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道工程疏浚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

2017-09-08季必勇

珠江水运 2017年14期

季必勇

摘 要:文章结合笔者的工作实践及工程实例,就某航道工程疏浚施工中相关技术要点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并提出了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航道工程 疏浚施工 施工技术 质量控制

航道疏浚工程是一项资金量大、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在疏浚工程施工过程中,我们应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结合当时的施工环境,做好布置工作。同时,要加强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保证施工作业正常进行,减少水系生态系统的破坏。下面结合工程实例,就航道工程疏浚施工技术要点与质量控制进行探讨。

1.工程概况

某航道工程,全线120.42km,航道上游段长度为9km,土方总量约148万m3,设置为三级航道,除了扩张段(建设范围为0k+060~1k+451)以外,剩余的都是新开段。航道工程建设,为周边地区物资通过水运到达沿海提供了便利,增强了河流的抗洪能力,促进当地经济的持续发展。

2.施工技术要点

2.1施工准备

(1)施工机械选择

在0k+060到5k+500段,排距控制在4km范围内,选择绞吸船进行施工作业。排距小于600m,应选用每小时80m3的绞吸船进行施工;对于排距小于2500m,采用每小时350m3的绞吸船;排距小于4000m,选用每小时500m3的绞吸船进行施工。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选用每小时350m3生产能力的绞吸船。

在5k+500到8k+000段,使用抓斗船加上吹泥船进行施工作业,选用三个lm3抓斗船和20艘封底泥驳、1艘每小时70m3的吹泥船和6台泥浆泵进行工作。

(2)施工测量及放样

在航道疏浚施工前,要对疏浚工程进行施工测量及放样,测量仪器为GPS+测深仪。在工程测量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尽量选择适宜的天气环境,以减少气候对测量设备的干扰;②在布设施工样标时,应采用钢筋混凝土块,并作好标志,以满足工程测量需要,提高工程测量准确度,降低测量成本。

2.2挖槽施工

(1)挖掘深度控制。以试挖的深度为标准,对抓斗下放的深度进行合理地确定。在疏浚挖槽施工过程中,应以疏浚超深值和回淤情况为依据。其中,在疏浚超深值确定时,应经过实验挖掘进行确定,且根据实际的测量资料为基础。由于疏浚工程施工周期较长,在选择土方疏浚顺序时,应遵从以下几个方面的步骤:先对河道上游段和回淤情况较小的地段进行先行挖掘,对回淤严重的地方和最后一层土层进行最后挖掘;在进行下一层土挖掘时,应控制好土层的厚度。

(2)挖槽的尺寸控制。首先,确保分条宽度不大于挖泥船抓头吊机有效半径的2倍,以避免出现漏挖现象。在边坡挖槽时,应按不同层次进行施工,同时要特别注意重叠处,以防遗留浅埂情况的发生,在挖掘施工时,应对挖掘区域进行开挖截面图测绘,如果在测绘中发现存在漏挖地方,应及时调整船的位置及补挖漏挖的地区,确保挖槽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2.3平面挖掘

在平面挖掘时,应按分条进行开挖,条与条之间要保留相应的重合,以防出现漏挖现象或发生浅埂问题。同时要控制好土层薄厚,对于土层厚度大于1m的断面,在挖掘时应分成两层进行开挖,同时在施工中要遵从“上层厚,下层薄”的原则。

对于纵向平面的施工作业,应采用分条分段方式施工,截面的挖槽宽度一般控制在90m左右,并将样本放于条条中间,且重叠部分要预留相应的距离,以防出现漏挖或发生浅埂。在抓斗船施工时,应采用排斗法进行施工,即是确保斗和斗之间的顺序进行排列,横向和纵向均保留重叠。在施工过程中,考虑到河道风浪较大,因此要确保锁定位置的锚缆不能过松,避免抓斗船移位现象的出现。平行横挖法在边坡部分应用较多,其能够满足边坡设计要求。

在5k+500到8k+000段,我们采用抓斗船进行施工,但施工完毕后,发现断面底高低参差不齐,从而导致超挖的现象的发生。因此,应采取以下的处理方法:首先,将动力船自身重力为150t的上刚性焊接工宇钢投放至水下,并对航槽底的表面进行不断拉、刮操作,这是因为土质较软,拉刮后其效果较好,通过多次检验之后,断面的底层较为平整,没有浅点现象。

2.4边坡地段施工

在边坡地段施工时,超欠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1~2,在边坡施工时,一般采用阶梯开挖的方式。同时,要根据泥层的薄厚进行分层作业,以确保疏浚质量满足设计要求,特别是对于闸上0k+060到0k+370段,由于两岸存在大堤,故在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应按照相关设计要求对该段加强测量观测,以保证了河岸周边建筑的安全。

2.5排泥管线施工

(1)水上管线安装。由于施工地段处于水上作业,考虑到作业时会出现风大浪高等情况,为了确保水上浮筒密封良好性,防止风浪的影响而出现下沉现象,需要确保水上排泥管与橡胶软管之间接头的牢靠性,并拧紧卡箍螺丝,以防漏水问题的出现;在水管固定时,应按照250m的间距安装一个锚缆进行固定。

(2)水下管线安装。为了确保航道正常通航,管线在经过主航线时进行水下安装,水下安装材料应以柔性潜管,以满足水下复杂的地形作业要求,同时也能够满足沉降和上浮的操作要求。在连接好水面布管以后,再按照不同段进行管线下放,在管线安装前,应做好航道地下地形测量工作,确保航道水深大于最低通航水深,同时对于水深达不到要求的地方,我们要先进行疏浚施工。

3.施工中质量控制

(1)平面控制。以平面控制样本为基础,对分条开挖的两侧边线和中心线进行设置。航槽两侧的开挖样本的超宽值应为3.0m,以确保航道的平面位置满足要求。

(2)高程控制。在施工段,我们应设置两组水尺,这样有利于双方相互的检验,在此阶段,我们需要分两次对水位进行观察,且做好观察结果记录工作。如果遇到一些始料未及的情况,我们可以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它作出调整,同时对对水尺进行反复的检验和校正。考虑到河道风浪较大,在這种情况下,我们应以波浪的波峰或者波谷的平均值为水尺读数的取值。

(3)边坡控制。按照《疏浚与吹填工程施工规范》的规定要求,以“上欠下超,超欠平衡”的为准则,将其与试验段工程质量互相配合,在边坡开挖中,应选用超欠比为 1:2 的阶梯开挖形式,以确保其满足坡比设计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使河道畅通,应采用河道疏浚的方法来提升航道工程的通行能力,同时,在航道疏浚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不断加强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避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而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同时,我们还需要充分考虑到整个工程施工项目的成本,落实施工中各项制度,以确保航道疏浚工程施工的正常进行。

参考文献:

[1]孙小彬.河道疏浚工程的质量控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8).

[2]陆永焕.航道疏浚工程施工浅点成因与控制分析[J].西部交通科技,2010,(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