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教师交流现状的分析及应对策略探讨

2017-09-08廖文李国强

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廖文++李国强

【摘 要】教师交流是促进教育资源均衡化的重要手段,是保障教育公平性的有力举措,是“十三五”规划中教育体制改革的题中之意。本研究借助对相关人员的调查访谈结果,展现我国正在推行的中小学教师交流的现状,剖析存在的问题,探寻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师交流;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教育部重点课题“教师跨校交流阻抗分析及消解策略研究”(课题编号:DHA140272)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2-0056-03

在城乡二元化的大社会背景下,教育资源的失衡与受教育机会的失公等问题日益凸显,农村与边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问题得不到根本改善,中小学教育系统隐现恶性循环。近年来,国家日益加大了对教育系统的资金投入,出台了相关政策文件,鼓励中小学教师开展交流。教师交流进展如何,存在哪些问题,有何改进策略等,都需要深入研究。浙江省已于2013年在全省推进了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到目前已开展了4年。为此,我们编制了教师跨校交流现状调查问卷,并以对部分老师进行了调查访谈,旨在了解浙江地区教师交流状况的同时,为研究我国教师交流发展提供借鉴,从而促进我国教师交流的良性发展。

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调查以近两年浙派名师中小学经典教学艺术展活动为契机,调查对象是浙江各地中小学教师。调查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95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率为95%)。同时对5位教师进行了访谈。通过分析调查问卷,我们发现本次调查的380名教师在地区、性别、教龄、职称、学历、跨校交流等方面,呈现出如下特点:

1. 地区:380名教师分别来自杭州、温州、绍兴、丽水等地区。其中300人来自城区学校,80人来自农村学校。来自城区学校的老师明显多于来自农村学校的教师。

2. 性别:女性所占比例(81.5%)明显大于男性(18.5%)。

3. 年龄、教龄和职称:年龄比较年轻,40岁以下教师的占到了79.3%,且32.6%的教师教龄已经超过15年。少数教师是高级职称,占34.3%。

4. 最后学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专科占2.2%,大学本科占90.2%,硕士占7.6%。可见,大学本科学历已经成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学历构成。

5. 任教学段:包括小学教师与初中教师。其中小学教师236人,约占62%;初中教师为144人,约占38%。小学教师明显多于初中教师。

二、调查结果分析

1. 教师对于教师交流的主观看法

(1)从对于目前推行的教师交流政策的认可度看。从图1可以看出,有11%的教师认为目前的教师交流制度纯属瞎折腾,从主观上否定了教师交流的价值,有52%的教师说不清或者认为教师交流制度的作用很小。从以上两组数据可知,有63%的教师对教师交流制度缺乏正确的认识。这可能也是当前部分学校实施教师交流遇到阻力的原因之一。

(2)从是否愿意参加跨校交流看。从图2可以看出,在个人意愿上,只有18%的教师能够认识到教师交流的重要性,对教师跨校轮岗持有积极态度。大部分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明显,自我提升的愿望不强。

(3)从教师眼中的教师交流价值看。从图3可以看出,72%的教师对于教师交流目标能否完成持怀疑态度,这也就给教师交流发挥其应有作用埋下了心理障碍。从宏观的目标看,教师交流的最终作用是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发展,缩减不同地方在教育领域的差距,最终达成教育公平。要想实现这一目标,还是要采用着实有效的手段,消除教师心中的心理障碍。

2. 教师交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教师交流缺乏政策指导。从图4中可以看出,有49%的教师认为目前跨校交流最大的问题是缺乏政策性文件的指导。在与教师的访谈过程中,部分老师反映没有政策性文件的指导,优质学校的骨干教师有被交流出去之后不能再回到原学校的苦恼,这极大地削弱了教师参加教师交流活动的动机。没有政策性文件的维护,教师普遍担忧交流后自身的权益受损。

(2)教师交流激励措施不足。在“跨校交流存在的最大障碍”一题中,有17%的教师认为是激励措施不够。在教师交流过程中,普遍出现激励措施单一且力度过小的现象,城市教师交流到农村或边远地區会感到显著的待遇差异,极大地打击了教师参加交流的积极性。

(3)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对教师的访谈中,部分教师反映名校骨干教师参加教师交流项目后,若是单向交流,原来承担的教学任务存在无人接管的现象;如果是双向交流的话,又时常出现农村教师很难胜任流入学校的工作任务,甚至出现部分家长前往学校投诉的情况,影响了正常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产生较大影响。

三、影响教师交流的因素分析

1. 城乡二元化,导致城乡教师收入差距显著

在城乡二元化的大社会背景下,城乡教师收入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在访谈过程中,部分教师反映,城市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或者贫困地区后,薪资水平与原学校有数倍的差异,且教学硬件设备落后,影响骨干教师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参加教师交流后其生活水准很难维持到之前的水平。

2. 家庭因素影响

每个教师背后都有一个家庭,对于女教师来说,如果参加教师交流的话,很可能要与丈夫和孩子两地分居,在交流期间,不能承担相夫教子的家庭责任,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得不到很好的保障;对于男教师来说,作为家里的顶梁柱,是整个家庭的核心,在交流期间则很难全面照顾家庭。所以教师的远距离交流受家庭的种种因素所牵绊。

3. 社会普遍“人往高处走”的思想

中国传统的社会观念有着对职业的待遇功利性看法,人人都向往更高层次的工作岗位,教师总体社会地位不高,此时再想让教师往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交流,各方面阻力更加显著。endprint

四、教师交流应对策略探讨

1. 加强宣传力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在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有33%的教师从主观上就不愿意参加教师交流项目,可以看出,部分教师存在着按部就班、职业倦怠的心理,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眼光,因此必须加强宣传力度,使各级政府及其教育、编制、人事、财政、等政府部门、广大中小学校长,干部、教师进一步加深对教师交流工作的意义和价值的理解,尤其是校长要树立战略眼光、全局观念和“大教育观念”,克服自身困难,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做出贡献。

2. 完善教师交流政策,完善激励机制

在针对跨校交流最大的困难一题中(如图4),有49%的教师认为是缺乏政策性文件的指导,可见对于教师交流而言,国家级政策文件的拟定已迫在眉睫,各级政府应该协同教育部门尽快出台政策性文件,为各地区教师交流提供方向性的指导,同时拓宽社会对于教育未来事业发展的视野。

在是否需要明确的激励措施吸引教师的跨校交流一题中,有46%的教师认为非常有必要,有33%的教师认为较有必要,这充分表明,在教师的心目中,必要的激励措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在职称评聘、岗位津贴、评优评先、培养培训等方面应该尽量向参加过教师交流的教师倾斜,对无特殊情况不服从调配安排以及交流期间表现差的教师,按照相关规定,依法给予相应惩罚。

3. 采取更为科学的教师交流措施

(1)拟定科学的交流时长。调查发现,有51%的教师认为跨校交流的最佳时长应该限定在2~3年之内,这样既有利于流出学校的人才回流,也有益于流入學校的长远发展。在交流期间,骨干教师可以带动一大批农村教师和边远地区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教师领域的可再生资源循环。

(2)选择适当的交流区间。教师的交流区间关系到教师能否适当地照顾家庭,对于部分上有老,下有小的教师是至关重要的。交流区间过长,部分教师长时间不能照顾家庭,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影响家庭生活的质量;若交流区间过窄,交流将失去其原本的意义。调查发现,有45%的教师认为在市内进行交流是最合适的区域,有37%的教师支持区内交流,只有5%的教师赞成省际交流,这充分表明大部分教师更倾向于中短距离的交流区间。

(3)确定更有效的交流形式。最优化的交流形式有利于骨干教师在流入学校充分发挥其作用,能够更好地调动教师参加交流的积极性,减轻交流教师的职业压力,益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促进流入学校整体师资专业水平的提升。调查发现,有60%的教师认为应该在交流学校进行较长时间的正常教学活动,这样既能组织进行教学研讨活动,又能保证自己接地气,做到教学、教研两不误,同时还能对教学专业水平不高的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当然,对于定期或者不定期到交流学校进行短期教学活动、进行短期的教研指导也分别有18%、11%的教师表示支持。

4. 完善交流教师的评价机制

在关于教师交流的评价方面,有35%的教师反映其所在学校虽然有相关评价制度,但都流于形式,没有起到根本性的作用。还有40%的教师对于学校教师交流的形式不清楚,这充分表明有许多学校没有制定相关评价机制或者是宣传不到位,评价制度透明度不够。因此,作为交流的主管部门,应该完善交流教师评价体制机制,加强对评价体制的监督和管理。在对于交流教师评价的主体问题上,32%的教师认为应该是由流入学校进行评价。

总之,学校就像一摊水,在地区间、学校间,若缺乏必要的流动,这摊水将会缺乏生机,影响教育均衡化发展,引发社会新的不公。而教师交流的完成,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引领和指导,需要全社会的密切配合,更需要教师自身无私的奉献。因此,我们要站在长远的角度去看教育,要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交流。

参考文献:

[1] 余应鸿.城乡教师交流及其一体化发展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1).

[2] 罗章,张朝强.城乡统筹背景下教师交流机制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 贾建国.城乡教师交流制度的问题及其改进[J].教育发展研究,2008,(2).

[4] 褚宏启.教育制度改革与城乡教育一体化[J].教育研究,2010,(11).

[5] 郝保伟.促进教师均衡发展的中小学教师交流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

(编辑:赵 悦)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小学教师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如何提高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教育行动研究可促进中小学教师科研发展
筑牢洪灾后的舆情“堤坝”
电子白板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应对策略研究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策略研究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