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建议
2017-09-09周恒杜恩仲裴正才周家喜毛礼学邓蓉蓉纪雯雯
周恒++杜恩仲++裴正才++周家喜++毛礼学++邓蓉蓉++纪雯雯
摘要:为全面了解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情况,为该区科学防控布鲁氏菌病提供参考,对该区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所有规模养羊场和散养户进行了现场问卷调查,并采集39 640份羊血清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共检出阳性样品2份,阳性率为0.005%。调查结果表明,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的阳性率较低,疫情处于假定稳定控制状态,但部分地区特别是西北山区的养殖管理水平较低,有潜在疫情风险,应进一步加强对羊布鲁氏菌病的监测和检疫,采取综合措施,提升区域整体养殖管理和防控水平。
关键词:夷陵区;羊;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S85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7)08-0021-02
布鲁氏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二类动物疫病。该病具有宿主广泛、传染性极强、感染后根治困难等特点,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均可成为传染源[1]。临床上以牛、羊、猪种布鲁氏菌最为常见,其中羊种布鲁氏菌的致病力最强,约80%的人感染病例由羊布鲁氏菌引起[2]。布病的发生及传播不仅严重制约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重大威胁[3]。
近年来,夷陵区高度重视布病防控工作,监测、检疫和防控进入常态化,特别是每年都开展牛布病净化,取得了一定成效,全区未发生一例人感染布病事件。随着草食畜牧业的迅猛发展,全区羊养殖量快速增加,羊布病防控面临新情况、新形势和新挑战。为全面准确掌握当前夷陵区羊布病流行情况,及时发现风险因素,为针对性做好布病的净化和科学防控提供依据,2016年5~6月,以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相结合的方式,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了羊布病流行病学调查。
1 调查对象
问卷调查涉及夷陵区13个乡镇(街道、开发区)的2 428户养羊场(户),涵盖全区所有规模养羊场和散养户。对全区所有养羊场(户)进行全群采样(不足月羊羔除外),血清学检测以采集的39 640份羊血清样品为分析对象。
2 调查内容
2.1 问卷调查
制作《夷陵区羊养殖场/户布鲁氏菌病流行病學调查问卷表》,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羊只来源、养殖模式、饲养管理、繁育、布病知识掌握、防疫等情况。
2.2 血清学检测
根据国家标准GB/T 18646-2002《动物布鲁氏菌诊断技术》,初筛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对检测出的阳性样品用试管凝集试验进行确诊。
2.2.1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4 min内呈现肉眼可见、不同程度颗粒状或絮状凝集现象的判为阳性(+),完全不凝集呈均匀粉红色的判定为阴性(-)。同时设立阴性、阳性对照。
2.2.2 试管凝集试验结果判定标准 以1∶50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集现象的受检血清判定为阳性;以1∶25血清稀释出现“++”以上凝集现象的受检血清判定为可疑;否则判为阴性。同时设立阴性、阳性及抗原对照。
3 调查结果
3.1 问卷调查结果
3.1.1 羊养殖基本情况 经调查,夷陵区羊养殖主要分布在西北山区,养殖品种以山羊为主,兼有湖羊。全区羊存栏45 665只,有养羊场(户)2 428户,其中存栏50只以下的2 257户,存栏50~100只的120户,存栏100只以上的51户。饲养模式为自繁自养,多为共用草场放牧的饲养方式,单独草场放牧的仅占25.5%。养羊户之间存在公母外借或交换的现象。
3.1.2 布病知识了解情况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2 428人中不知道布病能传染人的有1 651人,占68.0%;不知道布病感染人途径的占58.6%;不知道人感染布病后不及时医治后果的占61.8%。
3.1.3 综合防控情况 夷陵区所有养羊场(户)均未使用布病疫苗免疫。部分养羊场(户)从外地引羊未向动物检疫部门报检,不经布病检测直接混群饲养。61%的羊舍建设不规范,未设立专用产房。饲养员进入栏舍换装、换鞋的不足10%,定期对圈舍和羊群进行消毒的占58.4%。羊养殖过程中有死胎和流产的现象,但不普遍,对流产母羊进行隔离饲养的占55%,对产羔后场地进行消毒的占41.6%,对流产物进行无害化处理的占20.0%。
3.2 血清学检测结果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出阳性血清6份,经试管凝集试验复核,确认阳性血清2份,符合率33.3%。阳性率0.005%,阳性养羊场(户)2个。
4 分析与讨论
4.1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夷陵区规模养羊场养殖量占养殖总量的25.49%,规模化养殖水平较低。大部分养羊场(户)特别是散养户对布病知识的掌握情况较差、防疫意识不强,日常管理、检疫检测、消毒灭源、病羊隔离饲养、无害化处理等综合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此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因为西北山区山大人稀、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信息不畅,养殖管理水平低于中东部地区所致。外地引羊、未经检疫直接混群饲养、公母外借或交换,可能是造成2个养羊场(户)出现布病感染情况的原因。
4.2 试验结果分析
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检测羊布病阳性6份,经试管凝集试验复核,阳性2份,符合率33.3%。比较两种检测方法,虎红平板凝集试验操作简便快捷、敏感性强、成本低,但特异性不高、存在假阳性,只能用于样品的初筛;试管凝集试验是我国检测布鲁氏菌的法定方法,特异性高、比较准确,但操作相对费时、费力,不适用于大规模检疫。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采用这两种方法,互补优劣。本次抽样检测阳性率(0.005%)远低于国家县级布病稳定控制区血清学试验阳性率最高标准0.1%。
4.3 综合分析
夷陵区存在羊布病感染情况,但感染率不高,疫情处于可控制状态,大规模布病疫情的暴发风险较低。但区域整体羊养殖管理和布病防控存在薄弱环节,且近年来奶牛感染率呈上升趋势,牛羊间传播几率增加,有潜在疫情风险。
5 对策建议
5.1 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布病防控意识
建议政府将布病知识宣传纳入全民科教计划,作为农业技术推广和新型农民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媒体、活动、资料、科技服务等多种方式,大力开展布病知识、防控技术、人员防护要点、相关法律法规等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和从业人员自觉加强布病的防控和净化,形成群防群控的良好局面。
5.2 加大检疫执法力度,把牢活羊调运关口
建议兽医管理部门进一步健全引羊申报检疫制度和网络,严格落实“引前申报、引中检测,引后隔离、健康混群”的程序,阻断外来疫情风险。切实加大对拒不申报检疫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增加违法成本,形成依法从业的常规态势。
5.3 加大布病监测力度,从严遏制疫情扩散
建议政府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紧密开展定期全群布病监测和不定期抽样检测,加大对辖区内布病的监测范围,实时掌握疫情动态。对检出的阳性家畜第一时间采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措施,对同群家畜实施隔离观察和跟踪监测,严禁调运或转移,直到不再检出阳性个体,全面消毒灭源,达到净化标准。
5.4 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提升养殖管理水平
建议政府加紧研究出台草食畜牧业发展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强养殖场兽医管理,促进养羊业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无公害化发展,加快补齐西北地区短板,推动夷陵区草食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致谢:本次调查在方案实施和数据收集过程中得到各乡镇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及村级防疫员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在此表示特别感谢!
参考文献:
[1] 陆承平.兽医微生物学[M].第四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2] 田克恭,李 明.动物疫病诊断技术—理论与应用[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4.
[3] 马清霞,沈朝建,刘均华.2012年莱西市奶牛布鲁氏菌病血清学调查和风险因素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2014,31(11):55-5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