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水,甜蜜公害
2017-09-07编辑青鸟
编辑/青鸟
汽水,甜蜜公害
编辑/青鸟
曾几何时,喝碳酸饮料是一种奢侈。但是现在,我们几乎可以每天喝一杯。然而,即便一天一杯或一个星期两杯这样适量地饮用也会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堆积脂肪,还会增加心脏病、肝功能衰竭和高血压的发病率。对于儿童,他们很可能会因此上瘾,变得离不开垃圾食品。
● 汽水含苯甲酸钠可致肝硬化
据英国媒体报道,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研究表明,一些汽水产品含有防腐剂苯甲酸钠,对人体细胞产生严重损害,有可能最终导致肝硬化和帕金森综合征等疾病。
据介绍,苯甲酸钠是从苯甲酸中提取而来,为常用的防腐剂。多年来对苯甲酸钠进行研究的谢菲尔德大学衰老问题专家彼得·派普通过测试苯甲酸钠对活酵母细胞的影响,发现苯甲酸钠破坏了DNA的一个重要区域——细胞的“发电站”线粒体。“线粒体消耗氧气来给人提供能量,如果你破坏了它,细胞将出现严重的故障。目前发现有大批疾病与其有关——帕金森综合征和大量神经退化性疾病,但首先还是导致衰老。”派普建议家长在购买含有防腐剂的饮料时应当谨慎,“我担心的是大量饮用的儿童。”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经过研究宣布,用作防腐剂的苯甲酸纳是安全的。对此,派普教授表示,由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的这些实验已经过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该进行更严格的测验。其实,长期以来,科学家就怀疑苯甲酸钠可能诱发癌症,因为在与碳酸饮料里的添加剂维生素C混合之后,苯甲酸钠可能生成一种致癌物——苯。英国食品标准局针对饮料中苯含量的一项调查中发现四种品牌的碳酸饮料中苯含量过高,这些品牌的饮料随即被责令停止在英国市场上销售。
● 汽水提高抑郁症风险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常喝可乐等软饮料可能提高患抑郁症的风险,一天喝4罐汽水的人抑郁风险比普通人高30%。但如果喝的是咖啡,抑郁风险则比普通人低10% 。
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发现,饮用包括汽水、冰茶和混合型果汁在内的软饮料,更易患有抑郁症,其中经常饮用“无糖”饮料的人风险最高。
美国国家环境健康科学研究所对26.5万名年龄在50~71岁的老年人进行研究,掌握了受访者在近10年里饮用过的饮料以及饮用频率等资料。结果显示,一天喝超过4罐软饮料,抑郁风险比完全不喝的人要高30%。喝普通软饮料的人比完全不喝的人患抑郁的风险要高22%,而喜爱“无糖”饮料的人患抑郁的风险更高,比完全不喝的人高出31% 。
研究负责人陈红雷博士(音译)认为,这种现象可能与软饮料中的人造甜味添加剂“阿斯巴甜”有关。但欧洲食品安全局在检测后,未发现这种甜味添加剂有安全隐患。有科学家强调,软饮料与抑郁症有关联,不代表软饮料是引发抑郁的元凶。
那么心情不好的时候可以喝点什么呢?陈教授建议,心情不好时最好是喝咖啡。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4杯咖啡的人,患抑郁症的可能性比不喝咖啡的人低10%。陈教授认为,这可能是咖啡中的咖啡因对大脑产生刺激所致。研究报告已在美国神经学会会议上公布。
陈教授表示:“目前投入研究的数据只是小范围的。这一发现只是初步结论,其中的生物学机理目前还无法得知,但是,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工甜味剂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影响。”
● 汽水或让孩子更容易产生暴力等不当行为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可乐会让5岁左右的孩子变得更暴力,可能导致打架、破坏和无端攻击其他人。
在英国,每天都有数以百万计的消费者饮用软饮料,而汽水类饮品已经被认为会引起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心脏病、糖尿病、过度肥胖、前列腺癌、肌肉无力和瘫痪等。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一项研究发现,碳酸饮料可能让5岁左右的孩子变得暴戾、孤僻和容易分心。一项实验证实,无论男孩还是女孩,如果一天喝4瓶软饮料,与喝其他种类饮料的同龄人相比,打架、破坏财物和攻击他人的可能性都会翻倍。科研人员认为,加糖的饮料会影响人类的情绪和注意力集中能力,喝的软饮料越多,行为就会越差。
有关可乐等软饮料危害的研究众多,但这被认为是第一个针对5岁低龄儿童人群的相关研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团队建议,限制孩子的可乐、柠檬汽水和其他软饮料摄入量,甚至彻底禁止他们喝这类饮料,可以改善孩子的行为。
研究者向3000名5岁儿童的母亲进行调查,记录她们孩子饮用汽水的频繁程度,参与调查的母亲同时会填一份关于孩子过去两个月行为的调查表。数据显示,3000名孩子中,接近半数每天会至少喝一瓶(罐)软饮料,有4%的孩子甚至每天饮用4瓶以上。
在综合计算了糖果消费量、社会经济地位、国内暴力水平和母亲的精神状况等潜在影响因素后,科研人员发现,汽水与暴力行为的关联,仍然是“强大而且稳定”的水平。
负责研究的夏奇拉·苏格利亚强调,她还未能彻底证实软饮料就是使孩子变得暴力的直接原因。比如也可能是健康问题导致孩子富有攻击性,又或者是因为孩子的情绪化会令他们对软饮料的胃口增强。然而,苏格利亚指出,无论是何种关联,降低汽水饮用量,甚至直接不喝,确实可能改善孩子的暴力行为。
关注人们饮食和健康的慈善组织“支撑”负责人之一的查理·鲍威尔表示:“含糖饮料有害儿童健康,会引发牙科疾病、过度肥胖和行为不当,这项研究又为这个观点增添新的证据。”
英国饮食协会的萨拉·辛克博士则表示,所有软饮料基本都没有营养价值,如果5岁就开始喝,可能会让孩子一生受快餐和加工食品影响,使健康水平处于灾难性急剧下滑的风险中。辛克博士从来没给孩子喝过汽水,她推荐父母给孩子饮用牛奶或者水;可以喝果汁,但需要控制摄入量。
● 汽水会导致青少年记性变差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美国南加州大学一项研究发现,每日仅喝一瓶汽水就能毁了青少年的记忆。高糖饮料不仅会导致肥胖,并且还会影响学习能力,让青少年记性变差。
在该项实验中,成人和青少年志愿者每日都喝一些甜饮料,这些饮料里含有大量的果葡糖浆或蔗糖。一个月后,研究人员对他们进行认知能力的测试,结果发现,成人得分正常,而青少年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则明显减弱。除了造成记忆缺陷外,大量饮用甜饮料还会导致海马体发炎,而海马体是大脑中主要负责记忆和学习的区域。
研究结果发表在西雅图召开的摄食行为研究协会年会上。南加州大学的斯科特·卡诺斯基教授补充道,海马体对于记忆功能来说至关重要。这个区域对各种环境因素引起的不良记忆尤其敏感,比如说吃富含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和喝甜饮料等。
“碳水化合物,特别是饮料中的碳水化合物,会导致人体代谢紊乱,这早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卡诺斯基指出,“我们的研究显示,甜饮料还和大脑的正常运行以及记住环境中的危机信息等能力有关,因此尤其不要在成年前过度饮用。”
甜饮料带来的健康问题已经引起全球关注。英国国家饮食营养调查发现,在4~18岁的青少年中,软饮料是糖分摄入的最大贡献者。而在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当今的儿童和青少年喝的甜饮料是20年前他们的父辈的三倍之多。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建议,作为健康均衡饮食的一部分,青少年最好不要喝太多软饮料和汽水,特别是在两餐之间。
● 或提高罹患乳腺癌风险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研究发现,女孩常喝含糖汽水等碳酸饮料,将导致月经初潮提前,并且会提高罹患乳腺癌的风险。研究结果已发表于《人类生殖学》杂志上。
哈佛大学医学院通过对5583名年龄介于9~14岁的女孩研究发现,相比摄入含糖饮料较少(每周不到2份)的女孩,每天饮用超过1.5份含糖饮料的女孩,第一次月经来潮的时间提前了2.7个月。科学家们认为,含糖饮料会增加体内胰岛素的浓度,进而导致更高的性激素浓度——这通常和月经初潮的提前有关。
加入这项研究的时候,所有受测女生都没有开始来例假。而最后的研究结果显示,每天喝超过1.5份含糖饮料的女性,初潮提前一个月的可能性高出24%。消费含糖饮料量最多的女生,第一次月经来潮的平均年龄是12.8岁,而最低组则是13岁,月经初潮平均提前2.7个月。
研究人员剔除受测者不同体重指数(BMI)的影响后,发现含糖饮料消费量对月经初潮年龄的影响仍然显著:饮用这类饮品最多的女孩,在下个月开始月经初潮的几率高出了22%。
研究的领导者卡琳·米歇尔斯副教授强调这一结果非常重要,因为在发达国家,女生青春期提前的现象非常普遍,且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未知。她说:“我们的研究应当引起人们对儿童和青少年消费含糖饮料的关注。目前人们对含糖饮料的担忧主要集中于儿童肥胖,但我们的研究表明,即使排除BMI等因素的影响后,摄入含糖饮料最多的女生,第一次月经(初潮)的时间也提前了。”
米歇尔斯进一步指出,初潮年龄每提前一年,乳腺癌的风险则随之增加5%。过去也有研究显示,女孩如果在12岁前来月经,他们患乳腺癌的可能性比正常人高30%。
更重要的是,这项研究说明含糖饮料消费量对女性初潮年龄以及乳腺癌发病的影响已经属于公共卫生范畴,不应该被大家忽略。“因为,喝含糖饮料与否,是可以人为改变的,这跟其他影响月经初潮的因素不同。”
尽管咖啡因的摄入量也和初潮提前有关,但研究人员发现,饮食总糖量和咖啡因的摄入并非其研究结果的决定性因素,而饮料中额外添加的糖分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这一研究表明,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少喝饮料,多喝水。”米歇尔斯最后建议道。
● 喝汽水提高患前列腺癌风险
有关研究报告刊登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上。该项研究对超过8000名年龄在45岁到73岁的男性进行了平均长达15年的研究。研究显示,那些一天喝330毫升汽水的男性患上较为严重的需要诊治的前列腺癌的概率比一般人高出40%。
瑞典隆德大学的博士生德雷克称,吃大量白米饭和意大利面的人患上中度前列腺癌(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的风险提高了31%,而吃含大量糖分的早餐谷类食品的人,患上中度前列腺癌的风险提高38%。
德雷克表示,虽然这项调查还需要深入研究,不过现有的各种理由已足以提醒男性要少喝汽水。有关研究要求接受调查的男性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和记录他们平日的饮食与食物分量。
之前的研究发现,在美国的中国和日本移民比生活在中国和日本当地的人更容易患上前列腺癌。德雷克说,接下来针对基因对不同饮食的反应作进一步的研究,应该能够为“一些高风险人群拟定健康食谱”。