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低年级数学读图能力的培养

2017-09-08潘春香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9期
关键词:读图能力训练培养

潘春香

摘 要:低年级数学课本中,有很多美丽的图画。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呢?本文推介了指导学生的读图方法、训练学生的读图语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读图兴趣等行之效的方法。值得借鉴。

关键词:低年级数学教学 读图能力 方法 训练 培养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要求我们:“要培养学生直接从图中搜集、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低年级学生识字不多,但他们爱画。因此,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学高手,在编写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时,十分重视这一特点。运用形式多样、富于情趣的主题图来呈现数学信息,让学生在看图、读图中搜索相关数学信息,理解基本数学概念和掌握数学的基本运算方法。我州小学生对二维平面图形并不陌生。如,土家织锦、苗绣、花带、凿花、扎染等,其花纹都是二维平面图。因此很多学生都能从二维平面图,联想到三维立体图,再通过逆向思维,不少学生还能看到三维立体图后,用二维平面图表现出来。因为他们看见什么?想到什么?就用小石籽和小木炭画在墙壁或地面上,家住河边的学生,还能用手指,画在细沙上。这些都是我州低年级学生数学读图的优势。

一、学生读图方法的培养

1.单一主题图的教读

小学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有很多信息,有的是数学信息,有的却不是数学信息,这些非数学信息,目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如,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学“比多”、“比少”问题时,以小兔盖房子,朋友来帮助为故事背景,小兔抱砖头,小猪抬木头,其中蕴含了小兔和砖头同样多,木头比小猪多,等数学信息。为了让学生找到以上信息,我设计了以下问题:(1)小兔盖房子,有几位朋友来帮忙?(2)4只兔子抱了几块砖头?(3)小兔的只数和砖头的块数一样多吗?通过对比图的比较使学生明确了“同样多”的含义,引导学生说出砖头的个数和小兔的只数“同样多”;接着又提出问题:(1)有几只小猪来帮忙?(2)抬了几根木头?(3)是小猪的只数多还是木头的根数多?再引导学生找出图中小猪和木头一一对应的部分,则剩余部分是“多”或“少”。这样让学生认识了“多”和“少”的含义。

2.图文结合的主题图的教读

随着学生识字的不断增多,图文结合的题量随之增多。 如,一年级上册有一幅主题图,并加描述: 左边有9个小朋友在堆雪人,右边大树旁又跑来了9个小朋友,一些学生不去看文字,仍然像左边那样数人数,数到5人(还有4人被遮住),于是就列式为:9+5=14。 针对以上情况, 我引导学生先读图,了解图中的信息,再去读文字,接着分析已知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让学生知道图和文字之间的联系?要求学生把图文结合起来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蕴含大量信息的主题图的教读

有些图蕴含的信息量较大,需要学生仔细观察综合分析,全面理解图意。如,图中有4朵花,7支粉笔,3支铅笔,要求学生编题并解答。这样的问题比较复杂,读图时,先要弄清图中各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再尽量提出较多的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当学生从图中知道“我有4朵花,3支铅笔”后,再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花和铅笔一共有多少?”“花比铅笔少几?”让学生再模仿提出其他问题。如:“7支粉笔,3支铅笔,的数量一共有多少?”“有7支粉笔,3支铅笔,粉笔比铅笔多几支?”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生读图兴趣的激发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标准》的“基本理念”部分指出:“数学教学的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求我们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热爱数学。我州农村学生,虽然幼儿园,学前班的教学条件较差,较少接触图画,但他们生活中接触图画的机会较多,土家族女生已经喜欢上了土家织锦上的图案,苗族女生有的已经学着刺绣了。至于各族的男生已经用小石籽和小木炭学着在地上墙上画这画那了。因此我州小学低年级学生对图画有浓厚的兴趣。低年级的数学课本中常常用一幅完整的单一主题图呈现丰富的数学信息。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中就有一幅美丽的校园图,图中有一面国旗、2副单杆、3条凳子等,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美丽的画面,激发学生数数的兴趣。在数学中,除了注意所包含的数学信息外,还要尽力挖掘图中的趣味性、思想性等因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要读图, 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把图读得准确无误。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学生观察能力,是指学生通过对课本中主题图的观察、了解获取图中所隐涵的数学信息的能力。低年级学生读图的目的性不强,随意性较大。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按一定顺序观察画面,从中选择有用的数学信息后,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如,在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数一数”时,我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画面,有序、完整地说出整幅插图所表达的意思。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提问:图中有几面红旗?(指导完整的回答:图中有一面红旗。)有几副单杠?几条凳子?几只小鸟?几棵树?……引导学生感知自然数的概念。学生通过用眼观察、动手点数、动口读图,感知事物的数量特征,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验改造的由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实质上是学生对数学语言能力的理解和掌握。低年级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开始可以教给他们一种读图和回答问题的简单“模式”,让学生先模仿老师读图,学会较为准确地表达图意。如,在教学6的减法时,指导学生这样读图:“左边有一些苹果,右边有3个苹果,一共有6个苹果,左边有几个苹果?”解决“已知总数和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這类问题。学生的难点在于不知道要求什么?于是出现3+6=9的典型错误。在教学连加、连减法时,我引导学生用“有……添上……再添上……一共有……”与“有……去掉……再去掉……还剩……”这样的句式来读图。说解题思路时,我让学生用“我是这样想的:左边有……右边有……一共有……”或“我先算……后算……”的句式表述。经过反复练习,学生就逐步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数学问题的方法。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能力训练培养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读图能力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定向运动制图能力与定向运动员能力提高的研究
中国现当代绘画鉴赏对高中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让文言文教学迸发思维的火花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日媒:日自卫队将以“训练”为名“出兵”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