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阳区多元联动构筑 “大调解”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2017-09-08城阳区政府办公室
城阳区政府办公室
城阳区多元联动构筑 “大调解”助推社会和谐稳定
城阳区政府办公室
近年来,城阳区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精神,创新调解形式,扩大调解范围,建成覆盖区、街道、社区以及各行业、各部门的调解组织网络,构建起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 “大调解”工作格局,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2016年,全区人民调解组织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393件。
一、以区、街道、社区调解为基础,三级衔接做深“大调解”
一是建立区级调解实体平台。积极探索建成青岛市首个区级纠纷多元化解中心,中心设立群众来访接待中心、纠纷调解中心、法律援助中心和驻中心巡回法庭,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和信访接待等职能,形成 “登记—受理—分流办理—结案—回访”各个环节无缝衔接的“一条龙”工作流程,确保进入中心的每一起矛盾纠纷,都能找到合适的解决出口,实现纠纷到此为止。2016年,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接待群众来访5000余人次。
二是建立街道调解衔接平台。在全区6个街道全部建立街道人民调解中心,与街道司法所合署办公,选聘退休机关干部、优秀基层干部等担任专职调解员,聘请专业律师定期值班、参与调解,先后建成了 “阳光之诚调解室”、“老王调解室”等个性化调解室和心理咨询室,实施人性化、个性化调解服务,充分发挥中心受理调解、分流督办职能,使大量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2016年,6个街道人民调解中心成功调解纠纷120件。
三是搭建社区调解一线平台。在全区195个农村社区建立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试点在2个城市社区以及3个规模企业建立调解组织,推行首席调解员制度,每个社区选配 1名首席调解员,随时随地与居民群众开展面对面、心交心的真诚调解,使大量矛盾纠纷有效化解在社区一线。2016年,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共成功调解各类纠纷470件。
二、以行业、专业调解为驱动,多元联动做新“大调解”
一是深化 “诉调联动”。将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有机结合,在法院立案庭以及2个派出法庭建立人民调解室,接受法院诉前委派、诉后委托调解,将适合调解的民商事案件及时导入调解程序,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审判前,缓解法院案多人少的矛盾。2016年,3个调解室成功调解婚姻家庭、物业管理、民间借贷等各类案件1157件。
二是创新 “警调联动”。在全市率先探索将人民调解与公安警务处置有机衔接,由街道拨付专项资金,在辖区公安派出所建立人民调解室,通过 “柔性”的调解方式协调解决派出所接警的民事纠纷、轻微治安案件以及刑事案件的民事赔偿部分,最终实现“捕人少、 治安好”的目标。 目前,全区已建成驻派出所调解室10个,2016年,成功调解各类案件1530件。
三是探索 “行调联动”。将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有机衔接,在纠纷较为突出的交通事故、医疗、版权、消费、劳资、婚姻家庭等领域建立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6个,选聘专职调解员,接受当事人申请或行业部门的移送、委托调解各类纠纷。2016年,6个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纠纷1036件。
四是实施 “访调联动”。探索人民调解与信访接待相衔接,依托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建成群众来访接待中心,将适合调解的来访问题交由中心专业性调解组织先行调解。同时,推荐优秀人民调解员参与信访事项听证说理和群众公议,发挥调解员贴近群众的优势,将信访纠纷阻断在早、在小,消灭在萌芽状态。2016年,通过人民调解方式成功调解信访问题 52件,调解员参与信访听证、群众公议1000余次。
三、以队伍建设为重点,务实高效做实“大调解”
一是组建专职调解员队伍。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街道调解中心以及各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选拔专职调解员,经专业培训和考核后上岗,同时,列支专项经费保障专职调解员工资待遇,形成 “专职调解员+专业方法手段+专款保障”的工作模式,有效提升各类纠纷调解成功率。目前,全区共有专职调解员52名,落实专职调解员补贴150余万元。
二是组建首席调解员队伍。全区各社区全部推行了首席调解员制度,每个社区选配1名工作能力突出、群众威信高的人员担任首席调解员,并由各街道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案件补贴或绩效奖励的形式落实工作补贴,首席调解员工作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发挥了基层社区化解纠纷 “排头兵”的作用。
三是组建调解专家队伍。在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组建了由法官、检察官、警察、律师、专业技术人员、心理咨询师等56人组成的调解专家团,并公开调解专家联系方式及擅长领域,群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专家进行咨询或调解,提高了疑难复杂纠纷的调解成功率。
四、以机制创新为保障,着眼长远做精“大调解”
一是创新实施政府购买服务。探索人民调解 “以事定费、购买服务”模式,区财政预算120万元,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山东盈康律师事务所作为服务提供单位。律师事务所选配 12名专职调解员,组建4个专业化调解室,派驻区纠纷多元化解中心,每年将提供不少于2600件的纠纷调解服务。
二是创新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将人民调解工作纳入全区对街道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根据每年重点工作目标,制定人民调解工作考核评分标准,总赋分50分。各街道根据实际制定街道人民调解工作考核办法,对应采取人民调解方式解决的矛盾纠纷进行细化、量化,有效推动基层人民调解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创新素质提升机制。建立区、街道分级培训机制,采取集中培训、 以会代训、 庭审观摩、外出考察等形式加强调解员培训。街道每季度通过以会代训、庭审观摩等形式组织调解员培训;区每年组织调解员集中培训班,邀请专家、教授、法官、省市优秀调解员授课,提高调解员调处矛盾纠纷的能力。
四是创新开发信息化平台。坚持互联网+思维,开发 “平安城阳”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通过APP平台横向连接政法综治相关部门,纵向联通各人民调解组织,实现了矛盾纠纷信息收集、分析研判、宣传推介等功能的网上运行。同时,开通远程视频调解功能,群众可以通过互联网联系调解专家进行咨询或调解,提高了纠纷化解工作效率。
五是创新宣传推介形式。开展寻找 “最美人民调解员”活动,制作 “最美人民调解员”专题节目10期,传递人民调解正能量。同时,通过编发 《人民调解案例选编》、 创办 《人民调解》 专刊、印发 《和为贵》宣传彩页等形式,不断提升人民调解在群众中的知晓度,逐步营造出 “有纠纷、先调解”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