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拓展训练
2017-09-07寻兴浩
寻兴浩
新时期的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按照新课标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以此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体育教学课堂上开展拓展性训练应把握的要点进行来分析研究,就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融入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进行了说明。
心理拓展训练小学体育应用价值一、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应把握的要点
1.统筹安排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教学。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要根据校内的体育运动器材、校园环境等制订心理拓展训练课程校本计划,以便使体育锻炼与心理拓展训练实现有机结合,确保在教学中有计划、有组织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
2.遵循学生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时,应按照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遵循小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结合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情况,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出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的教学方案,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3.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拓展教学。因为新时期的教学不是贪大求洋,而是实在的教学,并在教学中让学生有所发展,所以可以在体育教学中采用传统体育教学项目,如盲人足球、地雷阵、背夹球、信任背摔等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并对传统训练项目进行合理创新,让学生觉得新鲜而好学。
二、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融入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
1.融入心理拓展训练是素质教育教学的要求。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的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的运动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意识及发展健康心理品质的能力。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个人品质和意志,让学生的生理机能与心理机能得以共同发展,并借以提升学生增强班集体的创新力与凝聚力,让学生在良好的班级环境下成长。其次,教学中融入多样化的心理拓展训练活动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的同时,实现学生适应领域的学习目标和团队协作意识。比如,开展协作项目能够让学生有效的让学生对抗孤僻、不合群的个性特点,让学生能够认识到有同伴合作更容易解决困难,并重新定位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从而强化团队合作意识。
2.融入心理拓展教学活跃课堂。单一的体育教学活动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方法、教材内容、教学目标、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教学效果也是不同的。但教学方式大多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就须反反复复的讲解和示范,致使教学方式单一教学内容干瘪,教师不能够满足新时期小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求知要求。心理拓展训练的介入能够让教师的教学引导方式变为体能活动,操作方法简单,无需进行复杂演练,具有不确定性与新颖性的特点,能够将小学生的交往活动、意志活动、情意活动及体能活动融为一体,训练形式多样化,教育价值极高,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教育性与趣味性。所以说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教学中融入心理拓展训练,能够丰富教师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并在学生的心理健康领域、身体健康领域、运动技能领域及运动参与领域参与素质教育教学,以此来做到开拓学生的视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健康水平,还能让体育课堂生机勃勃,达到教师爱教,学生爱学之目的。
3.心理拓展教学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学要求在体育课堂中开展拓展训练时,需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制定教学方案,同时为学生营造训练环境与训练条件,整个教学过程以学为主,学生能够在心理拓展训练中发展动手能力与创造思维,教师在心理拓展训练中的作用仅限于诱导或启发。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能够让教师更新教学理念,如教师和学生转换师生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以学生为本,使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让学生真正参与到体育教学当中,进而构建高效体育课堂。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是对传统的体育教学的“扬弃”,是对传统教学有益部分的吸收和使用,能够解决学生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的诸多不变,能够让小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克服现实生活中在家养成的逞强、自负、逆反、焦虑、孤僻、嫉妒及恐惧等心理障碍,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时要注意在体育教学课堂开展心理拓展训练时,要遵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基础,不可冒进,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确保体育健康与教学的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让学生可以在心理拓展训练中切身体验训练情境,主动参与训练活动,让学生在新时期的体育与健康教学中受益。
参考文献:
[1]张朋,阿英嘎.健康促进:体育教学开启生命教育与责任融入[J].体育科学研究,2016,20(01):69-73.
[2]付曉蒙,毛振明.中小学体育与健康知识教学内容体系的研究:通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分析探讨体育知识量[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1):50-54.
[3]李斌.基础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变迁、冲突及其整合——基于价值论的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03):88-9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