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70例

2017-09-08王慧玲王卫国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7年16期
关键词:气虚血瘀中风

王慧玲 王卫国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70例

王慧玲 王卫国

河南省开封市中医院,河南 开封 475001

目的:观察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的效果。方法:选择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中医针灸治疗,两组治疗1个月后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7.1%)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效率(80.0%)(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5.82±12.09)分和(24.34±11.8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7.16±12.55)分和(37.56±12.7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能够促进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总体疗效的,值得临床推广。

气虚血瘀型中风;针灸;注射用血塞通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血管供应区神经功能的缺损,在中医上属于“中风”范畴,其中气虚血瘀型中风内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亏虚,诱因则是情志相激、气候骤变、烦劳过度等[1]。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除了常规症状外,常随有半身不遂、吞咽困难、表达不清等瘫痪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气虚血瘀型中风治疗多选择脱水剂、利尿剂扩张血管,但效果不甚理想。针灸能改善中风患者及的血液流变学,增加局部脑组织血流,改善脑组织超微结构,减轻脑水肿[3]。笔者采用针药联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颇具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我院诊治的气虚血瘀型中风患者140例,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3]。纳入标准:符合气虚血瘀型中风的中医病证诊断标准;均无过往病史,无家族遗传史;病程在半年以内;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合并心、肝、肾、造血系统疾病;妊娠与哺乳期妇女。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男42例,女28例;年龄25~80岁,平均年龄(53.74±6.41)岁;平均病程为(3.07±0.82)年;观察组男38例,女32例;年龄27~87岁,平均年龄(55.45±6.72)岁;平均病程为(2.95±1.08)年。两组患者病程、年龄、性别等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注射用血塞通(哈尔滨珍宝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3020787)0.4g+0.9%葡萄糖 250mL静滴,1次/d;口服银杏叶软胶囊(石家庄市华新制药厂,国药准字:Z20060457),1粒/次(每粒0.5g),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取华佗牌30号2寸针,取穴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等,直刺0.5寸左右,提插泻法,1次/d。两组共治疗观察1个月。1.3 观察指标 疗效评定:采用《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3],评价方法为[(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基本恢复:≥81%;明显进步:≥56%且<81%;进步≥11%且<56%;无效:<11%。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4](CSS)进行评分,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0分为最低分,45分为最高分,分数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 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5.82±12.09)分和(24.34±11.8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7.16±12.55)分和(37.56±12.7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与肢体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治疗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气虚血瘀型中风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该病多发生于年老体弱者,具有病情蔓延迅速、发病突然特点[5]。病情蔓延迅速在发病初期临床表现病症尚不明显,随着病程的发展,病情严重者可陷入昏迷,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

针灸治疗是通过对经络穴位的温热性刺激,以增强肢体气血运行,而达到调和气血、温经散寒的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循环等系统均有一定的促进和调节作用[6-7]。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针灸内关、极泉、尺泽、委中、三阴交、足三里能够疏通调节局部经脉之气血,进而缓解肢体的麻木和僵硬;其也能够明显降低再灌注后自由基水平,从而使红细胞的膜性结构得到保护、流动性得以改善[8]。针灸也可抑制脑缺血及再灌注造成的自由基损伤,减轻脑水肿[9];对血脂有较明显的良性调整作用,可使高血脂和高胆固醇患者血液中的胆固醇明显降低[10]。本研究显示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为(15.82±12.09)分和(24.34±11.85)分,都明显低于治疗前的(37.16±12.55)分和(37.56±12.79)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药结合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能够促进恢复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提高总体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1]邓树峰.温针灸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效果研究[J].医药前沿,2016,8(04):318-319.

[2]聂斌,池响峰,袁智先,等.扶阳灸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肌痉挛、运动功能及ADL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9):1040-1042.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协作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试行)[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55-56.

[4]佚名.脑卒中患者临床色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

[5]李佩芳,刘霞,苏毅.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23(12):1126-1129.

[6]吴殷夏,孔雪倩,唐元如.穴位贴敷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5):504-506.

[7]岳增辉,叶禹,李良,等.脑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研究概况[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6(10):916-918.

[8]周海纯,庄哲,郭蕊珠,等.激光共聚焦观测针药法对气虚血瘀型中风大鼠NSC分化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6,35(03):355-358.

[9]储瑾,唐军,姚红霞,等.中风复元方联合针灸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18(05):85-87.

[10]熊云,艾尼瓦尔·买明.针灸配合按摩治疗气虚血瘀型肩-手综合征60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5,13(16):86-87,96.

王慧玲(1982-),女,汉族,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内科。E-mail:364839057@qq.com

R255.2

A

1007-8517(2017)16-0094-02

2017-06-20 编辑:梁志庆)

猜你喜欢

气虚血瘀中风
自拟芪龙头痛汤治疗气虚血瘀型偏头痛的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胃痛的临床疗效探讨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推拿配合针刺治疗中风后气虚便秘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血瘀证源流考
神奇T恤助力防止中风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血瘀与活血化瘀在斑秃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