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应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
2017-09-08霍文忠崔朝晖
霍文忠+崔朝晖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融入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在这种信息革命下网络舆论的产生与传播已成为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把网络安全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并特别强调要牢牢把握网络舆论工作,确保互联网空间安全。高等学校作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网络舆论活跃,需加以正确引导,从而确保学校安全稳定以及对立德树人、培养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都有积极作用。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出发,分析其本质要求及必要性。提出高校应坚持舆论引导中的党性原则;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发挥党委宣传部门在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师生网络媒介素养教育的引导路径。
[关键词] 网络舆论引导;党性;人民性;高校
[中图分类号] D26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9-0183-06
当今社会,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正经历着信息革命。每个人都身处网络之中,不仅是网络的使用者,更是网络的参与者;不仅是网络信息的接收者,又是网络舆论的参与者。可以说网络已深深改变着我们个人的生活,影响着我们国家的建设与发展。谈到网络,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谈到其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把网络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安全的高度去表述。2016年10月9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世界主要国家都把互联网作为经济发展、技术创新的重点,把互联网作为谋求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方向”,“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不断发展,使互联网的社会动员功能日益增强。要传播正能量,提升传播力和引导力”,“要发挥网络传播互动、体验、分享的优势,听民意、惠民生、解民忧,凝聚社会共识。往上往下要同心聚力、齐抓共管,形成共同防范社会风险、共同构筑同心圆的良好局面”[1]。
习近平总书记用“共筑同心圆”的比喻,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网络信息传播领域的美好愿景,更是将网络舆论工作作为了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加强网络的舆论引导,是加强网络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新形势下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环节。因此,从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加强网络舆论的引导正是维护舆论宣传的安全,牢牢掌握主流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和领导权,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的实现。
高等学校智力资源密集,师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既是接触网络、使用网络的主力军,又是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使用不断深入,网络舆论传播相较于传统媒体舆论传播与影响更加快速,使用频率更高,面对的形势更加复杂。因此,要做好高等学校的网络舆论,应当坚持党性与人民性有机统一的原则,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网络舆论引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提出背景
网络舆论作为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已愈加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展开宣传工作的主要渠道。而我国当前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尤为复杂,网络舆论自然成为了争夺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与主战场。如何通过网络舆论的引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首先需要清晰相应的概念,分析当前面对的新形势。
(一)舆论
“舆论”是“公共舆论”的简称。自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社会学和传播学就有研究,指的是“大众对某个公共议题的关注和意见”。《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的“舆论”专条中将其释义为“公众的意见或言论”。[2]舆论是社会公众对公共事件的情绪、看法或意见等。其主體是社会民众,客体则是舆论的接受者。舆论的载体是公共事件或现象,其内容是社会民众表现出的情绪、态度、观点、意见等的总和,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空间性。
(二)网络舆论
近年来网络舆论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进步逐步发展起来,形成了新的宣传和媒体特征。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新空间的出现,大众借助网络技术可以在网络空间中进行意见与态度的表达,于是就形成了网络舆论。网络舆论是在网络中形成的“公共意见空间”,网络舆论作为社会的晴雨表,能够反映社会公众对某一事件的态度、看法等,对于治国理政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较为一致的网络舆论还能起到凝聚人心、团结社会的作用,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重大意义。
(三)意识形态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有什么样的上层建筑就会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工作之所以极端重要,正是因为意识形态属于观念上层建筑,关系到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立什么制度的重大政治问题。在我国,居于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是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构成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系统化的社会意识形态,规定着我们的国家性质、政权性质,指引着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
(四)网络舆论的时代背景分析
当前,网络舆论的产生与传播日趋复杂,甚至问题多发,这与我国当前所处的内外环境和时代背景密不可分。首先,从社会层面看,中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国内改革发展步伐加快,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其次,从经济层面看,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任何经济问题最终都会转化为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生活。第三,从国际层面看,我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国际、地区政治影响力显著提升,军事实力令人刮目相看,崛起的负责任大国打破了长期以西方占据主导的国际政治秩序,原有利益格局和势力对我国的遏制,有意阻碍发展。第四,从移动互联网层面看,互联网已是国人获取政务信息、参与社会治理、表达民意诉求的主要渠道。随着移动互联终端的快速普及,移动互联网已逐渐成为突发公共事件的第一信息源,推动舆情发酵扩散的集散地。endprint
正是基于以上的概念界定和背景分析,网络舆论引导就是要坚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牢牢把握舆论宣传工作的方向,从国家网络安全的角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去对待公众多元化的网络意见、情绪、意见使之与国家意识形态形成平衡和共识点,确保国家、社会的稳定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19日的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形势下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了科学指南。他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同时,他就网络舆论讲到,“做好网上舆论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要创新改进网上宣传,运用网络传播规律,弘扬主旋律,激发正能量,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握好网上舆论引导的时、度、效,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3]。
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舆论引导关乎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争夺,是网络强国,确保网络安全的重要载体,其属于宣传舆论工作的范畴。从治国理政的角度去看,如何做好网络舆论引导,也是当前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党的舆论宣传工作的重要载体和组成部分。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要适应国内外形势发展,从党的工作全局出发把握定位,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宣传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4]。更让我们清晰体会到了,网络舆论与党的新闻宣传舆论工作属一脉相承的联系。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重要论断,更是为我们做好新时期舆论宣传工作,特别是网络舆论引导工作提供了的根本依据和出发点。
二、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本质要求
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这是一个经典话题。资产阶级党性的本质为资本性,而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则是人民性的体现。在2013年8月19日的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从本质上说,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与人民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党性与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5],这不仅是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论断,更是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得出的科学结论。其实,党性与人民性在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并没有交集,而真正把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历史产物。这一论断正是坚持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根本遵循。
1.党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中我们看到,最早对党性这一概念的描绘可以追溯到恩格斯在《瑞士报刊》中对党派的定义:“在大国里报纸都反映自己党派的观点,它永远也不会违反自己党派的利益”[6]。真正明确报刊党性原则的是列宁。1904年,列宁“批评新《火星报》已变成反党的机关报,要求党报工作者增强党性,克服小组习气,新闻报道要贯彻党的政治纲领,坚持高度的统一性,反对记者立场的分散性和独立性”[7]。
深受列宁主义影响的中国共产党接受了列宁的党性原则,中国共产党建立初期便强调这一原则,党的一大通过的第一个决议指出:“任何中央地方的出版物均不能刊载违背党的方针、政策和决定的文章。”1942年4月,毛泽东在给当时在重庆的周恩来的电报中说:“关于改进《解放日报》已有讨论,使之增强党性与反应群众”,《新华日报》亦有所改进。“进而在1942年4月1日发表的《致读者》社论中,又把党性列为党报必备的思想品质之首”,同时在1942年10月28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起草的一份给各中央局、中央分局的指示中再次强调:“务必使我们的宣传增强党性,拿《解放日报》所发表的关于如何使报纸增强党性的许多文件去教育我们的宣传人员,克服宣传人员中闹独立性的错误倾向”,因此,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國共产党坚持的党性,是党在宣传媒体工作中所坚持的本质要求。
2.人民性。人民性的概念通常是来自文学界,马克思曾经把“人民性”概念移植到无产阶级新闻学领域。1942年,他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中说:“自由报刊的人民性(大家知道,就连艺术家也是不用水彩来画巨大的历史画卷的),以及它所具有的那种使它成为体现它那独特的人民精神的独特报刊的历史个性——这一切对诸侯等级的辩论人说来都是不合心意的。”在1943年初马克思发表的《<莱比锡总汇报>在普鲁士邦境内的查禁》,第一次提出“人民报刊”的概念:“报刊只是而且只应该是人民(确实按人民的方式思想的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公开的表达者,诚然这种表达往往是充满激情的、夸大的和失当的……它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同情人民的一切希望与忧患、热爱与憎恨、欢乐与痛苦”。可以说马克思对报刊的“人民性”实名给予了比较完整的定义。
中国共产党也充分认识到了人民性的重要性,毛泽东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首先强调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指出:“我们是站在无产阶级的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也就是要站在党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站在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1948年,毛泽东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再次强调:“我们的报纸也要靠大家来办,靠全体人民群众来办,靠全党来办,而不能只靠少数人关起门来办。”通过毛泽东的论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人民大众的立场”与“党性和党的政策的立场”是合二为一的。
3.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1947年1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的《检讨与勉励》是我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逻辑起点和历史起点。文中明确指出:“由于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人民的政党,它代表的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它的一切政策是完全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因此,《新华日报》也是完全站在人民的立场,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就是说,《新华日报》是一张党报,也就是一张人民的报,《新华日报》的党性,也就是它的人民性。《新华日报》的最高度的党性,就是它应该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最大限度地反映人民的呼吸和感情、思想和行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从“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不同侧面做出了论断。endprint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同志高度重视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他在1983年10月12日发表的《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讲话中指出,“加强党对思想战线的领导,克服软弱涣散的状态,已成为全党的一个迫切任务。”同时,他多次强调:“党的领导工作能否保持正确,决定于它能否采取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他高扬唯物史观的旗帜,坚持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原动力,一切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同时教育人民,引导亿万人民群众自觉创造自己的新生活。
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原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提出“人民性”高于党性,实质就是要否定和摆脱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坚持党性原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必须同人民群众保持最广泛最深刻的联系。”1996年,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的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可以说,江泽民同志从舆论宣传角度又为党性和人民性的做了精确的定义。
2011年,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指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这进一步阐释了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就党性和人民性统一做了很多重要论断,其“党性和人民性从来都是一致的、统一的”论断,先后在全党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都体现的是党性和人民性的一致性、统一性,根源于党和人民的内在统一关系。这更加印证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始终坚持把群众路线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血肉共同体和精神共同体。
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这不仅仅是对新闻宣传、舆论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坚定我国党的执政地位,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稳步推进的重要指导思想。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相统一。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我们党指引的方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鲜明体现。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其指引的政治方向,从来就是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目的导向高度一致的,是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要求高度一致的,因而也就是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高度一致的。我们看到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在这一具有先进性的历史主题的推动下,不断促进中国乃至整个人类历史的进步,正是中国共产党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本质。
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进行网络舆论引导的必要性
根据《2016年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1.7%,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这一系列的数据表明,如今我国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互联网普及的更加广泛深入,手机上网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强化。我国互联网如此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流动,推动了公共事业和服务行业的发展,如此高的互联网覆盖率与使用率,加之新型自媒体不断发展而形成的新兴舆论场,对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执政形势、国家的信息安全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更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意识形态产生极强的影响,因此这里通过分析网络舆论本身具有的特征,来探讨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必要性。
(一)网络舆论本身具有的特征
1.网络舆论具有直接性的特征。网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已深刻影响了现代人的生活,可以说每天上网、刷新微信、微博,发个人动态,表达诉求,围观、评论热门事件等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习惯的一部分,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参与者,每个人都是网民,通过各式各样的平台,表达着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随着移动终端的加速普及,自媒体时代的网民,已经从过去信息和舆论被动的接受者,变成了可以制造信息、话题的发起者,可以说现在每个人都有成为舆论中心的能力。鼠标轻轻一点、手指轻轻一摁,信息就这样第一时间被发布到了网络上,而不同的社交平台,又直接加速了这些被关注信息的传播速度,进而那些被广泛关注或具有价值、甚至是毫无征兆的信息都变成了网络舆论。这样直接性的特点是传统媒体的实效及时性所无法比拟的。
2.網络舆论具有随意性的特征。在网络世界,舆论的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真正做到了舆论自由。尽管日趋严格的实名制,网民仍不可避免地可以在互联网的伪装下无限制地、无审核地发表意见,甚至是宣泄情绪。从积极的方面看,增加了民意表达的渠道,群众的呼声能够更加便捷地传递给党和政府,网络舆论的民意更加顺畅;而从消极的角度看,网民对信息的加工能力不一,或出于各种目的,很可能出现虚假信息的传播和非主流价值观的舆论产生,甚至带有个人情绪的进行主观的造谣、诬陷、诽谤等,会对党和政府、人民群众带来极为负面的影响,影响到主流意识形态,对国家安全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因此这种与直接性伴生的随意性是要从两面去看待的。
3.网络舆论具有突发性的特征。网络中的某些舆论的产生和发酵往往是毫无征兆的,自媒体时代下的网民发布的信息,或是关注国家大事要事、或是关心国际时事政治的评论、或是个人自拍、甚至是自造的词汇、搞怪的视频等,都有可能随着社交圈的关注、网络媒介的跟进,迅速演变为网络群体性事件,其特别在社会突发事件的发生与关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同时很多负面的网络情绪化言论通常在未加以正确引导的阶段会迅速蔓延,快速成为网络突发事件,波及的程度和处理的复杂程度往往令人难以预料。endprint
4.网络舆论具有隐蔽性的特征。在网络虚拟的世界中,往往网民不需要面对面,都是一种在虚拟环境下的发言和制造信息。在网络华丽的外衣下,因为仍旧缺乏相关的规则约束和相应的及时监控,人们会将对现实世界中遭遇的经历、苦难和挫折等积累的负能量,以及对某些问题、热点事件的片面观点的表达,通过网络渠道发泄某些诉求,便造成了借网络隐蔽性的特点,传播、制造影响国家稳定、社会和谐、人民团结的不良言论和错误舆论在网上泛滥和传播。
(二)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的必要性
通过分析,网络舆论具有两面性的特点,其能够对热点问题及时反应和讨论,加速了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的获取与交换,大大提升了人们的视野和交际范围。但随之而来的,如果对网络舆论不加以正确引导,任热点话题肆无忌惮的深度报道、解读、评论,甚至是偏离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观点、危险的言论成为舆论场,很有可能演变为群体性事件,带来社会不稳定因素,必然会对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产生危害。因此,在网络舆论宣传的引导中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原则,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思想工作会议上关于意识形态工作讲到的“三个事关”,即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这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首先,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原则去引导网络舆论,能够对那些及时的、正面积极的网络评论、网民观点,加以整理、宣传,产生同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的舆论场,对那些网络正能量加以放大,对民意加以疏导,将网络舆论的直接性和快速传播的优势发挥到最大,为意识形态工作发挥其正能量传播作用,推动社会发展进步、人民安居乐业提供平台和遵循。
其次,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原则去引导网络舆论,是对那些舆论传播中随意的、不加以证实、甚至是诽谤、污蔑、表达个人极端情绪的言论,对那些有可能在社会产生危害、对国家安全和人民利益产生破坏的情况加以约束和及时处理,确保我们的意识形态工作安全,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产生偏颇,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的统一原则去引导网络舆论,能够对那些突发的舆情做出合理准确的干预,能够及时了解民意,并通过一定的渠道进行疏导,发挥党的群众工作的优势,引导人们面对涉及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突发问题能够及时明辨,自觉抵制,正面疏通引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意识形态这个主战场。
四、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坚持党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路径选择
我国高等院校作为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承担着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的主要职能,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做好舆论的引导工作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地位,有着积极的作用。面对新形势,网络舆论已成为影响学校安全稳定,传播信息,争夺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做好网络舆论的引导不仅是单一层面,而是要从学校的主管部门、教师、学生,领导者和参与者多方面考量,只有在实践中,坚持讲政治,把握正确导向,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师生群众的心声统一起来,只有把坚持党性站在党和国家发展的立场上,才能更好为师生服务、满足师生群众愿望,使网络舆论环境风清气正,达到良好效果。
1.高校要坚持舆论引导中的党性原则。做好网络舆论引导,首先是必须要坚持党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党性,核心就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定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坚定宣传中央重大工作部署,坚定宣传中央关于形势的重大分析判断,坚决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中央权威。高校作为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的场所,在宣传思想工作、舆论引导工作中要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高校的党委和党委书记要履行第一负责人职责,通过党委中心组学习,以及实地的走访调研,做好党校、开学首堂课、形势政策课等手段,提高对网络舆论工作的认识,面对主流意识形态领域的突发和突出问题,敢于发声、理直气壮,坚决与党中央保持一致,提高政治辨别能力和研判力。
2.高校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传家宝。习近平同志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求我们把互联网作为与群众紧密联系、沟通交流的平台。高校师生思维活跃,接触、使用网络群体庞大,信息传播速度迅速,对做好群众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在网络舆论的引导中坚持人民性的原则,充分重视和尊重师生的根本利益,关心师生所想,关注师生所思,倾听是师生所说。要积极肯定师生身边的正能量网络舆论,通过不断的改文风、改作风,建立网络宣传员、评论员队伍通过正面宣传、转载、评论等加以报道和肯定,营造良好的舆论场,树立积极健康的意识形态环境。对那些反映问题、表达诉求,持不同意见的网络舆论声音,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多种侧面和手段,及时疏导、干预,尽可能快地解决达到师生满意。对那些干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稳定团结的言论和评价,要及时发现苗头,了解当事人的實际情况,做出正面的回应与引导,确保网络安全,校园稳定。
3.高校党委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网络舆论引导中的主体作用。高校党委宣传部门是网络舆论管理、引导的主要责任单位,在思想上必须同党中央、学院党委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在组织上确保学校宣传、舆论工作的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人的手里。首先,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在对待校内开办和管辖的网站、微博、微信、贴吧等网络平台要建立责任制,这些公共的网络媒介对于党的方针政策、重要立场和观点的报道和评论,要做好立场鲜明,信仰坚定。其次,通过抓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阵地,开发思想政治网络讲堂、微课、慕课,以网络的渠道传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先进经验,牢牢抓住意识形态的主阵地作用。第三,研究探索新媒体的舆论主渠道作用。微博、微信等自媒体平台是传播消息的重要载体,高校党委宣传部门应加大与网络技术管理部门和信息技术部门的配合力度,会同学生工作部门,对师生使用新媒体、网络舆情等进行动态分析,始终坚持在师生中坚持稳定团结,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正面为主,宜疏不宜堵,把坚持正确导向与沟通师生意愿统一起来,切实提高网络舆论引导的传播力、公信力、影响力,增强舆论引导的及时性、针对性。endprint
4.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要加强师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师生是高校中网络舆论的主要参与者和传播者,有意识地加强师生的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将达到网络舆论引导事半功倍的效果。高校的教师,普遍具有较高的知识文化水平,具有极强的思辨能力,接收和转化新知识的能力较快。当前网络舆论中的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是他们教学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如果不了解网络舆论、网络舆论的动态,是无法与大学生同步,得到学生的信任,教育教學工作也不能有效开展。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提高教师对待网络媒体的素养教育,特别是培养教师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提升其分辨能力,加强课堂教学的意识形态管控。而青年学生作为当前网络媒体使用、网络舆论参与的主要成员,有着接受新鲜事物快,分辨能力不强,喜欢围观等媒体素养的特点。因此,要在日常的学校引导,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强化网络媒体的素养教育,增强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的理解,对网络舆论环境行为规范的体会,同时通过学生社团、校园学生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运行、管理,建立学生通讯员、网络评论员队伍,开展网络媒介、网络舆论的引导和知识的普及,真正做用网、学网、懂网,做文明网络参与者。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实施网络强国战略进行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EB/OL]. http: // www. gov. cn / xin wen / 2016 - 10 / 09 / content_5116444.htm,2017-03-01.
[2]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新闻出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0.
[3]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 http : // news. xin hua net. com / new media / 2016 - 04 / 26 / c_135312437.htm,2017-03-01.
[4]习近平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EB/OL].http : // cpc. people. com. cn / n1 / 2016 / 02 20 / c 64094 - 28136289. html,2017-03-01.
[5]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EB/OL]. http : // cpc. people. com. cn / n / 2013 / 08 21 / c64094-22636876. html,2017-30-01.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1:209.
[7]单波,秦志希.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回顾(1921-2001)—新闻学专家访谈录[M]//新闻与传播评论:2001年卷.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12.
[责任编辑:高萌]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