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策略的分析

2017-09-08陈彩红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学生素养心理教育道德与法治

陈彩红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设置更加体现开放性和综合性,其中,心理教育在教材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为此,笔者就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心理教育板块进行探析,期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心理教育;学生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061-02

综合素质的培养在当今日益受到重视,对国家和个人的健康发展均十分重要。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育为学生道德与法治基础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其中,心理教育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心理品质既反映了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又体现着人的劳动技能素质,是人类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心理教育的渗透为例,探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巧用案例,深化探究过程

1. 精选道德与法治案例,初探心理观念

案例教学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应当讲究巧用与精编,选择合适、新颖、内容贴近教学内容的案例,运用案例成功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同时,深化案例的探讨过程,逐渐挖掘案例中潜在的教育启发点,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思维。据此,教师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教育应当在案例的选择上做足功夫,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相关内容的探索。

例如,在進行“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多彩的情绪”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为达到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态来感受与欣赏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克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兴趣、学会进行自我情绪控制的心理教育目的,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2016年中国女排3∶1战胜塞尔维亚的女排后的照片与视频,当学生观赏完毕后,教师问学生:“我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的心情是怎样的?”当学生回答“喜悦”“激动”“兴奋”“自豪”等心情时,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女排在夺冠之前的失败又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当学生回答“沮丧”“泄气”“伤心”“内疚”等消极心情时,教师进行总结:人类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喜、怒、哀、乐”四种基本情绪类型的划分。在这一课程教学案例中,选择了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夺奥运冠军的情绪表达,带领学生认识人类基本的情绪类型,案例与国家荣誉息息相关,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该案例潜藏的消极情绪可引导学生进行不同情绪的感受体验,充实了教学内容,利于学生理解情绪的表达。

2. 精讲道德与法治案例,剖析心理观念

案例的精选是推进教学课堂成功的关键,而案例的精讲是充实教学课堂、提升学生感悟、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精讲道德与法治案例,精讲的是案例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内容,加深学生的理解与体会,精讲要突出教学目标的重点与难点,进行有序的教学内容归类,帮助学生在脑中形成知识框架,注意突出并升华课程主题。

例如,在进行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多彩的情绪”课程的教学时,教师在进行中国女排情绪的初探后,学生基本了解了情绪基本分类。随后,教师可以用PPT课件的形式进行“喜、怒、哀、乐”四种基本情绪类型的框架归类,并进行四种情绪类型产生原因的分析以及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对人类身体健康影响的剖析。教师可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增加学生的交流与体验,请学生进行情绪的表达来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从中加深对不同情绪的理解。随后,教师向学生提问:“如果我国女排在2016年未能从过去的失败中调整好情绪,那么这次她们能够成功吗?”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消极情绪对人体的负面影响和积极情绪对人体的积极影响,鼓励学生克服消极情绪,保持积极情绪。在这一课程教学案例中,精讲了不同情绪的产生原因与作用,引导学生剖析心理观念,利于学生对情绪的理解与掌控,使教学质量得以提高。

二、联系生活,加强心理教育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联系生活,让教育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有利于教学的升华。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优化学生心理品质的教育离不开生活案例的引入与剖析,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将知识逐渐内化,达到教学的目的。因此,教师要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

例如,在进行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学会自我控制”课程的教学时,为达到帮助学生感受意志的力量,引导学生在生活中磨砺坚强意志的教学目的,教师可以请班级中书法最好的学生进行书法展示并向学生提问:“写好书法需要依靠怎样的心理品质?”引导学生对坚强意志的理解,帮助学生剖析坚强意志是自我控制的优秀心理品质,坚强意志不仅能够练习出好书法,还能促进生活与学习的顺利发展,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垫脚石。由此鼓励学生磨砺坚强意志,学会自我控制。在这一课程教学案例中,联系生活的教学能够让学生体会到知识学习的实际意义,对学生优秀品质的培养提供现实环境。

三、联系时事,引导正确心理

时事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料,关注时事是学生的责任,少年强则国强的关键在于学生关注国家情况,关注时事,了解国家与社会的现状,明确学习的目标与决心,培养正确的心理品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适当联系时事,在时事的剖析中引导学生进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例如,在进行“苏人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生命只有一次”课程的教学时,为达到引导学生真切体会生命的珍贵、呵护生命的意义以及对于自然规律的尊重,教师可以联系2017年8月8日四川九寨沟7.0级地震实时事件进行剖析,重点强调树立热爱、呵护生命的意识,同时呼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掌握相应的自救、互救技能。生命的独特能够成就精彩的世界,因此,我们要尊重、热爱、呵护生命,这不仅仅是每位学生都应从心理层面认识、接受的自然规律,更是构成我们丰富生活文化的主旋律。此外,通过这一时事案例剖析,教师也需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看待生命中的不足,从而在联系时事教学的同时,帮助学生将国家、社会的发展状况与自身发展相联系,进而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与思维。

四、拓宽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品质的课堂教育,课堂之外的心理教育也十分必要。拓宽心理教育的学习范围与内容,强化学生正确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其在教育中的基本使命乃是教会学生如何为人,因此,教师对自身的要求成为教育的必然要求。教师的为人或多或少会影响学生心理品质的培养,教师具有专业的教学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是拓宽学生学习领域的纽带。拥有强烈责任心和教学热情的教师能够为学生的心理教育不断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在课堂内外成为学生培养优质心理品质的榜样。据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心理教育中,教师应当以身示范,争取丰富、高质量的教学资料,促进学生优质心理品质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应当格外重视心理品质的优化教育。在初中道德与法治的心理教育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精选、精讲教学案例,联系生活、联系时事,提高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策略帮助学生了解并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培养坚韧不拔的品质,砥砺坚强意志,勇于战胜生活、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培养良好的生活情趣,陶冶高雅情趣,努力争做阳光少年。

参考文献:

[1] 程兰英. 初中政治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亚太教育,2016(32).

[2] 泽仁曲珍.浅议初中政治教学的创新[J].才智,2015(36).

[3] 黎燕妮. 初中政治新教材《道德与法治》改革之我见[J].学周刊,2017(01).

[4] 梁江涛.道德与法治,引领青少年走进生态文明[J].环境教育,2016(05).

(编辑:胡 璐)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生素养心理教育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如何培养中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浅析赞赏教育在中学教学中的运用
关于高校贫困生心理教育的几点思考
谈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设计
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教育方式探析
构建促进中职生礼仪素养评价体系
面对差异,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