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模式探究1
2017-09-08舒炳亮
舒炳亮
(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模式探究1
舒炳亮
(华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0)
许诺言语行为是语用学研究的话题之一,但从实验语用学角度出发的研究仍然不足。听话人对许诺的未来行为动作实现的意愿(预备条件)是许诺言语行为实现的条件之一。说话人可以通过各种语言形式来表达许诺言语行为。通过实验语用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许诺言语行为理解模式的探究表明:预备条件和语言形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理解许诺言语行为有显著影响。
实验语用学;许诺言语行为;预备条件;语言形式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语言学家把语言看作一个交流系统,认为语言能力是对交流系统的习得及使用。因此,语言学家们对言语行为的研究重心都是在放在语言的功能方面,认为要习得一门语言,掌握该语言的交流模式或程序尤其重要(Halliday)[1]。作为人们日常交流的主要现象之一,许诺言语行为是指说话人承诺完成一个未来的动作。中国的英语学习者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有自己的特点[2],他们在习得英语的过程中如何理解许诺的话语表达?在理解许诺言语行为时,他们是参考语境信息,例如听话人对许诺行为的实现意愿,还是参考文本信息,例如话语表达的语言形式以及时间标记语?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文章基于言语行为理论以及实验语用学研究方法对中国英语学习者的许诺言语行为理解模式进行了探究。通过实证研究来解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许诺及其他言语行为的理解模式,具有较强说服力,可以帮助英语教师对中国英语学习者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教学效率,帮助英语学习者培养和提高语用交际能力。
一、Searle提出的许诺言语行为的实现条件
根据Searle的言语行为理论,许诺具有承诺的言外之力,说话人作出许诺的目的是表明自己旨在实现某一未来行为动作。同时,许诺行为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得以正常运行,而且这些条件使得言语行为的实现成为可能,现以“I promise to wash my clothes.”为例来说明这四个条件[3]:
1.命题内容条件(propositional content condition):话语表达包含了说话人要去完成的一项未来行为动作(说话人说他将会洗自己的衣服)。
2.预备条件(preparatory condition):听话人希望说话人完成未来的行为动作(听话人希望说话人洗自己的衣服)。
3.真诚条件(sincerity condition):说话人有完成未来行为动作的意图(说话人的确打算洗衣服)。
4.本质条件(essential condition):说话人有义务实现未来的行为动作(说话人有洗衣服的义务)。
由于许诺言语行为涉及到未来的行为动作,所以理解许诺言语行为意味着听话人能够处理加工关于未来行为动作的语言线索[4]。从语言学角度出发,日常交流中的许诺话语表达并不一定要包含动词promise,其他的语言形式同样可以实现许诺的话语表达,例如“I’m going to wash my clothes.”或者“I will wash my clothes.”“My clothes will be washed.”都可以表达未来的行为动作。
二、实验设计
基于以上疑问及理论,该研究旨在探究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是如何受以下两个因素影响:
其一,许诺言语行为的预备条件;
其二,许诺话语表达的语言形式。
实验操控的因素有:预备条件(包含满足和不满足两个水平)、许诺表达的语言形式(包含promise-todo,future-action,passive-prediction三个水平)。
(一)实验受试与材料
受试选自某211大学72名非英语专业学生,均已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CET-4)。
实验材料包含18个关于以Joe为主人公的小故事,每个故事由四部分材料组成,每一部分都配有图片和文字说明,主人公Joe在每个故事里都做出了许诺。故事的情景设计和语言表达都符合真实的日常生活。表1展示了两个故事示例,每个故事包含的4个材料如下:
材料1:主题。材料展示了故事背景以及两个主要人物——说话人和听话人。文字说明用来操控预备条件的不同水平。有一半的故事满足预备条件(PC+),即听话人希望说话人实现未来的行为动作,另一半的故事不满足预备条件(PC-),即听话人不希望说话人实现未来的行为动作。
材料2:许诺。材料展示了说话人和听话人正在对话。文字说明描述了说话人(Joe)对听话人(Joe父母或者朋友)作出的许诺言语行为。话语表达的语言形式有以下三种以区别言外之力:
1.含动词 promise的陈述(promise-to-do state⁃ments),其后跟动词不定式,句子逻辑主语是做出许诺的说话人(例:I promise to clean my desk.)。
2.表将来动作的陈述(future-action statements),话语表达不包含动词promise,句子逻辑主语是做出许诺的说话人(例:I will clean my desk.)。
3.使用被动语态的预测陈述(passive-prediction statements),话语表达不包含动词promise,动词使用被动语态表将来的行为动作,句子语法主语不是做出许诺的说话人(例:My desk will be cleaned.)。
材料3:许诺完成。材料展示了Joe完成了许诺表达命题内容中的将来动作。文字描述了主人公完成了材料2中做出的许诺。
材料4:故事结尾。第四部分由两种不同的材料组成,分别展示了故事的两种不同结尾。第一种材料展示了听话人脸上开心的表情,配上文字说明“The listener is happy”(材料4.1)。另一张材料展示了听话人脸上不开心的表情,配上文字说明“The listener is unhappy”(材料4.2)。这两种结尾体现了听话人对许诺动作完成的不同的反应。
表1 故事示例
(二)实验过程
所有受试都需要按要求参加18个完成故事的任务,其中6个故事中许诺言语行为的语言形式使用的是含动词promise的陈述(promise-to-do statements);6个故事使用的是表将来动作的陈述(future-action statements);6个故事使用的是被动语态的预测陈述(passive-prediction statements)。首先向受试展示故事的前三部分材料,之后受试需要在第四部分选择一种材料来完成整个故事。
三、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根据预备条件满足与否,应该有两种正确答案:第一种正确答案是当预备条件满足的时候,受试的正确回答应该是选择带有“The listener is happy.”文字说明的材料,该故事的言语行为属于许诺言语行为。第二种正确答案是当预备条件不满足的时候,受试的正确回答应该是选择带有“The listener is unhappy.”文字说明的材料,该故事的言语行为不属于许诺言语行为。
通过统计得出每个受试的答案正确率,将正确率乘以100再对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规模为预备条件(2)x语言形式(3)。图1显示了受试在以上两个因素影响下的平均正确率。经过统计分析得知:预备条件对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F=28.64,p<0.0001),许诺言语行为的语言形式对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F=7.84,p<0.001),预备条件和许诺言语行为语言形式的交互作用具有显著性差异(F=7.19,p<0.001)。
图1 受试回答平均正确率
根据研究结果,可得到以下结果:
1.当预备条件满足时,受试回答的正确率(91.6%)要远高于预备条件不满足的时候(57.9%)。因此可知预备条件满足可以促进中受试对许诺言语行为的正确理解。换言之,受试在预备条件不满足时,即非典型的许诺情境下,对许诺言语行为的正确理解受到阻碍。
2.当预备条件满足时,语言形式对许诺言语行为理解的影响没有显著差异,但是当预备条件不满足的时候,语言形式对许诺言语行为理解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含动词promise的话语表达容易导致较低正确率(promise-to-do statements=47.1%;future-actions state⁃ments=66.6%;passive-prediction statements=60.1)。在含动词promise的话语表达中,说话人的意图是表明强烈的许诺意愿,但同时预备条件不满足表明了听话人并不期望说话人完成许诺的行为动作。换言之,听话人的意愿(语境线索)和说话人的意图(文本线索)是相互冲突的,在这种情况下,从受试选择的大量“The lis⁃tener is happy.”这一答案表明在语境线索和文本线索相互冲突时,受试倾向于根据文本线索,即话语表达是否包含动词promise来判定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是否为许诺言语行为。
四、结语
二语习得中的言语行为一直是许多学者关注的研究主题,本实验探究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模式,通过实验得知许诺言语行为的预备条件和许诺话语表达的语言形式对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具有显著影响。当预备条件满足时,能够促进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在预备条件不满足的情况下,含动词promise的语言形式阻碍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许诺言语行为的理解。这表明了当语境线索与文本线索互相冲突的时候,中国英语学习者更倾向基于文本线索去理解许诺言语行为。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当中,英语教师在教授许诺言语行为时,应不仅仅注重许诺语言形式的教授,更应该注意到许诺言语行为发生的语境的重要性,这样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用交际能力。
当然,许诺仅仅是众多言语行为当中的一种,本研究权作抛砖引玉之用,希望更多优秀的学者能结合中国英语学习者的学习特点,针对更多的言语行为来进行实证研究,从而对中国的英语教学作出贡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Arnold,1985:56-70.
[2]刘春燕.生态学及语言功能视角下中国英语的产生、发展和作用[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5(4):94-97.
[3]SEARLE J R.Expression and Meaning:Studies in the Theory of Speech Acts[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2001:121-139.
[4]Vanderveken D.Meaning and Speech Act:Principles of language Use[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256-267.
【责任编辑:孙 健】
Expansion of Generalization of Positive Learning by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JIN Yan,CHENG Chaonan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516007,Guangdong,China)
The main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explore whether the gender differences existed in auditory generalization after different reinforcement.In the present study,we used the instrumental learning task to study the auditory generalization in a sample of 45 college students.The pres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ones that were negatively reinforced induce wider generalization curves than tones that were positively reinforced,and female college students induce wider curves for positive reinforced tones than those of the male college students.The present results indicated positive emotion during the learning process could promote this broader behavioral generalization.
generalization;positive reinforcement;negative reinforcement;female college student
H313
A
1671-5934(2017)04-0077-03
2017-02-20
舒炳亮(1992-),男,安徽池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语用学,E-mail:22959078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