打产业,牛、羊等草地畜牧业发展相对滞后,很大程度上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和农民增收致富途径多样化。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市政府结合天门的实际,决定以牛品种改良为突破口,推进畜牧业内部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由于牛品种改良工作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为了确保稳定实施,市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市长为组长,畜牧兽医局局长为副组长的牛品种改良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工作专班,各乡镇相应成立专班。针对当年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任务,我们进一步细化,把冻配任务、标准化牛冻配罐点建设、品改员培训、能繁母牛摸底、“165”养牛模式、资料收集等工作目标列入责任状,并签订了三级责任状,即市政府与各乡镇政府签订责任状,市畜牧兽医局与乡镇畜牧兽医站签订责任状,乡镇畜牧兽医站与品改员签订责任状。通过三级责任状的签订,使全年工作任务落到了实处。
2.2 出台政策,强化基层品改站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市政府下发的《关于大力发展畜牧业的意见》,把牛品种改良作为畜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市畜牧兽医局制定下发了《天门市牛品种改良实施方案》,市财政每年专项列支1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液氮、细管冻精,添置器械设备。按照“三室一棚一架”的要求,规范罐点建设,每个罐点对所辖区域的能繁母牛有台帐、有省育种中心下发的标准配种登记表及杂交牛跟踪调查登记表,规范品改员工作责任制、冻配操作规程和收费标准。
2.3 培训骨干,加强牛品种改良队伍的建设
一是高标准地选好品改员。年轻人精力足,经得起长途奔波,同时脑子灵活;吸收知识快,动手能力强,这在江汉平原的牛品种改良工作中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在筛选品改员时,始终按照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业务基础强、热爱品改工作的要求落实,并建立品改员档案。目前,天门市的品改员全为年轻人,年龄都在30岁左右,既保证了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有效开展,又保持了牛品种改良工作的长期开展。二是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品改员的业务素质。品改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牛品种改良的效益,也影响到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成长与发展。为此,天门市每年开展2~3期培训,采取现场操作与理论培训相结合,召开现场会议与品改员相互交流相结合,参加职业鉴定省级培训与实行品改员持证上岗相结合等形式,使品改员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2.4 面向市场,建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结合的牛品种改良工作机制,细化考评方案,奖励政策到位
过去由于牛品种改良只求配种数量,配种不收费,品改员吃“大鍋饭”,积极性不高,致使牛品种改良工作进展缓慢。近几年来,通过体制改革,将罐点承包给个人,彻底打破了品改员吃“大锅饭”、拿固定工资的分配体制,增强了品改员的责任心和紧迫感,配种头次不断增加,受胎率逐年提高。同时,为激发品改人员的工作热情,近几年市畜牧兽医局决定对完成市局下达的冻配任务且黄牛受胎率达85%、水牛受胎率达45%的给予品改员1 000元奖励,对单罐配种达500头以上且黄牛受胎率达到85%、水牛受胎率达45%的品改员仍然给予1 000元奖励,并作为省级评先条件之一上报省畜牧兽医局予以表彰。通过以上奖励机制的建立,极大地激发了品改员的工作热情。目前,13个牛品种改良冻配罐点工作井井有条,牛品种改良工作已阔步走向市场。
2.5 树立典型,激发品改员做好牛品种改良工作的信心和决心endprint
天门市于2001年开始牛细管冻精人工授精工作,使肉牛、奶牛、奶水牛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困难,特别是冻配罐点分布不均、单罐配种量不大、投入牛品种改良事业的人不多、业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尤其突出。社会上对牛品种改良也有偏见,许多人瞧不起。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牛品种改良事业,理解牛品种改良事业,投身牛品种改良事业,我们全文编发襄樊市南漳县九集镇女性品改员邹桂秀从事牛品种改良工作的成长历程,发放到基层和品改员手中,在全市开展了外学邹桂秀,内树多宝镇文湖村“湖北省乡土拔尖人才”、“天门市劳动模范”、“全省科普先进工作者”、“全省品改先进工作者”贺敏的活动,使他们认识到人是不分贵贱的,职业也没有好坏之别,只要有决心,在牛品种改良的道路上照样能干出不平凡的成绩。通过典型引路,全市又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品改员,促进了天门市牛品种改良工作的稳步推进。
2.6 加强宣传,营造良好的牛品种改良工作氛围
一是利用三大主流媒体进行宣传。2016年,我们在天门电视台制作了以牛品种改良为主题的《垄上行》节目;在广播电台的《金色田野》栏目对牛品种改良工作进行了播报;在《楚天声屏报》天门周刊作了牛品种改良专题报道。同时,利用“农技110”传授牛品种改良技术要点30多条。二是每位品改员都制作了多功能的名片,名片的背景是优质利木赞、夏洛来、西门塔尔、摩拉、里尼等种公牛的照片,正面是配种员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背面是可提供冻精的品种种类。并把这些名片发放到养牛户、牛经纪人手中,为牛品种改良工作牵线搭桥。三是在显要位置,如自然村村头墙面等刷牛品种改良信息。四是召集村组长召开专门的牛品种改良工作会议,对比改良效果,通过改良实际及村、组长游说,推动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开展。五是各牛品种改良乡镇把牛品种改良任务分解到村组,并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核村、组干部政绩的内容之一。六是将印有牛品种改良资料和优良种公牛画面的挂历发放到养殖户和村、组干部手里,以加大宣传力度。
3 存在的问题分析
虽然天门市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品改员收入增长缓慢,工作信心不足,品改员流失倾向严重;二是基层罐点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健全,工作有待进一步规范;三是能繁母牛存栏下降,品改员工作对象减少,难以持续发展;四是市级工作经费不足,难以支撑牛品种改良事业发展,杂交牛早期交易频繁,牛品种改良效益不明显。牛品种改良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社会性的公益事业,为了保证牛品种改良效应不散、体系不乱,希望省委、省政府及主管部门将牛品种改良事业纳入“以钱养事”序列,专列牛品种改良工作经费,以保证牛品种改良整县推进工作顺利开展。
4 对策与建议
天门市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加快牛产业步伐为目标,以科技进步、机制创新为手段,以扩大冻配覆盖面、提高冻配水平为抓手,探索该市牛品种改良工作新思路,推动该市养牛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是按照市委、市政府“四化同步”要求促进畜牧业现代化,变过去养殖场(户)数量上的增加为规模化、标准化的建设和管理,通过扩规上档升级实现畜牧业提質增效。二是继续抓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引进优质品种,加快改良步伐,提高品种质量,提高畜牧业生产效益。三是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畜牧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组织服务生产,搞活流通,带动养殖户收入增长。四是积极争取上级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科技培训、风险基金等政策扶持力度。五是抓好培训体系建设,建立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季节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培训机制,解决好科技进场入户、养殖场户科技素养与实际操作问题。加强品种改良科技示范与推广,武装畜牧产业科技设施。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