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共读
2017-09-08罗桂芝
罗桂芝
怎样才能提高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效率和水平呢?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的主体发展,笔者认为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入手,让学生尽情徜徉于课外阅读中。在课堂上,教师已经足够重视阅读,学生也积累了一些阅读方法。但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亲子共读是最好的培养阅读兴趣、习惯的方法。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在7岁之前的阅读习惯会影响一生。如果父母坚持陪伴孩子阅读,而且经常探讨阅读的话题,让孩子体会到阅读带来的乐趣,对孩子阅读兴趣、能力的养成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家庭教育是关键的出发点,是培养孩子阅读能力的不可忽视的方法。亲子共读的态度很重要,家长的态度直接影响孩子的态度,家长愈重视,孩子兴趣越浓,习惯越好,能力越强。家长应对亲子共读表现出积极的心态,不应成为监工,不应有伴读的心理。
亲子共读的方法是关键。
保证阅读时间。有些家长认为自己工作忙,没时间。家长真的忙得和孩子相處30分钟的时间都没有吗?读《电话里的童话》就不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共读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数的限制,可以在客厅、临睡前……任意一小段时间,在厨房、床上、公园甚至外出路途,也无须花费太多时间做准备。当然家长准备越充分,孩子收获越多。
读后讨论交流。父母孩子共同阅读时,除了欣赏有趣的故事情节和生动、优秀的插图外,双方可以借着书中的主题、内容,做有针对性的亲子讨论,在探讨沟通的过程中,父母不但可以知道孩子对这个故事,这方面的知识了解多少,同时也可能更深一层地认识孩子的想法、思考方式和兴趣,而且在对谈和读后讨论中,孩子有机会说出自己的看法、想法,也助于培养他独立思考和表达的能力,以及社会交往的能力。但这一切都应建立在双方朋友似的平等交流过程中。
设计有趣的活动。为书本重命名;给书中人物或作者写信;让孩子谈心得体会、感受收获等;改写或续编故事,或改编故事情节;浓缩版本,将长篇故事精华部分加以浓缩,使其成为短篇故事;续写,把短篇故事加上想象变为长篇故事;制作小书;编写剧本。
把书本作为礼物。让孩子认识到书是最好的礼物。许多家长会在孩子表现好时、生日、节日,甚至是自己心情愉快时给孩子送一份礼物,小到垃圾食品,大到名牌衣物、高档玩具,所以现在的孩子物质上很富有。把书作为重要的礼物送给孩子,他就会对书珍视、重视。
学会选择好书。读书就要读好书。好书能引起情感共鸣,能和当下联系,引发对生命思考,好书是能点亮心灵一盏灯。但是有些家长不会给孩子选书。许多学生书柜里的是教师推荐的寥寥无几的儿童书,这方面教师是有责任的,但教师有顾虑。教师不能因个别家长的个别看法而忽略了责任。好书能打造完美的心灵,培养高尚的情操。好书是值得用一生去读的书。
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要从改变父母的习惯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言行。孩子存在的问题是家庭教育的影射,想要改变孩子,应从父母开始。如果父母有阅读的习惯,才会让孩子觉得阅读是很自然的事情,才会重视阅读,才会成为阅读的爱好者。所以说父母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习惯的过程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你的孩子到现在对阅读都不感兴趣,没有阅读的习惯,聪明的家长你不应去指责批评孩子,而是应该反思自己,改变自己。让孩子在人生的儿童时期培养良好的阅读兴趣和习惯,看到书就有一股想阅读的强烈冲动,这才是读书的开始。因为唯有通过阅读,才能解决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论是智商还是情商的问题,才能打破课堂教育的限制,才有终身学习的可能。
(作者单位:依安县新发中心学校)
编辑/赵卓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