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成善款流向教育领域:面向未来 影响深远
2017-09-08
四成善款流向教育领域:面向未来 影响深远
2014年4月,支教项目美丽中国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潘勋卓在武汉大学与大学生分享公益故事。
2016年,《慈善法》公布并予以正式实施,慈善活动、慈善组织、互联网募捐等均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捐赠协议也具备了法律约束效应,似乎一切准备就绪,预示着中国的慈善事业开始步入法制化阶段。
与此同时,中国的慈善事业同样需要公众与舆论更多的监督与参与,慈善公益,是善意,也是责任。伴随着如此的大环境,不少企业家(企业)也纷纷投身慈善事业,一定程度上,这代表着他们对社会责任和长远发展的重视,这一点在今年福布斯中国慈善榜上榜的百位企业家(企业)中同样得到了印证。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这100位企业家(企业)现金捐赠数额总数达到了103.8亿元,为近五年最高值,同时也是继2011年后首次突破100亿元,可谓小有惊喜。其中,捐赠过亿元的企业家(企业)共有25位,捐赠数额占到了总金额的87.2%。其中,腾讯主要创始人、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荣誉理事长陈一丹,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和盛大集团创始人陈天桥和雒芊芊夫妇分别以23.7亿元、16.6亿元和7.9亿元的现金捐赠总额名列前三甲。
教育捐赠成企业家慈善新选择
2016年5月22日,46岁的陈一丹在香港宣布捐赠25亿港元(约3.2亿美元)设立全球最具规模的教育奖项“一丹奖”。“一丹奖”由独立慈善信托基金运作及管理,确保此奖永续经营。他因热衷于公益活动,被视为当代中国互联网慈善家的佼佼者。同年,陈一丹在《公益时报》第十三届中国慈善榜上位列榜首,成为新一届中国首善。“一丹奖”奖项设立的初衷在于希望表彰为教育做出卓越贡献的个人或不超过三人组成的跨界团队——包括教师、研究人员、学者、政策决策者及社会运动家等,并根据创效投资的原则向得奖人授予项目奖金。陈一丹曾表示:“‘一丹奖’旨在表彰及支持教育界的创革者。这些先行者以其远见及创新精神,为教育研究及发展带来深远持久的影响。我们亦希望透过此奖项平台,致力凝聚各方展开富有建设性、包容性的对话,聚焦教育议题的解决方案,提升教育的福祉,让世界的下一代受益无穷。”
教育捐赠之所以能在近年成为主流,在于它对“未来”可产生的巨大能量。
同样选择将新慈善方式的目光转向教育的,还有不久前荣获《公益时报》“中国十大慈善家”称号的雷军,他以近一亿人民币的捐赠总额位居中国慈善榜榜单第26位。雷军的慈善之路可以追溯到1997年,199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因感念母校,第6年他便向母校捐赠了14万元,设立“腾飞奖学金”。2012年,正值雷军母校120周年校庆,他又献上“大礼”1000万。根据协议,该笔捐赠资金全部用于设立“雷军奖学金”,并于2013年至2022年期间,每年奖励母校优秀学子50名,每人奖金2万元。而他最大的一笔捐赠则是2016年10月20日向武汉大学捐赠的9999.9999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武汉大学大型科学仪器共享平台和开展交叉前沿科学研究。“我是在陈东升学长的感召之下做出这个捐赠决定的”,雷军说。至于比陈东升2011年向武大捐赠的一亿元所少的那一元,雷军解释,“如果把捐赠的数字看得很重,非要去攀比,那已经失去了捐赠的意义,多与少不是衡量态度与真诚的标准。”
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家(企业)们开始进一步将捐赠聚焦在了著名高校设立专项教育资金及研究中心上——许家印捐赠1.3亿元,用于哈佛健康、科学和绿色科技研究;陈天桥、雒芊芊夫妇捐赠8.1亿元,用于加州理工建立脑科学研究院;蚂蚁金服的井贤栋向自己的母校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捐赠3500万元;河南建业董事长胡葆森,以个人名义向母校郑州大学捐赠1亿元,设立“本源教育发展基金”;熊新翔在过去一年共捐赠3.9亿元,和刘强以伯恩集团的名义向母校电子科技大学捐款10.3亿元,设立“博恩教育发展基金”,分10年完成;姜滨以歌尔集团名义向母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捐赠2亿;阿里巴巴的马云也于今年向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捐赠成立“马云—莫利”奖学金,用于资助该校学生完成学业……
综合另一份胡润研究院发布的《2017胡润慈善榜》数据,我们可以看到:教育领域的捐赠人数显然是最多的,占到了总慈善捐款人数的44%;教育方面的捐赠形态主要为校园建设、捐资或成立各类助学基金会、教师学生奖金、帮助困难学生、捐资各地慈善会等;捐赠方向最多的仍然为母校捐赠,有26位企业家(企业)上榜,但今年的母校捐赠较往年有所下降,非母校的大学教育捐赠日益增多,有6位企业家海外捐赠过千万。
胡润本人曾就该榜单做出评述,“今年是捐赠过亿最多的,说明企业家现在愿意拿出更多的钱,去做更成熟的慈善。”纳税和慈善捐款一直都是高净值人群认为的体现企业家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而在寻找新慈善方式的道路上,企业家(企业)纷纷达成了建立以教育为特色的捐赠行为的某种共识,似乎也预示着他们对于自我形象塑造上有了更为成熟的新选择。企业捐赠作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具体方式之一,在寻求社会责任和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兼容的时候,选择理性的捐赠战略,创造捐赠的价值,并有效促进捐赠价值转化为企业的经济利益,而就长远性来说,高校捐赠不仅能推动公益模式的升级优化,对于企业家(企业)的口碑需求同样也是现实目标的最优选项。
此前在中国某大型教育公益组织任职的邵晴则认为,教育捐赠之所以能在近年成为主流,在于它对“未来”可产生的巨大能量。正如梁启超所说,少年强则中国强,因而教育不仅能产生当下的积极社会影响,还能对未来的人才输送、社会建设等方面起到作用,这是慈善家们看重教育的主要原因。而且“现在教育类的公益机构多了,管理也更具规范性,因而在捐赠渠道更通畅、更透明的情况下,大家会乐于向这类机构捐款。”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内的万余件藏品有不少是来自于校友捐赠。图为博物馆内的织绣展厅。
校友捐赠“反哺”高校建设
放眼国内,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显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复旦大学和浙江大学雄居2017中国大学排行榜前5强,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香港大学和台湾大学荣膺2017中国八星级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大学、中国最顶尖大学队列。全国5所高校跻身中国大学校友捐赠“10亿俱乐部”,39所高校跻身“亿元俱乐部”;其中,清华大学以25.29亿雄居2017中国大学校友捐赠排行榜榜首;北京大学校友捐赠共计21.44亿,名列第2;武汉大学以16.41亿,蝉联前3甲,三校堪称中国校友捐赠最慷慨的大学、中国最受毕业生校友认可大学。
众所周知,一所大学的建设水平,往往依赖于学校用于建设的资金情况,而这些资金有部分来源于政策倾斜,有部分则是来源于校友和社会捐赠。因此,级别越高的大学越容易吸引更多的建设资金,这些资金用于教育校友,校友反哺母校,终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那么,如此寄予美好愿景的高校捐赠实际情况又是如何的呢?
*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于1994年正式成立,是国家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同时也是建国后最早成立的大学教育基金会。2013年6月,该基金会被民政部评为“5A级社会组织”,这是国家对基金会给予的最高级别认证。
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际,润物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中融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清华大学1991届校友陈远为母校捐资亿元设立“清华大学润物基金”,自2011年起,连续10年,每年捐赠不少于人民币1000万元。根据捐赠协议内容,“润物基金”将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理科教授的聘任及待遇改善;为“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聘请名师,参与授课和担任导师等。据了解,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于2009年推出,从3330名新生中选拔出不到100名学生,设数学班、钱学森班、物理班和信息班,力争使进入该计划的学生成长为相关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支持学生基层就业(包括去往西部和基层的毕业生)和学生辅导员的培养;支持校友工作、“清华大学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以及“清华大学启航计划”。
雷军作为武汉大学校友,捐款近亿人民币,开展交叉前沿科学研究。图为雷军在武汉大学2015届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上发言。
除个人自愿捐赠外,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也接受包括国内外企事业、社会团体的捐赠。据最新数据显示,在已公布年报的107家全国性非公募基金会中,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捐赠收入、投资收益、公益支出、净资产总额均位列第一,堪称“全能王”。具体到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2016年度报告中,该基金会2016年度总收入达到18.84亿元(1,884,742,863.01元),其中捐赠收入15.8亿元(1,589,318,748.73元),11.38亿元来自境内,4.5亿元来自境外;基金会2016年度公益支出为7.07亿元(707,027,459.67元),其中“苏世民学者项目”全年共支出1.65亿元,“教育基金”项目全年支出3.08亿;基金会2016年度投资收益2.48亿元(248,944,102.34元),截至目前,净资产达到63亿元(6,301,049,684.52元)。
在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官网上,我们可以看到该基金会目前的六个筹款项目,分别是:苏世民学者项目、清华新百年基金、世界和平论坛、学生培养基金、院系基金和人才基金。所得款项则主要用于奖助学金及助学金、多元化培养基金、师资建设、学科发展、校园建设和社会公益六个方向。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政府民政部正式登记注册的高教领域非营利性组织。基金会每年在学校设立各类奖教金、奖学金、助学金总数达260多项,受益师生近6000人次;每年资助各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项目300余项;筹资同时也支持遍布全校的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如已建成的北京大学体育馆、百周年纪念讲堂、英杰交流中心、图书馆新馆、光华管理学院大楼、国际关系学院大楼、生命科学学院大楼、政府管理学院大楼、法学院科研楼、农园食堂、学生宿舍以及人文学科大楼等等。
2016年5月2日,时值北京大学118周年纪念日及校友返校日,新华都实业集团创办人及董事长、福建省发树慈善基金会(原福建新华都慈善基金会)创始人陈发树宣布向北京大学捐赠1亿元,用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承泽园新校区建设,支持国发院教学科研及双方共建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相关负责人向媒体透露,日前该笔捐赠第一笔资金已按照协议到账,金额为5000万元,用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建设和发展,剩余资金则将按照协议拨付,但具体到账时间尚未公布。
同为捐赠校友的,还有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经济管理系(光华管理学院前身)的孙陶然。如今,他已成为中国最成功的连续创业者之一,曾在公关、媒体、电子产品、金融服务等多个行业六次创业,创办了包括拉卡拉、蓝色光标、考拉基金等在内的多家知名企业。2017年6月8日,孙陶然及拉卡拉将向北京大学捐资5000万元,设立“北京大学拉卡拉教育基金”,从两个方面支持母校的发展建设:一部分用于支持北京大学学生社团的发展,包括校园文化建设重大专项支持和北大团委注册学生社团重要项目支持;另一部分将用于支持光华管理学院的发展建设,设立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拉卡拉思想力研究基金,用于开展思想力方面的研究和智库建设。而在此次捐赠之前,他还曾捐资设立拉卡拉文化素质拓展基金,支持北大人文艺术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
浙江大学校友在120周年校庆之际,向母校捐赠泰山石。
据2016年基金会榜单数据显示,作为非公募基金会的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年度捐款数目超过5亿人民币,年支出额过亿,净资产达到44.4亿元。除此之外,北大教育基金会下还设有自己的专属慈善基金——“北大1991基金”,由北京大学1991级校友共同发起设立,并面向1991级校友进行募集。捐款进入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下设专属账户,并由其开具由国家财政部监制的公益性捐赠收据。主要用于:资助困难在校师生、支持学生社团活动和艺术实践及九一剧场建设、或是经北大1991基金管理委员会与北京大学教育基金会协商一致的其他用途。据北大校友网给出的数据,截止到2016年5月25日上午10点,“北大1991基金”共计接收到320位91级校友、2家校友企业、1家基金会,累计87.1859万元人民币及16827.46美元的捐赠。
*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同样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为武汉大学校友基金会,属于非公募基金会。基金会接受武汉大学海内外校友、校友所在单位及关心和支持学校教育事业的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界人士的自愿捐赠,主要用于支持武汉大学教育事业,用于改善教学设施,包括建筑物、仪器设备、图书资料;奖励优秀学生,奖励优秀教师;资助基础研究、教学研究和著作出版;资助教师出国深造及参加国际学术合作和国际学术会议等。
据悉,1995年至2004年该基金捐赠收入总额达到970余万元;2005年至2016年捐赠收入总额为11.3亿元人民币。其中,2006年基金会的年度捐赠资金首次实现了从百万到千万元的跨越,2011年的年度捐赠收入更是突破亿元大关。随着学校基金会规模的迅速扩大,设立的资助项目也不断增加,基金会在支持学校的人才培养、教学科研、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2005年至2016年,基金会资助学校奖学金、助学金、奖教金及学校发展支出共计超过3亿元人民币。据统计,累计为武汉大学捐款最多的五位校友分别是:泰康保险集团董事长兼CEO陈东升(1.47亿元);小米科技创始人、董事长雷军(1.14亿元);武汉当代集团创始人艾路明、周汉生等(1.02亿元);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1亿元),以及中国诚信信用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毛振华(6000万元)。仅这五位校友,就为武汉大学共计捐款5.23亿元。这些款项,有些被用于进行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有些则是被用来设立奖学金或是资助科研项目。
“武大校友的捐资助建不仅能大大缓解学校的财政预算压力,也使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快的改善。”武汉大学校友事务与发展联络处副处长徐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这样表示。事实上,武汉大学除了有以陈东升、雷军等为代表巨额捐赠母校的校友外,更有数以万计的以小额捐赠的方式感恩回馈母校的校友。2017年6月2日。由武汉大学校友总会、教育发展基金会及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发起的小额捐赠项目“微爱珞珈”,在这一天收到了两笔匿名捐赠,一笔365元,一笔0.01元,而最终统计通过该平台向武大捐赠的校友,达到了13123人次,共计向武大捐赠774608.77元。
艾瑞深中国校友网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武汉大学校友累计为母校捐款16.41亿元,位居中国高校校友捐赠排行榜第三位。以第五套百元人民币的规格来计算,这笔钱重18.87吨,如果将其一字排开,长度约为2543公里——这大约是北京到拉萨的直线距离。
武汉大学除了有以陈东升、雷军等为代表巨额捐赠母校的校友外,更有数以万计的以小额捐赠的方式感恩回馈母校的校友。
武汉大学的万林艺术博物馆便是由校友泰康人寿集团董事长陈东升捐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