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骨上突变异数字化X线征像分析

2017-09-07吕正飞孙玉宁韩为清孙志涛车万福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鸡西158100

当代临床医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放射学胸骨锁骨

吕正飞 孙玉宁 韩为清 孙志涛 车万福(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鸡西158100)

胸骨上突变异数字化X线征像分析

吕正飞 孙玉宁 韩为清 孙志涛 车万福
(鸡西矿业集团总医院放射科,黑龙江鸡西158100)

胸骨上突是原发于胸骨柄的解剖变异,临床比较罕见。据统计发生率约0.6‰~1.0‰[1],杨汉卿统计发生率约1.0‰[2]。本文通过对5例胸骨上突X线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该种变异的数字化X线影像特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搜集我院2007年11月至2016年4月经X线诊断的5例胸骨上突患者,其中男3例,女2例;年龄43~57岁,平均年龄51岁。均在拍摄胸部X线正位片时意外发现,无胸部既往史、外伤史、手术史,无胸壁疾患,双肺无重大疾病。

1.2 检查方法所有受检者均使用数字化X线摄影检查胸部正位片及胸部透视。其中美国Kodak DirectView CR950计算机X线成像系统检查2例,美国GE Definium6000直接数字化X线摄像系统检查3例,并使用意大利GMM OPERA 1000mA多功能数字化X线机给予胸部多体位透视证实。

1.3 评价方法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副主任医师分别对变异的X线图像进行盲法评定分析,包括变异部位、形态、大小、数目、密度、周围情况等,如有分歧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

2 结果

见表1及图1-3

表1 X线检查情况

3 讨论

3.1 临床表现(1)胸骨的变异在临床上并不少见,胸骨在发育过程中可出现胸骨体各节化骨核部分或完全不融合,胸骨上小骨、胸骨旁小骨、胸骨裂、胸骨孔、胸骨一体化、胸骨体分节及胸骨体左右不对称等多种正常解剖变异。(2)胸骨上突变异比较罕见,男女均可出现,本组及文献病例均发现于成年人,以45~55岁区间居多,文献资料年龄最小者23岁[1]。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有学者认为是额外的二次骨化中心过度生长的结果。笔者认为还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长,胸骨有机成分减少,无机成分增加,表现为钙化明显,骨质疏松以及在关节面或关节缘处出现骨性突起或骨质破损等改变有关[3]。胸骨随年龄增长的形态变化较为明显,并在成人年龄推断中具有显著优势,肖冬根等[4]提出男性胸骨年龄推断的观测指标之一就是胸骨柄第1肋切迹前缘侧向骨突。随着骨骼生长发育的结束,胸锁关节和第1肋较早就发生严重退行性变[5],也有可能促使胸骨上突的形成。(3)体格检查双侧锁骨上窝单侧性或对称性稍变浅,锁骨胸骨端下可触及与胸骨柄相连的条状硬物,无压痛,无移动。胸骨上突变异临床上无明显症状,症状体征轻微者,仅有胸部不适感,可能为胸骨柄上突极度缓慢生长过程中对周围组织结构的推移、刺激所致,临床不易发现,单独出现临床无显著意义,多在胸部透视、摄片时意外发现。如同时伴发颈肋变异,可出现压迫上肢神经、血管的症状,如锁骨上窝闻及收缩期杂音,可能为锁骨下静脉被颈肋压迫所致。

图1 a—1b为同一患者病例1:右侧胸骨上突,第1前肋端下移

图2 病例2:右侧胸骨上突,锁骨胸骨端明显肥大

图3 病例4:双侧胸骨上突,双侧颈肋

3.2 X线表现X线检查是诊断该变异的主要方法。正常第1前肋端与胸骨柄外上缘相连,紧贴于胸锁关节的外侧,而胸骨上突变异是锁骨胸骨端下方与第1前肋之间可见由胸骨柄发出自内向外走行的牛角状、尖角状、手指状骨性突起,其内可见骨小梁结构,骨皮质与胸骨柄皮质延续,相应锁骨胸骨端胸锁关节面可变形。由于多余的骨性上突占据了位置,致使第1、2前肋端位置向下移位,第1前肋端下移至胸骨柄下缘,第2前肋端自正常胸骨角水平下移至胸骨体上段,构成胸肋关节,相比之下,第1前肋端下移比第2前肋端更多见。还可同时出现颈肋,第1肋骨叉状肋[6]、锁骨胸骨端肥大等异常。第1肋骨先天性变异或畸形常与颈肋同时存在[7],颈肋的出现可能是患侧第1前肋位置下移后,上方距离增宽引起,使胚胎颈部的肋突继续发育增长形成的。

本组共计8个骨突长度在1.0~3.2 cm之间,形态为牛角状、尖角状等,以牛角状多见(共5个);既可双侧对称性出现,也可单侧出现,本组病例双侧3例,单侧2例(均为右侧);出现第1肋骨前端位置下移5例,同侧锁骨胸骨端增大3例,颈肋4例。

本组5例均符合胸骨上突的X线表现。胸骨上突还有真性胸骨角、解剖学胸骨角、肋胸骨突、胸骨柄犄角状骨突等名称[8-9]。笔者认为前两者易与临床上骨性体表标志“胸骨角”混淆,而后2者存在部位笼统、形态单一的局限性,结合国外著作[10]名称还以“胸骨上突”为妥。

3.3 鉴别诊断胸骨上突作为一种骨骼变异虽无临床意义,但应注意避免将其误诊为肺部、纵隔或骨病变。必要时结合胸部多体位旋转透视或右前斜位摄片能更好地显示变异的胸骨柄,详细阅片观察,诊断不难。常与以下3种骨病或变异进行鉴别(1)骨软骨瘤:胸骨柄不是其好发部位,上突远端未见钙化灶,可排除骨软骨瘤的可能;(2)成人胸骨上骨变异:胸骨柄上侧缘旁可见游离的小骨赘影,边缘光滑,胸骨柄和第1前肋的位置形态均正常;(3)第1肋软骨发育性变异与第1肋骨不连:第1前肋位置正常,但是形态短小,与胸骨柄上侧缘角状骨性突起遥相呼应,中间无任何组织连接。

综上所述,胸骨上突变异根据X线特征即能确诊。随着多层螺旋CT(MSCT)的广泛应用和发展,MSCT可对胸骨进行多平面重组(MPR)和三维成像,对研究胸骨变异提供了更好的影像学条件[11],目前尚未见应用MSCT的后处理技术显示胸骨上突变异的文献报道。

[1]周亚平.真性胸骨角11例临床分析[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2,12(6):819-820.

[2]杨汉卿,邹一砖,陈林军.胸骨上突(附7例报告)[J].临床放射学杂志,1999,18(5):307.

[3]王福磊,李海田,田雪梅,等.胸骨形态变化与年龄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2,27(4):286-289.

[4]肖冬根,刘栋梁,施华戈,等.根据胸骨形态变化推算年龄的研究[J].中国法医学杂志,1987,2(4):210-213.

[5]Schmitt W G著,张本固,译.不同年龄胸骨柄与锁骨和第一肋的关节连接—人类学研究的结果[J].放射学实践,1990,5(3):129-132.

[6]吕正飞,于宝林,姜东石,等.双侧真性胸骨角伴颈肋、叉状肋变异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24(7):1047.

[7]White JC.Congenital malformations of the first thoracic rib[J]. SGO,1945,81:643.

[8]耿军祖,蓝琦,李长勤.真性胸骨角1例[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2,26(10):703.

[9]薄茂盛.胸骨柄犄角状骨突(附7例报告)[J].中华现代影像学杂志,2005,2(9):674-675.

[10]Theodore E.Keats,Mark W.Anderson著,肖慧,等译.正常X线变异图谱(第七版)[M].福建: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441.

[11]马得廷,王霞,王立民,等.多层螺旋CT显示正常胸骨及胸骨病变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620.

10.3969/j.issn.2095-9559.2017.04.069

2095—9559(2017)04—3282—02

2016-06-28

猜你喜欢

放射学胸骨锁骨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胸骨柄体脱位一例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2021年总目次
板型胸骨固定系统与爪型胸骨固定系统在心脏手术中胸骨固定中应用效果比较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放射学实践》入选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
老年患者正中开胸术后胸骨哆开的原因分析与防治措施
双侧胸骨肌与胸锁乳突肌相连变异一例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