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捐赠现象增多:一场“走出去,请进来”的行动学习
2017-09-08
海外捐赠现象增多:一场“走出去,请进来”的行动学习
盛大的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8亿元,用于建立脑科学研究院
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向海外,因而近年来,中国民企也频频现身海外并购的舞台,与此同时,民企背后的中国企业家们向海外捐赠的现象也日益增多。
2017胡润慈善榜显示,期间共有6位企业家向海外捐赠超过1000万元。其中,大多数企业家将慈善资金捐向了科研和教育:盛大的陈天桥、雒芊芊夫妇向加州理工学院捐赠8亿元,用于建立脑科学研究院;许家印向哈佛大学捐赠1.3亿元,用于健康、科学和绿色科技研究;蚂蚁金服的井贤栋向母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捐赠3500万元;经纬集团的陈经纬捐赠了1.8亿元,用于设立“紫荆创新创业发展辅导中心”。此外,也有企业家出资捐助贫困地区的公益事业,比如有些企业家选择帮助菲律宾兴建戒毒所。
不过对于中国企业家的海外捐赠行为,民间也不免有一些非议之声。2014年中国地产商潘石屹向哈佛大学捐款9300万元,成立“SOHO中国助学金”,被网友批评“怎么不捐中国大学”;2016年,所谓“马云向克林顿捐款”的事也在网上炒得火热,而事实上,这只是集团在2005年向“克林顿基金会”这个慈善组织捐款,35万美元的善款是用于艾滋病项目的。
值得一体的是,克林顿基金会作为在防治、救助艾滋病患者方面有着巨大全球影响力的组织,2002年克林顿基金会介入前,发展中国家仅有23万人参与治疗艾滋病,到2013年时已有800万名发展中国家的患者参与治疗艾滋病,艾滋病药价格明显下降。早在2004年,就与中国卫生部展开了合作;2005年2月,时任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与克林顿本人签署了捐赠艾滋病治疗药物的协议,之后双方还设立了“艾滋病医务服务奖学金项目”。也正是在那一年,马云向克林顿基金会捐出35万美元。
《2017胡润慈善榜》前十名慈善家
《2017福布斯中国慈善榜》前十名慈善家
因而有专家指出,对于企业家海外捐款,人们不必抱有褊狭的心态。毕竟除了为善的初衷之外,慈善公益也是符合国外商业“游戏规则”的公关策略。而且就像阿里巴巴集团声明的那样,以此机会,我们可以“认真学习一家国际化的公益基金怎么运作、坚持和保持专注”。
其实,面对越来越热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早在2015年的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国际化专题研讨会上就有过“走出去,请进来,再走出去”的观点。
他认为,“走出去”,就是我们要学习其他国家慈善的模式和经验。“比如美国的公益慈善的市场化、专业化分工做得非常好,有大量的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提供财务、咨询、法律、筹款、战略规划、传播、公共关系、培训等服务,这就值得我们学习”。“请进来”,是我们要请很多国外的朋友来给我们带来好的经验,“像现在的‘基金会中心网’,就是照搬美国基金会中心的模式,而且还有了创新,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基金会的透明指数”,目前基金会中心网为中国的六千余家基金会进行透明度排名。公众可以透明度为依据,选择他们信赖支持的机构进行捐赠。“再走出去”就是中国的慈善机构也需要走出去帮助别人。有关“再走出去”,他也提到了公众对此的不理解:“有人说中国还很穷,还很多人需要帮助,干嘛要出去帮别人?但我们需要走出去,慈善没有国界,这是全人类的一种共同的责任。中国又作为一个过去接受别人帮助的国家,现在我们有条件了,也应该这样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