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模式探讨
2017-09-08吴家会陈洪玲刘连凤黎兴华黄超琼
吴家会,陈洪玲,刘连凤,黎兴华,黄超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400016)
·经验交流·
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模式探讨
吴家会,陈洪玲,刘连凤,黎兴华,黄超琼△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射科 400016)
目的 探讨该院放射科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评估,分层级,制定详细的培训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考核。结果 经过一年的培训,各层次护理人员培训前后的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急救技能均有明显的提高(P<0.05),医技人员满意度及患者满意度有显著提高(P<0.01),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明显提高(P<0.01),对比剂渗漏率明显降低,科研教学能力提高。结论 放射科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提升了护士素质,充分调动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与能动性,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使医、技、护关系更为融洽,满足了患者及社会需求。
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
长期以来,放射科归属门诊系统,很多医院甚至没有设立专科护士长,由科主任统一管理,护理人员基本处于无人管理、无人培训状态。近年来,随着影像设备、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患者检查需求量的增大,护士在放射科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队伍越来越壮大,对护士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放射护理工作专业性强,队伍年轻,工作经验不足,专业理论知识欠缺、师资力量薄弱,缺乏规范化的培训体系[1],这与医学技术的发展及人民群众日益增强的护理服务需求相去甚远[2]。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是护理专业技术人员不断进行知识技能补充、更新、拓宽和提高的一种教育[3]。加强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是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提升护士自身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本科室从2015年3月开始对科内护士进行分层次规范化培训,已取得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培训对象为放射科护士22人,均为女性,年龄25~54岁,平均(34.1±10.4)岁;学历:本科 9人,大专 12人,中专1人;职称:副高1人,中级5人,初级16人。
1.2 培训方法 本院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学历、职称及个人综合能力、工作经验将护士分为N0~N4 5个层级,N0~N1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N2~N4为继续教育阶段。依据医院规定并结合本科室实际情况,制订了《放射科护理人员分层次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并按照此方案逐一落实。放射科服务于全院各个科室及门诊的患者,范围广、数量多、病情复杂多变,而行CT/MRI增强检查的患者呈逐年增多趋势,这对放射科护理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笔者在评估护理人员专业理论水平、工作能力、沟通采用能力、学习需求等基础之上,制订出符合本科室的分层培训计划,采用多媒体讲座、网络视频、操作示范、情境演练、自学等多种教学方式。培训计划见表1、2。
1.3 效果观察 以护士该年度所有护理理论及操作技能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教学科研成果,工作质量(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医生、技师、患者满意度,对比剂渗漏率)等与培训前进行对比。
表1 分层次培训实施方案
N0级基础培训阶段参见文献[4]
表2 分层次培训考核实施方案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培训前后护士成绩考核及满意度调查结果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培训前后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分层次培训前后护士考核成绩比较 5个层级护士的平均成绩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N0~N3级培训前后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3~5。
表3 培训前后各层次护士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分)
表4 培训前后各层次护士基本操作考核成绩分)
表5 培训前后各层次护士急救技能考核成绩分)
2.2 分层次培训前后医技人员、患者及家属对护士的满意度调查 培训后,医技人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明显提高。见表6。
表6 培训前、后医技人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调查对比表
2.3 培训前后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比较 培训后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约有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87.657,P<0.05),见表7。
表7 培训前后患者检查前准备完好率对比
2.4 对比剂渗漏率 2014年(培训前)的CT增强检查患者32 584例,渗漏53例,渗漏率0.16%;2015年(培训后)CT增强检查患者40 023例,渗漏46例,渗漏率0.11%。
3 讨 论
3.1 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是放射护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护理工作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与安全,关系到医院的生存与发展[5]。放射科护士面对全院所有患者,与患者接触时间短,对患者病情及其他情况了解甚少,护士要在短时间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准确的评估、安全顺利地完成检查,有时甚至可能进行紧急的抢救,这不仅要求护士必须掌握好放射学专科知识、急救知识及技能,而且还要熟悉其他各类疾病相关知识,并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和应变能力。对放射科护士进行分层次规范化培训,符合卫生部颁布的《医药卫生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11-2020年)》[6]要求,也是放射护理发展的客观要求。
3.2 制订针对性的培训计划是完成分层次培训的前提 分层次培训在国内虽然已经历了10多年的探索,但目前仍然没有统一分层标准和培训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统一的护理人员培训标准是护理学科发展的必然需求[7]。本院积极响应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发的人才发展计划,制订了符合院情的分层次培训计划。在此基础上,结合科室特点制订了放射科分层次培训计划。将制订的培训计划及安排发放到每个人手里,让其明白自己所对应层级的学习任务、目标、考核内容、方式及方法,充分调动他们的主观学习能动性。
3.2.1 层级划分依据 根据护士的学历、职称、技能、服务态度、沟通协调能力、领导能力等进行分层。如今护理院校的学习及医院继续教育中仍然没有放射护理这一邻域的学习内容。护士从临床科室及学校毕业到放射科工作,对放射学基础知识了解甚少[1]。将工作新入职1年以内和从他科调来有临床工作经验工作前3个月的护士定为N0级符合放射科工作特点。
3.2.2 学习内容选择 根据护士层级划分及科室工作特点,并听取不同层次护士意见,评估护士的学习需求,包括护士对培训的认知、专业理论知识及技能、人文知识、教学科研知识等需求[8],找出共性、个性问题,制订合理、有针对性的学习内容。N0级护士刚到放射科,因该科室属窗口部门,其工作任务繁重,接待患者多,健康宣教及注意事项等沟通交流环节繁多,新进护士与患者沟通能力弱,是护理纠纷及缺陷发生率较高的群体[9]。因此针对他们开展沟通技巧方面的培训至关重要[10]。静脉穿刺是增强CT/MRI检查前必须的一项准备工作,新护士穿刺技术不熟练,导致反复穿刺或对比剂渗漏,直接影响患者的切身利益及工作的正常运行,甚至引发医患矛盾。N0级护士在独立工作之前必须先做好这两项基本工作。N1~N3级的护士是科室骨干力量,也是个人职业规划的重要阶段,应着重培训独立处理问题、科研及教学的能力。
3.2.3 培训方式和时间安排 分层次培训采用教、学互评的教学方式,由高年资有能力的护士为带教教师对低年资护士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要求、相互促进、循序渐进地学习;由于放射科护理工作特点是人随机转,护士上下班时间不一致,根据这一特点采取多媒体讲座授课、网络视频教学、操作示范教学、情景演练、自学等多种学习方式进行培训,这样各层次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合理的安排;对以小讲座形式的培训,要提前制订学习时间,并合理排班,争取绝大多数人能够参加。
3.2.4 培训目标 制定目标要由小到大,逐步推进,并具有可操作性,做到细化、量化。
3.3 具体、合理、有效的考核方案是确保培训成效的关键 对所学知识采取不定期的抽查、理论考核、科内知识竞赛等方法进行考核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必要手段之一。具体考核方法,不定期检查学习笔记,对笔记内容进行适当的抽问,并对回答效果进行评价,以起到巩固加强所学知识的目的。理论考核则根据不同层次对培训要求的不同,做到有区别、有重点的考核,如N0级每季度考核一次,重点在“三基知识”的考核;知识竞赛使考核形式更灵活,并对优秀者进行奖励,不仅加深了护士对知识的掌握,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学习积极性。而对不同层级护士的读书笔记、小讲座、护理科研论文等的考核,需要严格按计划执行。
3.4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是分层次培训顺利进行的保障 放射科护士分层次培训起步较晚,分层次培训管理不完善,加之各医院工作量、工作方法不一致,很难形成一种统一的管理模式。但存在的问题基本一致,如岗位设立不合理,个别岗位任务重、时间紧,薪酬待遇体现不出劳动数量、质量,晋级机制不完善等。合理利用有限的人力资源、层次结构,设立合理的岗位,实行弹性排班制,对工作量过大、过重的岗位进行调整,维护职工的合法权利,尽量保证每周5 d,每天8 h工作制;薪酬待遇上采用绩效考核制,将护理人员的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量、工作质量、科研教学能力及承担的任务作为考核内容,并将考核结果作为个人奖金分配、职称晋升的依据,充分调动各层级人员的工作、学习热情,最大限度的利用有限的护理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通过1年多规范、系统、循序渐进的分层次培训,激发了护士的学习及工作热情。各级护理人员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急救技能考核合格率较培训前都有明显的提升(P<0.05),这与赵亚芬等[11]的研究一致。技、护配合更娴熟、更默契,检查前准备工作完好率及检查中配合做得更好,使检查更顺畅、图像质量更清晰,提高了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促进了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更有利于学科的发展。分层次培训是一项长期工程,笔者将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完善以适应社会需求,促进放射护理事业的发展。
[1]李雪,曾登芬.医学影像科护理工作手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4.
[2]徐少波,叶志弘.护士核心能力概念和构成要素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8):764-766.
[3]杨桂华.在职护士分层次培训的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10,7(5):223-225.
[4]周萍,况丽,李华.脊柱外科护士分层次培训实践探讨[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4,33(3):291-293.
[5]陈凤英,董洁.民营医院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体会[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5):62-63.
[6]曹沽.上海市大型综合性医院监护病房护理人力资源分层配置模型研究[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09.
[7]王玉芬.护士分层管理研究进展[J].继续医学教育,2014,28(8):47-51.
[8]王贵梅,秦玉霞,崔静萍,等.护士分层次培训需求调查与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7(21):1-3.
[9]徐琴.CT增强扫描过程中碘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和救治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19(8):890-891.
[10]王秀坤.医学影像中心护患沟通不良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4,31(15):59-60.
[11]赵亚芬,徐军.护士分层次培训与考核方法探讨[J].医院管理论坛,2012,29(12):53-54.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卫办[2013]544)。
吴家会(1970-),本科,主管护师,主要从事放射护理管理的工作。
△通信作者,E-mail:2364054859@qq.com。
10.3969/j.issn.1671-8348.2017.24.026
G712
A
1671-8348(2017)24-3399-03
2016-05-08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