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体系研究

2017-09-07韩业文张娜孙金星

中国校外教育(下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工学思政

韩业文++张娜++孙金星

“工学结合”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一项重大改革,这一新型教育模式的特点是将课堂教学与就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实现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该模式的普遍应用为国内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拓展了新的平台,丰富了教育资源、完善了教育载体。根据“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不断创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共同促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展,从根本上提高此类院校学生的就业实力,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更大作用。

工学结合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创新高职院校的教育功能是为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输出具有优质综合素养的应用类人才,在此过程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可以通过学校与企业间的共同合作全面提升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工学结合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传统的校园式的育人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要点融入实习实训中,丰富教育资源,提高其育人实效。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

“工学结合”人才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要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课堂教学、实习实训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人员的趋于多元化。“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面临观念、心理及职业道德素养等方面的重大调整。在学生参与企业实践活动时,对其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和企业自身的文化类型及运营理念相结合,通过企业实例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及敬业精神,使其感受到职业道德在实际工作中的重要性,并将在学校学到的职业道德理论付诸于现实的职业行为。既需要辅导员和专业老师的疏导和教育,又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了解企业,懂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将学校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紧密联系起来。此外,除了在工学结合模式中全面提倡老人带新人的做法外,同时应该不断对学生进行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以更具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从根本上强化他们的职业素质。

二、“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有所增大。在利用工学结合模式培养高职生的过程中,必须以学校教育为基础,进一步鼓励学生脱离校园并走向社会,在实际工作岗位上体验从业者思想政治修养的必要性。此时,由于学生同时具备在校生和就业者的身份,因此需要同时受到学校与企业的管理,而学校与企业的教育体系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对学生思想状态产生影响,进而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方式,这种现象在学生群体中增加了不可控性,造成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的难度加大。

2.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差异对学生的整体状态产生极大影响,特别是在其政治素养、思想品德、人际交往及职业品格等方面存在诸多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别是学校以单纯的长期性教育为目标,而企业则以追求盈利为目标,双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初衷也以此目标为核心。因此,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比较单一,并且两种教育活动的融合性有待加强。这就需求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岗位规范或职业标准为主要内容展开。

3.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目前,高职院校存在不同程度的重专业、轻素质,重技能、轻人格的功利化育人倾向,甚至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增加实训实习力度,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采用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难以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再加上不少教师缺少必要的企业实践经验,很难理解企业对人才的客观需求方向,因此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校园人才无法满足企业需求的现象。而学校在参与工学结合模式的过程中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又进一步影响了学校与企业的良好对接,导致教师难以培养出符合企业客观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制约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4.“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结合不够紧密。学生在企业实习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施教主体,应该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共同实施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实现学校教育管理与企业管理的紧密结合与相互配合。但从实际调查中发现,在此模式下企业发挥的作用未达到预期效果,主要是因为企业以盈利为主,对利益追求程度高,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通常考虑到成本问题,再加上人才存在一定流动性,因此不少企业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与学校的互动不强,校企合作教育管理结合得不够紧密。

5.“工学结合”培养模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多元化体系还没有完全形成。高职生源类别多样、层次参差不齐,使思想政治教育难度提升,而当前国内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建立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体系,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和途径不够丰富,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三、“工学结合”模式下构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体系

(一)加快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

1.精心打造由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专业课、社会实践等构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体系。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融入教材中和课堂内,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并对其产生进一步探索兴趣。通过这种模式还可以提高思政教育的趣味性和潮流性,贴近时事热点话题、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统筹形势与政策、创新创业、主题班会、就业指导等课程,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统一设置、统一部署、统一落实,确保其有效性和教学质量的高效性,通过学习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就业技巧,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3.突出职业道德教育。把企业文化、企业员工守则、企业员工的职業道德标准等作为一线教材,拓展教育内容。根据学生未来从事的不同职业的特点,把相应职业道德及文化制度合理融入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使其得到针对性教育资源,培养他们正确的工作观念、爱岗精神及诚信品质,使工学结合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发挥真正作用。

4.增加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从心理学角度培养学生的完善人格和正确心态,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心态和抗压能力。进而使其真正步及工作岗位时也能尽快适应企业环境。endprint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路径体系

1.牢牢占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阵地,凸显职业教育特色。在工学结合模式下,必须从根本上巩固思政教育主体地位,确保学生能从内心爱上思政课堂并从中得到实际收获,在此过程中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全面促进思政教学创新。创新教学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将理论知识与企业生活融会贯通,让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更加贴近学生生活、符合企业需求,引领学生将所学理论应用于企业实习和个人成长中,指引学生的人生道路。

2.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阵地,培育学生综合素质。校园文化要发展和升华大学生的兴趣,倡导高雅纯正的趣味,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搭建大众化的校园文化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融合。通过提炼大学的精神气质,凝练和传扬校训、校歌、校风,弘扬古今中外的优秀经典,培养知恩感恩、追比先贤的精神品质;通过开展文明课堂、文明寝室、文明竞赛等活动,培育学生尊师重教、注重礼仪、团结互助、友爱他人的思想品德;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等精品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典型挖掘和培育,用身边人的典型事迹教育和影响学生;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优秀毕业生进校园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讲解各行业的职业道德与企业实践经验,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打造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载体,努力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助推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3.运用新媒体平台,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效度。当今新媒体对大学生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普遍的渠道,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传统优势与信息化技术的高度融合,发挥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作用,通过微信、微博、各种手机应用软件让学生了解最新时事政治和国家大政方针,巩固在课堂上学习的思想政治理论的效果,增添其学习思想政治理论的兴趣。学校应着力构建体系化网络教育平台,建设强有力的网络思想教育队伍,主动占领网络思想阵地,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4.寓思想政治教育于实习实训与实践之中。在外出实习过程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实习进展,随时把握学生在不同实习环节的思想变化,并依据实际情况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校内基地实训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把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且在实训中合理融入企业文化、生产管理、质量控制、行为规范等内容,让学生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于实训中的各个流程;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应该要求学生学习企业家的创业精神、技术人员的钻研精神及一线工人的吃苦精神等,让他们充分体会到实践的意义,了解企业运营与发展,真正提高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效果。

5.发挥校企合作的优势资源,注重思想教育的渗透。充分发挥企业在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是“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注重发挥企业党组织、工会的作用。企业党组织要肩负起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接班人的责任,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企业工会要通过开座谈会、谈心和举办各种活动等方式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开展培训与互助活动;通过企业管理人才或技术人才向学生传授管理与开发技能,帮助学生迅速适应企业要求,提高职业素养。

6.搭建学校和企业相互配合的平台。学校要帮助企业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专业课老师要定期到企业了解学生实习情况,专职辅导员可以下企业帮助企业教育和管理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可以通过网络邮箱、博客、手机短信等方式关怀、引导学生。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不仅在实习中积极努力做到以身作则,还要协助教育者教育其他学生。企业同时也要积极配合学院管理和教育学生,遇到问题要及时与学院沟通,形成学校育人和企业育人的合力。

7.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服务体系,落实政策,完善措施。推行宿舍走访与服务制度;完善家庭困难生认定与资助制度;健全心理危机咨询与干预制度;严格突发事件报告与处理制度;;搭建人性化的就业服务制度;家校互动联系制度等服务体系切实解决学生实际问题。完善实习学生管理办法,签订工学结合实习协议,商定校企突发事件处理预案,通过安全防范教育大会,岗前安全操作培训,召开学生座谈会等措施强化安全教育防范措施,及时消除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确保“工学结合”模式的顺利实施。

(三)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体系

1.加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建设,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工作者承担着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首先确保其自身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技能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高职院校必须不断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相关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鼓励他们先从自身体会工学结合模式的内涵,进而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2.完善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增强辅导员的工作能力。要想培养出最符合社会需求的高职人才,就离不开优秀的辅导员队伍。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工作能力,使其既具备良好的学校管理经验,又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在其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发挥自身优势,达到良好思政教育效果。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专业教师应该从自身着手,提高正确的思想政治素养,定期参与相关培训与进修,并且合理参加企业实践,成为一支具有优良思政素质的教师队伍,进而在教育工作中发挥更好的教育功能。

4.做好企业兼职队伍建设,发挥企业员工教育的作用。通过企业与学校的互相配合构建科学的思政教育体系,利用企业员工兼职队伍参与到学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和学校专职教师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对学生的思政教育。

5.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强化学生“三自”功能。把学生干部及党员等骨干分子组织起来,将其作为思政教育榜样,帮助学校共同完成思政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大学生骨干队伍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实践能力,打造出一支整体优秀的学生骨干团队,提升学生干部自主教育、自主管理、自主服务功能。

(四)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体系

1.建立党政齐抓共管的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把高职院校的党政工作视为学校管理工作重点,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带着指导作用,制定合理的思政教育方案,与学校工会等组织共同组成思政教育工作小组,依据方案计划完成学校的思政教育工作,实现党政齐抓共管的目标。

2.完善制度建设。通过不断尝试与实践合理建立与完善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制度,逐步实现学生教育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制度化,为大学生人才培养和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制定科学的思政教育体系,合理发挥工学结合模式的应用效果,从不同角度完成思政教育工作目标,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3.构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机制。建立一个规范的考核体系,使其在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中发挥实际作用,可以客观评价教育效果,为后期教育活动的实施与完善提供思路。在这一考核体系中可以设立工学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个人档案,将此过程中的实际教育流程详细记录于档案中,学校可以依据档案内容完成对学生工学结合模式思想政治学习效果的评价。同时还需要完善与此评价考核体系相关的配套评价机制,通过全面评价完成对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激励。

总之,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创新离不开教育工作内容体系的创新、教育工作路径体系的创新、教育工作队伍体系的创新及教育工作保障体系的创新,合理利用当今时代的思政教育资源,借助现代化创新平台及创新教育方式,从不同路径完成对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明達,马万锋.适应高职工学结合模式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索[J].教师论坛,2014,(01).

[2]陈少珍.“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的构建[J].科教文汇,2011,(05).

[3]聂燕丽.论工学结合背景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J].南方论刊,2011,(03).

[4]张显栋.构建“工学结合”模式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J].华章,2011,(20).

基金项目:2015年山东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思想政治教育专题研究)项目(编号:J15ZC29)。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工学思政
盐工学人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盐工学人
——沈 妉
思政课“需求侧”
盐工学人
——李 琦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