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形有声,循序推进
——基于右脑开发的初中英语读写迁移过程探讨

2017-09-07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林兰花

疯狂英语·新策略 2017年3期
关键词:右脑有形导图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兰花

有形有声,循序推进
——基于右脑开发的初中英语读写迁移过程探讨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教师进修学校 林兰花

写作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难点,但是目前的教学中存在教师指导与学生思考之间脱节的现象。本文从右脑开发的角度,认为通过有声思维的方式,加上让学生画、写结合,能有效促进学生习作中思维的形成,提高学生英语读写的迁移能力。

初中英语;写作困境;右脑开发;有形有声;教学策略

“读写结合,有效迁移”是指导学生写作的重要经验,但在目前的情况下,一般教师们都感觉指导难以入手。对于班级中的学困生而言,他们连基本的词汇与语法都没有过关,要达到娴熟的写作表达更是难上加难,如何针对学困生的学情实际开展写作指导无疑是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

1.反思: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为何遭遇困境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书面语言的组织离不开思维的引导。笔者认为目前初中英语写作教学之所以质量不高,是由于教师缺少对写作思路的引导,这种引导的缺位表现在:

首先,教师把自己的思路或者他人的思路强加给学生,究其实质还是灌输式教学,这样一来,学生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没有自己的思路,因而也就不会有流畅的写作。无法真正激起学生内心的思维涟漪,也就无从提高写作教学的质量。

其次,学生的思维水平远没有达到足够的抽象水平,师生之间有一道明显的鸿沟。对于初一学生而言,他们在小学接触的教学大量是直观化的,到了初中,抽象的语言教学让他们措手不及。

再次,教师对于学生写作思维过程的监控几乎无从实施。由于思考的过程是内在的,教师无法探查到学生是如何思考的,因而也就无法引导学生往合理、科学的方向去思考,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求他语句通顺、用词准确、语言规范,学生却不知道怎么去做,最终只会问题不断。

2.启发:关于右脑开发的一些思考

心理科学的研究告诉我们,大部分人的大脑左半球在思考、阅读与写作上有独特的优势,而右半球则对图形、动作、声音等形象信息特别敏感,开发右脑有助于促进左脑的思考顺利进行,减轻左脑工作的负担。笔者认为,右脑开发其实就是通过图形、声音等学生可以实实在感知的信息为依托来引导思考。在幼儿园,经常可以看到小朋友一边搭积木,一边自言自语着“我做什么、我该怎么做”之类的话。还有,在成人人群中,看到最多的是老年人,对于一些事的处理也会有自言自语的现象出现,这应该是老年人大脑出现萎缩后,思考问题变慢时不得不借助的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些都说明在无声思维遭遇困境的时候,有声思维与形象化的帮助是人思维顺利进行的重要工具,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认为开发右脑思维,对学生进行有形有声的英语写作指导是良策。

3.对策:有形有声的英语写作教学

这里的“有形”是指在指导写作过程中师生共同创造一种直观工具,这种工具可以是直观实物、图片、文章框架图,也可以带有文字,但前提是必须比一般的指导更为直观易理解。“有声”,指的是写作过程中,学生需要把思考的内容口头表达出来,调动嘴巴与右脑的参与。具体指导过程如下:

3.1 词汇牵引,强化文本记忆

遵循读写结合的规律,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必须渗透对于文本结构、句式上的指导,为学生进行写作打下基础。任何一段文字,总有它表达的结构,这种结构是内在的,却可以通过有形的思维导图来表征它。思维导图是形象化的文本,文本是抽象化的思维导图。借助形象化而精练的思维导图,给学生记忆文本提供了框架与方便。

为了便于学生记忆,笔者还运用了关键词汇串联的方法,尝试让学生将文本中难以记住的关键词汇拿出来,串成一条提示线,在尝试背诵的过程中,如果感觉已经记住这个词所代表的句子,就可以删去这个词,直到词汇串消失,就顺利记住了课文。

比如:仁爱版英语八年级上册Unit 2 Topic 3 Section C的一篇阅读短文 “Keeping Healthy”,在本课的教学中,首先,可以通过有形的思维导图给学生提供文本框架:

其次,第一次在教师的引导下,给出关键词汇:“First... have healthy eating habits... breakfast... Fruit and vegetables, Second... playing sports... first aid... Third... be happy, Finally... stay away from...”,要能根据这个思维导图及关键词完成有声的复述,等这一步完成了,可以将它改为“First... have..., Second... playing..., Third..., Finally...stay...”,再次让学生复述,直到不用这串词为线索也能复述出来。近年来,笔者坚持让一线教师用这中有形有声的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复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为学生语言的笔头输出赢得了先机。

3.2 替换改写,转换文本思路

思维导图是学生借以有形思考的一种工具,在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巨大。如果教师以课文为范文进行写作指导,就有必要师生合作,画出文本的思维导图,如果是教师的示范文章也要同样画出,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师生合作,画示范文章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重在把学生不明白的地方画具体,如果是学生掌握的部分,则可以简图。

第二步:根据学生自己熟悉的功能话题替换思维导图中的词,制作一张新图。比如: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 1Topic 3 Section D的写作练习,所给的范文是介绍主人公Bai Lili的个人信息,那么教师可以替换成Kangkang的个人信息,然后学生可以使用文本里面的功能句,只要对人称和某些个人信息做些变动就可以了。

第三步: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导图练习口头表达,并说给同伴听,听后互评。

第四步:边说边写成文,并检查有否为病句。

很明显,在上述改写的过程中,教师十分注重口头表达即有声表达,口头表达的有声思维可以将语言“内化于心”,也有助于内在语言最终“外化于文”。

3.3 有声评价,提升写作能力

写作评价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一般的评价是由教师进行无声评改与打分,这种评改虽然有其权威性,但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这种无声的评改也容易导致学生事后不再反思的坏习惯。笔者觉得要重视学生在课内的同伴有声互评,一般来说课内互评可以分成4人小组,由组长分别读一个人的文章,另三人进行评议,被评议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在这样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对集体活动进行秩序管理与行为肯定即可,为学生的自主听说留出时间。每个学生可以接触到组内其他人的作文,而且可以获得组内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在不断地说与听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了提升。

写作评价的重点是对学生在写作中的优点作出肯定,比如书写端正、正确运用课文中的句式等。组内评价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以相互学习的心态进行,防止互相讽刺与打击,营造良好的合作氛围。

由上可见,基于右脑开发的英语写作教学和有形有声的教学手段,最主要的是放手让学生来说、来画,大胆地想,在实际操作中激发他们的右脑资源,减轻左脑思考的负担。由于不同学生的智力水平与结构会有差异,这种写作方法为学困生写作质量的提高提供了一条可行的方法,也为一线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可行的途径。

白会凌,王健燕,白日升. 2008. 基于“有声思维”策略的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设计[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4(4).

陈燕. 2011. 主述位理论及其在高中英语写作连贯性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8):301.

刘润清. 2002. 关于英语教学大纲改革——从分离式教学大纲到统一课程标准[J]. 外语教学与研究(6).

猜你喜欢

右脑有形导图
从无形到有形 化复杂为简单
从“有形覆盖”迈向“有效覆盖” 不断提升基层党的建设质量
烃思维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未定义
高中数学如何加强右脑开发
第6章 一次函数
精致概念,化“无形”为“有形”
右脑开发是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