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2017-09-08黄志东
黄志东
【摘 要】自主探究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具有积极的意义。小学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新课程改革后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被重视,教育也更加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此种形势之下,自主探究式学习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教师通过数学实践教学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形成之后,有助于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于其后期的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探究教学;实施策略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根本上要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科学探究为主要手段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小学数学自主探究性学习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熟练运用知识。
一、设疑促猜,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
课堂教学中恰当设疑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激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行有效地进行创新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素质。猜测以后的思维状态更是急切盼望证实,这样使得证实猜测的过程成为学生的渴望,大大加强了学生探究新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在学了三角形按角分的各种情况后,我在电脑中先出现一个只露出一个直角的三角形,让学生猜这是什么三角形,学生很容易就猜到了是直角三角形,再让学生猜只露出一个钝角的三角形,学生也非常容易地猜出是钝角三角形,再猜只露出一个锐角的三角形,学生因为前两次的负迁移,也不约而同地说:锐角三角形,结果电脑显示的却是钝角三角形,重新猜是钝角三角形,我却显示的是锐角三角形。这样总不让他们猜到结果,正当学生惊讶时,我适时抛出问题:前两个你们一次能猜准,而第三个却连连出错,这是为什么呢?这时,学生通过教师的提问,以猜激疑,以疑促思,从而发现规律,这样获取知识,当然理解得深,记忆得牢。又如,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出示我们班四位同学完成家庭作业的时间:小林1/2小时,小军2/4小时,小林3/6小时,小钢4/8小时,谁做作业用的时间多。其中,小林是班中成绩最好的同学,而小钢则是班中稍后进的学生,使学生产生假象,认为4/8小时多,再让学生验证猜想结果,最后再比较四个分数之间关系等等。由于教师设置一个个悬疑,投其所好让学生猜,然后在猜测后去验证。这样,学生就会激发兴趣,唤起情感,激活思维,顺利进入探究阶段。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变化,引导学生从中找出规律性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新知识的能力。又如,教“平行四边形面积”时,让学生动手操作,把平行四边形用割下来补过去的方法将图形变成长方形,引导学生观察图形变化的前后过程。問:图形的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学生回答后再设问:能不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索,发展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数学课堂教学的整体功能。
二、引导发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借助讲故事、做游戏、设置悬念、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等一系列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惊奇、疑惑、新鲜、亲近等情感,这样才能使教学过程自始至终对学生有一种吸引力。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例如,教学《圆柱体的认识》时,首先让同学在许多几何体中凭原有的认知水平和直觉认出圆柱体,接着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给课前准备好的纸筒做一件合身的衣服。成果汇报时要求成功者说出制作要点,失败者分析出失败的原因。这时,同学们仔细观察,反复尝试,提出疑问,自学课本,思考原因。学生的思维闸门被打开了,怎样才能合身的关键问题自然提出,在不断的尝试和研究讨论中领会“底面周长等于侧面展开的一边”不再抽象,课堂上不仅处处闪烁探究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在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提问意识的培养,如在上加和减时,不让学生直接学习计算方法,而是先用课件出示3种物品的价格,然后让学生当顾客自己提数学问题并想办法解答,再以小老师的身份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方法,主动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亲身体验学习的快乐。课堂上,我抓住时机,抓住关键,在学生的疑惑处、教材的精华处、深奥处等地方进行点拨,激发了学生主动学探究的积极性。例如,“能化成有限小数的特征”一课,我问学生:“这些分数中有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这是为什么呢?”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屡屡碰壁。当学生思维出现“中断”或“偏离”时。我不再让学生漫无目的的争论。而是启发学生把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看看你能发现什么?一句话,使学生找到了思维的突破口,很快便找出了规律。接着,再出示7/35、9/18先让学生判断,再进行验证,学生心中不免产生疑惑:为什么这两个分数的分母除了2、5以外含有其他质因数,却能化成有限小数呢?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最后让学生认识到在发现的规律前面不得补充个“最简分数”。课堂上,我适时适度的对学生进行点拨,能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实现自主学习。
三、合作探究,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合作交流是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进行交流,达到取长补短之目的。如学习了乘法以后,教师出示了这样一题:把下列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7+7+7+7+4,学生思考后列出了三种不同算式:①7×4+4②7×5—3③8×4,然后,教师让学生针对这三种情况分小组进行讨论、比较、交流,使学生明白前两种算式含有加减运算,不能算为一个乘法算式,只能算为一个简便算式,只有第三种算式才符合要求。这一过程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变成主动探索、合作探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中,既要引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建立起数学模型,又要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和用数学的能力。例如,电和煤气已经进入了千家万户,究竟是用电划算还是用煤气划算?学习过“小数乘除法”的运算之后,我把这个问题布置给了学生。学生纷纷回家调查,很快得出结果:电饭煲的功率是800W,每小时的用电量是0.8度,每度电是0.60元;煤气每罐是90元,大约可连续烧80小时;再通过实践,电饭煲每次烧饭30分钟,花费0.5×0.8×0.6=0.24元;煤气每次烧饭需20分钟,花费90÷80×1/3=0.375元。最后得出结论,用电比用煤气更便宜。学生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自己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心灵深处就会萌发出一种“数学有用”的感觉,从而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巨大力量。
【参考文献】
[1]谭清明.《教育科学:全文版》,2017(2):00180-0018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