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9-08陈旭燕
陈旭燕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方面,是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一、质疑解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创新的起点,是数学研究的核心,提出问题是创新式教学的重要标志。“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新,因此,学习过程中的创新意识首先就表现在善于“质疑”和“解疑”上。“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疑点,才会引发思考,进而在探究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有所创新。因此,我们应当在培养学生“质疑”和“解疑”能力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提供思维材料,促使学生主动探究
创造性思维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思维的流畅性和求异性也不是纯灵感的产物,更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达到的,它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选择典型例题,创设有关的情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学会多方位、多角度地看问题,打破自身的思维定式,主动去探究。
三、实际操作,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去发现数学问题,这是现代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理念。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可促使学生形成探索性的学习方式,从中培养其创新意识。例如,可出示这样的开放性题目:“小强用10元钱到商店里购物,可以购买哪几种物品?”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数据自己去设计各种不同的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自编自解。對于小学生来说,参与实际操作尤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手和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联系起着两方面的作用,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加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创造聪明的工具,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放手让学生参与摆、拼、剪、折、量、捏、切、拆、画等活动,激励学生在手指尖上有所创新,因为创新意识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是“做出来的”,是学生在各个教学环节中不断亲身经历,不断锻炼,不断积累而形成的。
例如,解答“把两个棱长都是ɑ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时,我要求学生拿出两个正方体拼一拼,通过观察思考一下有没有更简便的解法。经分析,有些学生恍然大悟,于是就列出了正确的算式。只有突破定势,才能前进。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从数、形结合的角度深入思考,独辟蹊径,灵活地、富有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逐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激发探究,发掘学生的创新潜能
创新是人的智慧活动的高级形式,也是自身才华的显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小学生的天性——好奇心强和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的探究欲并点燃其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教师可精心设计开放性的习题供学生练习,以此进一步拓展其思维。因为开放题的求解既没有现成的算法,也没有确定的答案,解题时可充分发挥各自的想象力,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创造性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开放性习题有利于学生认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有利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更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就必须创造主动探究的良好教学氛围,坚持正确的引导和训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
(责 编 欣 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