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建构人文地理高效课堂
2017-09-08张炼
张炼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理念的深入人心,人们越来越重视各学科教育方法的改革创新,地理学科也是如此,对地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了当前地理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通过相关研究发现,地理教学中的一些知识难点,都可以通过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加以解决,在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激发的同时,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乡土课程资源;人文地理;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促进了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理念的提出,国家相关规定指出,要对校内外的课程资源进行积极地开发和有效的利用,乡土课程资源,是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在地理课堂资源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更是是地理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之一,能够将学生生活和地理知识进行有机结合,乡土课程资源在地里教学中充当着学习载体的角色,对于教育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乡土地理资源对于地理教学的作用
要从三个维度对高中地理的课程目标进行表达,在实际教学中,方法与过程、技能和知识两方面的目标较为容易实现,而价值观、态度、情感方面反而被忽视,而乡土课堂资源具有贴近生活的特点,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所以在实现人文地理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划分,对乡土课程资源中的案例进行具体的分析和学习,使得地理知识能够在探索的过程中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愿意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爱国情怀,实现三维教学,促进人文地理高效课堂的形成。
二、乡土地理资源的有效运用,有助于人文地理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合理运用乡土课程资源,对区位因素加以分析
工业区位因素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教学重点、难点,在高中的地理教材中,对于这部分内容只是通过文字单纯地对工业类型进行描述,其中案例分析较为匮乏,教师在教学工程中,如果仅通过课本进行教学,很难对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所以乡土课程资源的适时开发,能够使单一片面的教学内容得到补充,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时进行小组合作,再结合乡土课程案例对问题加以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可以明确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哪些,学会通过主导因素对工业区位进行判断。
乡土课程资源的选择应该要以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为根据,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本文以泛珠三角中的乡土课程资源为例,选择广西地区四个乡土案例,并且案例中的工厂都是较为知名的企业,分别是崇左甘蔗糖厂、平果电解铝厂、防城企沙钢铁厂和桂林漓泉啤酒厂,这四个工厂代表的主导类型也不尽相同。如图1
1.崇左甘蔗制糖厂
崇左市位于广西的西南部,该市的甘蔗种植比较发达,是国家农业部划定的甘蔗优势地区之一,一直以来,人均蔗糖产量都是全国第一,是我国的糖都。
2.平果电解铝厂
该工厂地址选在广西的右江河畔,附近水路有左江航道、公路有南昆高速、南白二级公路、铁路有南昆铁路穿境而过,交通运输便利,电解铝是该企业的主要经营项目,耗能巨大是该项工业的主要特点。
3.防城企沙钢铁厂
该厂主要建立在防城市企沙半岛,属于临海企业,是国家第十二各五年计划的确定的工程,广西钢铁集团是负责该项目的主要机构,减少原材料运输过程中的资金投入,有效的降低制造资金投入,从而对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钢铁市场进行占据。
4.桂林漓泉啤酒厂
桂林啤酒厂是燕京啤酒公司的前身,建立与1987年,该厂位于桂林市区漓江的上游,是广西的知名啤酒品牌,市场占有率非常高。
将以上乡土课程案例作为讨论的情节材料,设置小组讨论的问题,例如,假设你们是投资商,想要对广西境内的投资环境进行了解,考察广西市场,请分析所给图文材料中,工厂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对生产成本方面考虑,这些因素中主导因素是哪个,以角色扮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小组进行研究分别扮演不同的创业团队,经过分析讨论以后,由小组长对本组观点进行陈诉,然后小组之间进行辩论,通过学生之间的研究和辩论,明确主导因素和工业的区位因素的知识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充分的认识到学生是教学主体的地位,充分发挥自身引导、组织作用。
(二)学习区位因素方面的知识,需要结合乡土课程资源与教材
在学习工业区位因素的相关知识时,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原因需要学生通过对案例分析得出,但是很多学生对于宝钢和鞍钢工业建厂选址的主导因素无法准确的分析,对于附近既没有煤炭资源又没有铁矿出产的上海宝钢建立存在很多的争议和困惑。
这种问题也常常会出现在乡土课程资源与工业区位因素结合上,其实问题很简单,主要是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带动了我国交通运输的发展,使得很多工业对于原材料的依赖大大减弱,使得工厂的地址可以根据其他因素进行选择,比如产品的销售市场就是影响选址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防城企沙钢铁厂的选址就是因为市场因素的影响,一方面可以占据东南亚钢铁市场,另一方面防城港口海陆交通非常便利,上海宝钢考虑的也是这点,其选址在长江附近,临近东濒吴淞口,水上交通发达,其实两个钢铁工业的区位条件是相同的,因此,可以将乡土课堂资源与教材中的案例相结合,分析宝钢和鞍钢的区位时就可以结合乡土课堂资源中的防城企沙案例的探究结论和方法,由此可见,在一定条件下工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是会发生变化的,运用乡土课程资源与教材内容相结合的办法,可以使工业区位变化原因的分析变得更为简单,有利于攻克教学的知识难点。
结语
教育改革的推进,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高中地理的教学方法,通过对乡土课程资源的开发,使得乡土课程资源成为了地理教学中辅助教学的重点资料,所以地理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乡土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收集,并将其与教材内容相结合,针对课程内容选择相应的乡土课程资源案例,能够有效的攻克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容易的掌握地理知识,从而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参考文献】
[1]秦伟,何雪莲.充分利用乡土课程资源,建构人文地理高效课堂——以人教版必修2“工业的區位选择”为例[J].地理教育,2015.1(2):50-51
[2]林伊芬.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利用现状及策略[J].中学课程资源,2017.7(5):8-9.13
[3]曹丁.普通高中乡土地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基于宜兴市乡土地理资源现状的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