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中元12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2017-09-07张洋,尚师
张 洋,尚 师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2.沈阳中元种业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22)
玉米新品种中元128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张 洋1,尚 师2
(1.辽宁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辽宁 沈阳 110161; 2.沈阳中元种业有限公司,辽宁沈阳 110122)
中元128是沈阳中元种业有限公司以玉米自交系ZY30为母本、ZY350为父本选育而成的中晚熟玉米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耐密植、抗病、抗逆性强、品种优良,增产潜力大,适宜在辽宁省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玉米;品种选育;栽培技术
玉米是辽宁省第一大粮食生产作物。2015年玉米种植面积已达到241.7万hm2。近年来,随着新品种选育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玉米产量逐步提升,经济价值日益凸显,对高产稳产、耐密植、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玉米品种需求逐年增加。沈阳中元种业有限公司2010年就针对市场需要开展了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工作,育成了中元128,该品种丰产性好、耐密植、抗病、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中元128是由沈阳中元种业有限公司于2010年在海南岛以自选系ZY30为母本,以自选系ZY350为父本杂交组配而成的单交种。
母本以C8650×沈137为基础材料,通过S1、S2低世代大群体高密度增压选择,选抗倒性好,不空秆的优良穗行经连续自交10代于2007年育成。
父本以Q1261×美国杂交种为基础材料,选择穗行多,不秃尖,抗性好的优良单株经连续自交10代于2010年育成。
中元128于2011年在公司省内中晚熟组品比试验中表现突出,2012年推荐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顺利晋级到2013~2014年辽宁省中晚熟组区域试验,同时2014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产量及抗性均达标,于2015年初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辽审玉2015-1-16)。
2 杂交种特征特性
辽宁地区春播生育期130 d,同于对照种郑单958,需活动积温2 886.0℃,属中晚熟玉米品种。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叶缘紫色,苗势强。株型上冲,半紧凑,株高305 cm,穗位高141 cm,成株叶片数22片。花丝绿色,花药绿色,颖壳绿色,雄穗分枝数7~14个。果穗长锥型,苞叶长度中等,穗长20.7 cm,穗行数16~18行,粉轴,粒深,籽粒黄色,粒型为半马齿型,百粒重38.5 g,出籽率83.2%,外观品质上。
经品质分析测定,籽粒容重742.0 g/L,粗蛋白含量10.93%,粗脂肪含量3.82%,粗淀粉含量73.21%,赖氨酸含量0.34%。
2013~2014 年两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中抗大斑病(1~5级),感灰斑病(1~7级),感弯孢菌叶斑病(1~7级),感茎基腐病(1~7级),感丝黑穗病(病株率0.0~11.9%)。
3 产量表现
3.1 预备试验
2012 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预备试验,5个点次全部增产,最高产量 951.7kg/667m2,平均产量 866.0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0.1%,列所有参试品种第8位。详见表1。
表1 2012年辽宁省中晚熟组预备试验结果
3.2 区域试验
2013 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初试,5个点次全部增产,最高产量 906.3 kg/667m2,全省平均产量 740.2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6.7%,居C组第9位。2014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复试,7个点次增产,1个点次减产,最高产量 1 030.6 kg/667m2,平均产量 866.3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居C组第10位。详见表2。
3.3 生产试验
2014 年参加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10个点次全部增产,最高产量1 038.6 kg/667m2,平均产量869.8 kg/667m2,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3.7%,居生产试验中晚熟C组第3位。详见表3。
表2 2013~2014年辽宁省中晚熟组区试试验结果
表3 2014年辽宁省中晚熟组生产试验结果
4 适宜种植区域
该品种适宜在辽宁省内≥10℃活动积温在2 800℃以上的中晚熟玉米区种植
5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5.1 合理密植
该品种植株清秀,透光性能好,冠层结构合理,能活杆成熟,属于高光效品种。通过对影响其产量的主要栽培密度因素的研究表明,中元128的合理种植密度为4 000株/667m2。
5.2 选地与施肥
中元128属于中晚熟类型品种,喜肥、喜水,尽量选择中上等肥力及平肥地块种植。结合秋整地底施农家肥2 000 kg/667m2,磷酸二铵 10~15 kg/667m2,大喇叭口期追施尿素25 kg/6672,或玉米播种时一次施入玉米长效肥40~60 kg/667m2。
5.3 播种时期与种植形式
辽宁省一般春播在4月末至5月初,此时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适宜播种。种植形式以清种为主,也可间、套种或比空种植。
5.4 病虫害防控与化学除草
根据病虫害发生预测预报,结合天气以及土壤墒情,苗期重点防治蛴螬、金针虫、苗枯病等病虫害,大喇叭口期注意防治玉米螟,做到科学选药、安全用药、早防早治。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适宜除草剂;在晴朗天气及时进行化学除草,控制杂草危害。
5.5 适时收获
玉米过早收获,会导致玉米灌浆不充分而使产量大幅度降低,适当晚收使其充分完成后熟是增加玉米粒质量、增加产量的有效措施。一般而言,中元128果穗苞叶变黄,籽粒乳线完全消失,籽粒基部有黑色层出现即为成熟,辽宁省春播一般9月下旬到10月初进行收获。
[1]张洋,张喜华,李凤海,等.玉米新品种辽单632选育技术报告[J].玉米科学,2009,17(S1):14~15.
[2]景立权,肖尧,袁建华,等.玉米超高产栽培生理研究进展[J].玉米科学,2013,21(6):84~90.
[3]谢庆春,贾波,严卫古.玉米新品种苏玉42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6,12(44):144~145.
[4]陈晓旭,岳辉,王作英,等.玉米杂交种丹玉20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5(6):82~83.
[5]白石,张丽颖,张洋,等.玉米新品种辽单125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辽宁农业科学,2017(2):85~86.
S513.03
B
1002-1728(2017)04-0089-02
10.3969/j.issn.1002-1728.2017.04.023
2017-06-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D0101203-1)
张洋(1981-),男,副研究员,从事玉米育种工作。E-mail:zy52789@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