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地方医学院校服务区域卫生事业能力
2017-09-08毕于建徐莹
毕于建+徐莹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健康中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应通过社会服务功能区域化;对接地方经济,提升地方医学科技发展水平;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地方整体医疗和健康水平;从专业优势入手,创新社会服务职能;构建规范化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服务职能,提升其为地方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与区域社会共同发展。
[关键词] 地方医学院校;卫生事业;社会服务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9-0102-02
随着《新医改方案》出台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城乡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增加。医学院校培养更多医学人才,创造医学高科技成果,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良卫生服务是当务之急。新医改给地方医学院校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更高要求。济宁医学院是1952年建校的省属高校,学校和附属医院近年为地方开展医疗卫生方面的社会服务作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医改背景下,积极探讨如何强化地方医学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提升其为地方卫生事业服务的能力,对于充分发挥其在区域经济中的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地方医学院校在服务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都发挥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加快高校事业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高校可以为所在的地方区域提供人才保障,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新型产业化道路的建立提供智力支持,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领社会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先进制造业提供科技支撑,为现代服务业创造就业机会,努力形成能融合社会经济发展的产业链条。
地方医学院校依托当地区域优势开展人才培养,是人民接受高等教育的一支重要力量,可以为学生发展提供多样化教育场所,为当地提供人才后续教育作保障。地方医学院校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进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地方医学院校在发展中与地方政府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地方政府需要高校的科研、人才等支持,地方医学院校则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等支持。从我国地方医学院校发展看,在地方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校企强强合作带动了地方市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地方高等学校的建立和发展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带动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企业效益提高给地方政府带来可观的收益。
地方医学院校从以前的单一专业,到专业多元化发展,成立二级学院,开展校企合作,成立校企协作创新中心,拓宽更多的专业领域,使之适应社会和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在课程设置方面,从单一的理论化教学向实践操作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方向教学,培养学生核心职业技能,职业素养,努力满足地方经济需求,使地方医学院校真正成为各地的一道亮丽风景,政府不可或缺的支撑点。
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医学院校缺乏对区域社会服务的主动性,地方政府缺乏寻求地方医学院校支持和合作的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健康中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背景下,地方医学院校应积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为当地的医疗卫生事业和人民的健康服务,与区域社会共同发展。目前,我国有100多所地属高等医学院,积极扩大社会服务空间,是地方医学院校的必然选择。
二、地方医学院校社会服务的区域化
(一)优良的医疗资源可以带动区域卫生服务水平
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服务存在医疗资源的配置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作为所在地区临床医疗及疑难重症的治疗中心,较其他医疗机构具有更深的文化背景和学术支持,在医学院校的政策导向与财政的支持下,附属医院可以在医疗科研方面加大力度,攻克疑难病例,开展医疗攻坚,为整个区域的医疗水平夯实根基,要在本区域发挥示范与辐射作用,使优质医疗资源得到有效的扩张,以此带动地方区域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结合区域卫生布局,地方政府与医学院紧密合作
地方医学院校可以采用以技术为纽带,引进先进的医疗与管理模式,结合地方区域特点,更好的发挥其优势,使效能得到最大化。同时也可以以资产为纽带,与基层医院深入合作,实行联合经营,建立医联经济体,垂直管理,一体运作,改善基层医院的经营情况,提高基层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三)地方医学院校政策导向与地方行业标准的有力结合
目前地方医学院校内有一部分教职工担任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他们进言献策为地方卫生政策的制订和相关制度的建立发挥了积极作用。在得到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后,高校科研经费的来源得到顺利解决,地方医学院校的科研成果同时可以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实现转化或者得到产业化开发。
三、对接地方经济,创新和提升地方医学科技发展水平
(一)依托重点学科优势,帮助地方升级产业机构
高校以自身优势促进地方特色经济,发展支柱产业和产业升级。地方医学院校在科研定位上,以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开展应用研究,以促进技术创新为导向的方法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相结合,提高自己的服务水平,做出更多贡献。学科建设是医学院校优先发展的龙头,医学院校的学科建设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依托重点学科优势,帮助地方升级产业结构,使高校学科水平的提高和地方产业结构升级形成良性发展的互动。
(二)为城乡发展提供医疗保障
高校医学教育是培养医学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高等医学教育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德艺双馨的全面发展的医学科技人才,为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奠定医学人才基础,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提供医药科技服务,完成潜在形式的生产力转化,推动地方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三)承担地方医疗卫生人员进修的任务,实现医生的终生教育
生命科學是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因此,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继续教育尤为重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首要职能,那么对于应用型医学而言,后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意识的培养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随着社会进步,医疗机构人员的各方面水平、技能都需要得到有效提升,医务人员要不断的学习充电,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才能满足社会需求。地方医学院校是医务工作者学习、进修的首选所在,因此,学校要积极承担起地方医疗卫生人员进修的任务,使其在医疗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更好发展。endprint
(四)发挥科技创新的示范作用
地方医学院校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发挥其承担的功能,完成使命,改革创新是必由之路,高校需要更好的改革创新,提升自我科技发展水平和实力。对于地方医学院校而言,政府的支持至关重要。地方政府给予政策和条件上的支持,地方医学高校给予地方高等人才的培养和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及医疗的保障,两者相互依赖。纵观我国地方医学院校的发展,地方医学的社会职能十分重要,肩负着引领地方医疗卫生发展的使命。
四、普及医疗卫生知识,提高地方整体医疗和健康水平
高等医学教育肩负传播卫生文明理念的社会责任,教育是传承文化与发展的基础,通过教育可以更广泛的传承文化精髓。高等医学院校肩负创新地方医学的使命,同时也肩负着传承和普及医学文化及健康思想文化,普及健康观,加强卫生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健康文明素质的使命。地方医学院校的各项社会职能要得到充分发挥与应用,把病痛解决在萌芽期,让病患了解更多的医疗知识,杜绝盲目就医和滥用医疗资源。
面向社会开展医学宣传和医疗培訓服务,成为区域医学人才培训和发展中心。地方医学院校在政府的支持和科研经费的有力保障下,不断拓宽教育领域,从封闭的教学模式到教学与实践有力结合,再到今天的为地方医疗结构提供科研场所,提供人才培养平台。医学作为一门生命学科在不断的进步,作为医护人员也要不断地加强学习,光有实践是不够的,要用最新的医学理论武装自己,更新知识结构,了解世界医学发展潮流和科技发展前沿,将最新理论知识和技能运用到实践中,才会使医疗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五、从高校专业优势入手,创新社会服务职能
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民对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条件。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高等医学院校社会服务职能已形成了基本形式,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促进了这一服务体系的改革和逐步完善。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医学院的服务职能和水平还存在一定差距,在体系构建、管理体制、资源配置、发展速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医学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呈现滞后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也应该向市场化、系统化、规范化、国际化迈步。地方医学院校更是要紧随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摆脱传统社会服务模式,改变传统理念,了解社会方方面面的需求,主动采编经济信息,与产业部门多联系,开发和创新真正符合国情和社会需求的社会服务新职能。
地方医学院校要建立符合区域地方实际情况的社会服务体系,就要始终以社会的发展、变化为导向进行改革,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医疗服务网络,形成多项联合、自由组合、双向选择的服务模式,构建地方政府、部门、社区、民众共同的医疗卫生服务新格局。地方医学院校应立足现实,面向社会,适应市场,加强基础建设,增进综合,重视应用,加速培养和造就新形势下的复合型医学科技人才。随着地方医学院校发展和区域开放程度的提高,医疗卫生社会服务职能体系得以外延,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同时,借鉴国外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经验,加快外向型、国际型医疗人才的培养,大胆吸取国外医学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体系中的优秀成果和经验,通过采用国际服务标准来衡量我国医疗服务水平,提升服务质量。
六、高校构建规范化、科学化的医疗卫生社会服务体系
高等学校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亦是推进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地方医学院校则会对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保障,智力支撑。目前,我国地方医学高等院校,如何办出特色,实现长期的良性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高等院校医学实现社会服务体系的规范化、科学化,要结合高校特点和特色优势,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理论,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第一,结合地方实际,组建科技研发平台,实现高校服务体系中各种优势组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最佳组合体,开辟服务新领域;第二,及时与地方政府和部门沟通,掌握医疗服务过程中的各种反馈意见,快速处理,有机协调,构建平衡有序的社会服务体系;第三,高校完善自身发展,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招生方向,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新上更多社会需要的专业;第四,注重服务方式和手段的不断优化,充分发挥医学院校服务职能的灵活性,提高其适应性;第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方人才和科技成果,实现高校与地方的协调发展和创新,使其双方合作发挥最大效应和实现共赢。
医学院校的社会服务职能的完善和水平提升是一项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从地方实际出发,充分利用政府支持,促进医学院的科研成果转化,真正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服务体系,培养和造就新型人才,为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及地方医疗卫生服务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郑旭.地方高校以特色发展服务区域社会[J].辽宁教育研究,2007(10).
[2]马德秀.在服务社会中实现我国高校的超常规发展[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10).
[3]夏跃平.地方高校的重要使命:服务区域经济[J].教育发展研究,2005(5).
[4]陈菲.高等医学院校服务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9(6).
[5]王军,蔡飒,谢苗.高等医学院校在城市医疗卫生及医药科技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南方医学教育,2010(3).
[6]林雷,陈蓉蓉.地方高等医学院校服务社会的思考与实践[J].医学与社会,2009(1).
[责任编辑:史朴]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