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骨质疏松症,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2017-09-07喻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编辑清风

科学生活 2017年8期
关键词:活动量内分泌科骨量

文/喻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编辑/清风

骨质疏松症,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文/喻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编辑/清风

一名52岁的女性来门诊就诊,向医生诉说腰部酸痛,在弯腰时和晚上觉得疼痛更加明显,怀疑自己是不是有腰椎间盘突出。做了腰椎的MRI片、测量骨密度和相关的血液检查后诊断为骨质疏松症。经过2年的补钙、维生素D、福善美治疗后,骨密度明显增加,疼痛缓解。

那么,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呢?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由于骨质疏松症早期的症状不典型,容易被人忽视,发生症状时,骨量已经减少,故应该提高大众对骨质疏松症的认知水平和自我管理能力,以减低危险因素、预防并发症和提高生活质量。

常见的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1.年龄:尤其是大于60岁的老人或围绝经期的妇女。

2.绝经时间:停经时间越早,越容易得骨质疏松症。有些女性患者由于某些疾病在三四十岁做子宫切除手术等,则较容易患骨质疏松症。

3.营养因素:如青少年在生长发育阶段摄入营养不均衡,钙、蛋白质、维生素D等摄入不足。

4.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期大量吸烟、酗酒、平时活动量少等,都会影响骨质量,造成骨质丢失。

5.患有某些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长期使用激素等,由于疾病本身的原因或者药物造成体内激素失衡,影响骨骼的代谢,造成骨质疏松症等。在骨质疏松症病程的早期,多无特异性症状。有些老年人认为年纪大了,出现腰酸背痛、牙齿松动、驼背等是正常的事情,其实这些并不正常,而是骨质疏松症的表现。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症状多在病程中期以后才出现。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疼痛。包括肌肉疼痛和骨痛,多见于腰背部,可伴发有肌肉痉挛、肢体麻木、乏力等。

2.身材缩短、脊柱变形。以驼背为主。

3.骨折。在轻微触碰(如不小心碰到桌角)后就可以出现骨折。

4.其他。如脊柱畸形引起的胸闷,牙齿松动,头发脱落等。

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例如改变膳食结构、平时多食用高钙低磷食物,保证体内钙的摄入;要戒烟、少喝咖啡;活动量少的人,尤其是上班族还要进行适量运动,来维持骨骼的质量,适量的日照对预防骨质疏松也有帮助。

2.药物治疗。这些药物包括有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双膦酸盐等。

再次强调,骨质疏松症的预防重于治疗,应该通过有效的干预,防止症状的出现和骨折的发生。无论是儿童、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都应该有预防骨质疏松症的意识,以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关于骨质疏松症的具体详情可以向内分泌科专科医生咨询,必要时应该在专科就诊,以便明确自己的病情,选择合适的预防或治疗方案,尽可能地减少骨折等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活动量内分泌科骨量
北京地区泌乳母牛活动量的群体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内分泌科护理手册》
——内分泌科住院患者的护理安全隐患与应对措施
军队离退休干部1231例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婴儿低骨量与粗大运动落后的相关性研究
童年活动量大 运动习惯保持
奶牛发情期活动量变化规律研究
实验动物活动量采集与节律分析系统设计
内分泌科实施科外带胰岛素泵应用的管理体会
临床药师内分泌科药学服务实践与体会
武术运动员退役前后骨量丢失的身体部位及年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