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研究

2017-09-09李航樊西为

金融发展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危机管理新常态商业银行

李航 樊西为

摘 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作为独立市场主体,商业银行需要自负盈亏、应对各种经营风险。特别是在新常态下,爆发危机的概率大大增加,商业银行一旦无法正确应对,就会有破产倒闭风险。本文深入解读新常态下商业银行面临危机的新特点,全面分析诱发危机的成因,深入剖析花旗银行和海南发展银行危机事件的发生根源和获得的启示,提出加强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新常态;商业银行;危机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2265(2017)06-0078-05

商业银行危机管理,是指商业银行在其经营活动过程中对可能存在的危机进行系统、全面的监督监测、预判预防以及在事中、事后妥善处理的全过程。商业银行的危机管理是一个具有预防性、常态化的长期战略管理行为,其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有效的预防和处理危机风險事件,尽最大的可能使危机的损害降到最低,同时使商业银行从中获得发展机遇。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也从高速增长期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另外,伴随着经济增长换挡,我国还存在结构调整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的问题,在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银行业首当其冲。实体经济的疲弱导致商业银行信贷增长乏力,银行营利能力大幅下滑,同时,不良贷款急剧上升,资产质量下降,商业银行发生危机的概率增加。面对不利形势,商业银行应加强自身危机管理,形成更强的应对能力,以避免突发危机事件带来严重的后果。

一、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危机的主要特点

(一)经济增速放缓,信用风险进入加速暴露期

新常态下,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众多行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利润空间压缩,企业资金链脆弱,部分企业面临被淘汰的境地。实体经济的不景气导致企业债务违约增加,银行信贷违约上升,商业银行的风险敞口增大。据统计,截至2016年第四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额达到15123亿元,连续22个季度增加;不良贷款率为1.76%,连续16个季度上升;贷款损失准备为26676亿元,连续24个季度上升。

(二)流动性风险进入凸显期

随着利率市场化接近完成,公众投资渠道更加多元化,竞争压力增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凸显。一方面,存贷利差缩小。利率市场化后,商业银行定价能力降低,竞争主体增多,存贷款利差不断收窄,导致商业银行净息差缩小。另一方面,互联网金融发展不断深化,第三方支付结算平台的蓬勃发展、互联网融资业务的普及、第三方理财产品的推出,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造成冲击。

(三)操作风险进入集中多发期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商业银行在资产和业务规模方面实现了井喷式发展。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技术开发等方面的发展与规模、速度发展不相匹配,管理人员责任感不足、管理层间缺乏沟通等造成员工合规意识不强,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审慎监管理念等都会增加操作风险概率。据统计,2014年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案件数量、涉案金额呈现双升趋势,金融机构内部员工作案占60%以上,包括内部员工参与非法集资、民间借贷、挪用客户存款等。

(四)政策风险进入释放期

近年来,政府采取了一些经济刺激政策,虽然对经济稳定产生重要作用,但相当部分资金脱实向虚,使得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泡沫化趋势严重,给商业银行带来较大的隐患。

二、新常态下商业银行危机的成因

引发商业银行危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商业银行各种相关业务风险积累;二是外部环境的不利变化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危机。

(一)诱发商业银行危机的内在因素

1. 管理不善引发商业银行危机。大部分的商业银行危机是由于金融机构内部管理不善造成的。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的环节薄弱易引发欺诈、内部人员腐败、违规操作等问题,从而导致不良贷款增加、投资失误、资产质量下降等。第二,银行的贷款发放过于集中,这就意味着风险也会集中,严重时会引发银行危机。

2. 投机行为诱发商业银行危机。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表外业务不断扩展,在银行经营份额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表外业务经营不当成为可能引发商业银行危机的重要因素。大批量的表外业务主要集中在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但是金融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极大,使得金融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迅速发生巨大变化,如果商业银行从事表外业务的目的是追逐投机利润,则风险被成倍放大。

(二)诱发商业银行危机的外部因素

1. 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与经济发展水平紧密相关。如果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或保持在低速运行状态,甚至出现负增长时,这种经济环境往往会使大部分企业的盈利水平下降,进而可能使企业经营状况急剧恶化,导致企业偿还贷款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质量。

2. 新常态下,随着互联网金融、普惠金融、共享金融的逐步深化发展,越来越多的融资、支付等金融交易活动通过银行以外的金融平台进行。截止到2016年12月底,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约9300亿元,P2P网贷平台贷款余额约8200亿元。金融脱媒现象日趋明显,据统计,在社会融资总量中,人民币贷款占比由2002年的91.9%,下降到2013年的51.35%;很多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实现直接融资。Tito和Eduardo在《金融开放、存款保险及银行业竞争的风险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会降低对贷款项目的贷后监督力度。因此,竞争加剧以及业务创新的不断开展导致商业银行对风险采取更加容忍的态度或者对风险判断更容易出现错误,从而使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进一步恶化,增加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三、花旗银行和海南发展银行危机管理案例分析

(一)花旗银行危机管理案例分析与启示endprint

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花旗银行规模庞大,实力雄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在进入21世纪之后,花旗银行的金融衍生品业务得到长足发展,尤其以MBS和CDO(债务抵押债券)为代表,这让花旗银行在金融衍生品领域稳固了自己的主导地位。花旗银行获取高利润的同时也承担了巨大的潜在风险,其拥有债务抵押债券CDO价值高达430亿美元,风险高度集中。而花旗银行高层却依然激进地从事高风险业务,完全忽略了潜在的危机。随着次贷危机引致的金融风暴,再加上雷曼兄弟和“两房”的破产倒闭,花旗银行业务风险暴露,负面消息不断,股价大幅下跌,市值急剧缩水,持续5个季度亏损,2008年全年亏损超过200亿美元。此时,外界对花旗银行丧失信心,花旗银行陷入危机,最后在美国政府、美联储多方救助下,才得以度过危机。

1. 花旗银行身陷危机的原因分析。

(1)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缺失是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花旗银行作为世界上规模最大、业务范围最广的银行之一,其业务扩张能力和资源整合能力令对手难以望其项背,但正是由于银行发展速度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脱节,导致危机出现。花旗银行从最初2000亿美元的资产规模一跃成为2万亿美元的“巨无霸”,业务范围逐渐扩大,开始进入陌生业务领域,导致其业务深度和复杂程度较高,内部业务部门整合和管理不紧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跟不上,最终导致危机出现,被迫进行业务拆分。

(2)金融衍生品过度发展是危机爆发的直接原因。花旗银行为追求高额利润回报,举全力进军金融衍生品领域,在传统包销制下占据全美CDO总额度的6.95%,这占用了花旗银行大量的资金。除此之外,花旗银行还积极参与收购其他银行的资产支持债券并经过重新设计之后进行出售,并在债券二级交易市场交易资产支持债券,致使其持有的证券风险敞口达293亿美元(截至2007年底)。由于次贷危机的爆发,雷曼兄弟破产倒闭,花旗持有的风险敞口遭受巨大损失,最终由于市场不景气导致债券滞销,被迫承担巨额损失。

(3)高管激進冒险的风格进一步刺激危机的爆发。高管激进冒险的工作作风和花旗银行的激励机制有重要关联。花旗银行一直以来执行“高盈利高分红”的薪酬机制,直接把薪酬和业绩挂钩。“高盈利高分红”的激励机制具有短期性和即时性,如果公司获得高利润,高管能够获得巨额的绩效奖励;而在运作产生亏损时损失则全由股东承担,缺乏对高管的惩罚机制,这种不合理的激励机制助长了高管们激进冒险的工作作风,经营风险偏好不断提高,潜在的风险持续积累而最终爆发。

2. 花旗银行危机管理的启示。

(1)完善内部控制,保证商业银行稳定运行。

内部控制能力的提升是商业银行稳定有序扩张的前提。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组建完整的内部控制系统框架,建立合理的监督检查制度和严格的会计核算等制度,使内部控制防火墙发挥作用。与此同时,加强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同样不可忽视,只有内部控制制度得到有力执行,才可防微杜渐,达到内部控制的目标。

(2)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推动综合化经营健康发展。有效的风险隔离是商业银行稳健经营的前提。随着商业银行实力的提升和业务范围的扩大,业务交叉的复杂性导致风险持续增加,提升了银行风险管理的难度。因此,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隔离体系,防止风险在各个部门、各个业务之间相互传递,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3)坚守审慎稳健经营原则,保障商业银行经营安全。安全性原则作为商业银行首要的经营原则,意义非凡。由于金融衍生品所带来的“低风险,高收益”的假象,导致花旗银行大胆激进地从事相关业务,其行为已经违背了安全性经营原则。作为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在运营过程中必须坚持审慎稳健经营原则,保障银行经营安全。尤其在经济下行期,更要坚持审慎经营、稳健发展原则,重视发展的质量,加强风险预防与控制,维护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为实体经济提供稳定的金融支撑。

(二)海南发展银行案例分析与启示

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主要股东为海南省政府、中国北方工业总公司、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等,海南省政府处于控股地位,此时已有44亿元的债务。1997年,海口信用社爆发大规模危机,仅海口市就有5家城市信用社由于违法违规经营、资不抵债等情况严重,导致无法支付到期债务,被责令关闭,其债权债务由海南发展银行托管。随后支付危机蔓延至整个海南省信用社,后续又有28家信用社划入海南发展银行,接管负债142亿元,但28家信用社资产总额仅137亿元,致使海南发展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大幅上升。另一方面,海南发展银行存在大量的违法违规行为,最严重的是违规向股东发放大量无担保贷款,实质上银行资本金被股东抽逃,致使海南发展银行出现信用危机,导致挤兑潮,挤兑潮耗尽银行准备金,国家急调34亿元进行资金救助,但无济于事,最终海南发展银行被关闭。

1.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倒闭原因分析。

(1)不良资产比例过高。海南发展银行成立的目的就是处置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由于海南房地产冰火两重天的表现,海南5家信托机构起初大举投资房地产,最终导致经营出现巨大危机,面临破产倒闭境遇。海南省政府决定合并五家信托投资公司成立海南发展银行。此时海南发展银行不良资产率就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经历合并后的海南发展银行坏账损失高达26亿元。1997年底,按照以前合并的思路,海南省政府把28家问题城市信用社并入海南发展银行,进一步扩大了其不良资产总额,坏账损失达到新高。

(2)高进低出的恶性循环。由于海南省银行数量较多,在激烈的竞争背景下,海南发展银行为吸收存款,实行高息揽存的政策。房地产泡沫破灭后,银行回收贷款困难,无法兑现存款客户的高利息,不得已又高利率借款,以此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资不抵债,无法支付到期存款。

(3)经营模式违法违规。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之初就出现违法违规现象,违规向股东提供无担保抵押贷款。海南发展银行在1995年5月到9月期间,累计放贷10.6亿元,仅股东贷款就达9.2亿元,占比高达86.79%,绝大部分贷款用途不明且无担保抵押物。海南发展银行违规向股东发放大量贷款,实际是股东抽逃资本金,临时拆借资金用于归还之前资本金借款的利息。据有关资料显示,海南发展银行在成立之际,其注册资本金16.77亿元就已经以向股东发放贷款的形式回流。endprint

2. 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倒闭的启示。

(1)坚持合法合规经营,保证商业银行稳健运行。海南发展银行破产倒闭的根本原因是违法违规经营。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必须坚持审慎经营、稳健发展原则,坚决杜绝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合法合规经营是商业银行健康持续发展的前提,要进行内部员工合规经营教育,提高合规经营意识,强化合规管理长效机制。要对股权合规合法予以重视,对股东的资金来源、信用状况进行严格审查,保障存款人的利益和银行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2)控制不良资产比例,防范破产风险。为把不良资产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首先要确保贷款客户的信息真实可靠,在申请贷款时必须提供企业的信息、贷款的用途、项目信息等等,将提供虚假信息的贷款客户加入黑名单。其次是要对违约因素加以区分,重视非正常违约因素,并采取措施予以控制。对出现的不良资产要进行合理处置,成立专门机构对不良资产进行化解,运用资本市场手段加以创新,合理妥善处置不良资产,维护银行体系稳定运行。

四、完善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的建议

(一) 完善事前预警机制,提高银行抗风险能力

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预防而不是事后处理,提前对危机进行预防可以预测未来可能引发危机的因素,有针对性地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主要包括:

1. 建立完备的危机管理体系。危機管理体系的主要职能是对各种危机情况进行预测,并制定相关策略和步骤,在后续实施中对相关方针和步骤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指导,根据不同情况制定和审核危机处理方案及其工作程序,在危机实际发生时,对全行人员的应对工作进行全面指导,确保对危机的快速反应和及时应对。

2. 建立危机预警机制。与常规的事件类似,危机事件也有一个从发生到发展的过渡阶段,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危机预警机制可以通过捕捉相关信息,降低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建立危机预警机制的有效途径是将风险因素指标化。

商业银行危机预警机制包括宏观经济风险、客户信用风险以及银行自身财务风险三类。宏观经济风险可以用经济增长率即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及M2等指标来衡量。客户信用风险可以用不良贷款率、贷款集中度和利息收入占比等指标来衡量。银行自身财务风险可以通过盈利性、流动性及安全性等指标衡量。

商业银行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风险管理目标和该时间段内同业平均数值确定各自的风险预警范围。在分析各指标时,应依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特点定义各风险权重,形成适合自身的风险指标体系。

3. 完善内部控制。良好的内部控制是降低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保证。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组织结构、权责分配都应妥善加以设置,避免因个人失误或舞弊诱发风险。

(二)加强事中和事后管理,降低危机造成的损失

危机处理是一个综合化、多元化的复杂问题,必须按照科学的程序来操作。

1. 处理危机信息。管理者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快对危机事件的起因、发展以及可能带来的影响和后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对商业银行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处理方案、财产、人员等重大事项作出决策。

2. 积极寻求监管机构和政府支持。商业银行一旦发生危机,其自身化解危机的能力是有很大局限性的,往往需要借助第三方监管机构和政府的帮助,迅速化解危机带来的不良影响。

3. 差别化管理危机事件。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所带来的影响是有差别的,大力度解决小危机会形成资源浪费,小力度对抗大危机则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无济于事,因此,可先将危机事件进行定级分类,针对不同程度的危机事件采用不同配比的治理措施。

4. 控制危机影响及扩散。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应想方设法把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内,避免其造成其他非相关部门的损失。商业银行应及时开展危机公关,综合运用各种媒体向公众适当披露相关信息,避免造成恐慌、挤兑等风险事件。

参考文献:

[1]Allen F,A Babus and E Carletti. 2009. Financial Crises:Theory and Evidence[J].Annual 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cs,(1).

[2]Valeriya Dinger. 2009. Do foreign-owned banks affect banking system liquidity risk[J].Comparative Economics,(37).

[3]Treacy.F., Carey.M. 2000. Credit risk rating systems at large US banks[J]. 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 (15).

[4]Gordy.M. 2003. Credit risk modeling: The cutting-edge collection[C]. BIS.

[5]Christoph Sildler and Gabriel David. 2003. Impact of the New Basel According[Z].

[6]Levine. 2004.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of Banks:A Concise Discussion of Concepts and Evidence[R].World Bank Policy Research Working Paper.

[7]Wikil Kwak Ho-Young Lee Susan W. 2009. Eldridge, Earnings Management by Japanese Bank Managers Using Discretionary Loan Loss Provisions[J].Review of Pacific Basin financial markets and policies,(1).endprint

[8]Andrea Sironi&Cristiano Zazzara. 2003. The Basel Committee Proposals for a new Capital accord: implications for Italian banks[J].Review of Financial Economies.

[9]David Rowe Dean Jovic Richard Reeves. 2004. The continuing saga-Basel II developments: bank capital management in the light of Basel II-how to manage capital in financial institutions[J].Balance sheet,(3).

[10]Louzis D P,Vouldis A T,Metaxas V L. 2010. Macroeconomic and Bank-Specific Determinants of NonPerforming Loans in Greece:A Comparative Study of Mortgage,Business and Consumer Loan Portfolios[J].Journal of Banking&Finance,36(4).

[11]Aymanns C,Caceres C,Daniel C,et al. 2016. Bank Solvency and Funding Cost[R].IMF Working Paper,No 16(64).

[12]Gray D. 2015. Guidance Note on Bank Funding Cost[R].IMF Technical Note.

[13]李少華.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2009.

[14]李锦海.商业银行媒体危机公关与服务管理创新[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5]石永惠.商业银行流动性危机成因及管理探析——关于2013年银行“钱荒”事件的反思[J].农村金融研究,2014,(8).

[16]鞠惠文.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J].浙江金融,2011,(7).

[17]熊飞.以金融危机为视角对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思考[J].武汉金融,2013,(6).

[18]陈青青,任杰. 关于美国次贷危机对构建我国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体系的思考[J].金融纵横,2009,(6).

[19]刘杰,彭中,陶懿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武汉金融,2016,(6).

[20]曹师韵.供给侧改革:商业银行的使命、机遇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6,(18).

[21]黄晓宇. 银行理财产品现状及风险防范研究[J].武汉金融,2016,(5).

Abstract: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market-oriented reform,as independent market entities,commercial banks need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ir own profit and loss and cope with various business risks. Especially,under the new normal,the probability of an outbreak of the crisis is greatly increased. Once the commercial banks can not deal with the risks correctly,there will be a risk of bankruptcy. This paper deeply interprets the new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risis that commercial banks face under the new normal,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crisis,deeply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the revelations of the crisis events that has happened at Citibank and Hainan Development Bank,and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commercial banks.

Key Words:new normal,commercial bank,crisis management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机管理新常态商业银行
2020中国商业银行竞争里评价获奖名单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2018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结果
试析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建设
危机管理视角下我国出版经纪人的发展前景
浅析我国民族企业品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基于危机管理理论的边疆危机预防与应对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